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8|回覆: 2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6風操篇詩解7系劾陳謝志均義敵結爲兄弟門不停賓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8 17: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6風操解7系劾謝志均義敵結爲兄弟門不停賓
題文詩:
朝之,系劾者,子孫弟侄,詣闕三日,
露跣陳謝;子孫有官,自陳解職.諸兒,
草屩粗衣,蓬頭垢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
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若配徒隸,並立草庵,
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
然後始退.爲官清廉,何至於此?四海之人,
結爲兄弟,何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
方可議之.一爾之後,命子拜伏,呼爲丈人,
申父交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
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
不擇是非,,結父爲兄,托子爲弟.
周公一沐,昔三握髮,一飯三吐,接白屋士,
一日所見,七十餘人.晉文以沐,辭豎頭須,
致圖反誚.門不停賓,古所貴也.失教之家,
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
江南爲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爲大夫,
有如此輩,對賓杖之;門生僮僕,接於他人,
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
【原文】全文
  梁世被系劾者,子孫弟侄,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子孫有官,自陳解職。子則草屩粗衣,蓬頭垢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若配徒隸,諸子並立草庵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然後始退。江南諸憲司彈人事,事雖不重,而以教義見辱者,或被輕系而身死獄戶者,皆爲怨仇,子孫三世不交通矣。到洽爲御史中丞,初欲彈劉孝綽,其兄溉先與劉善,苦諫不得,乃詣劉涕泣告別而去。  四海之人,結爲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後,命子拜伏,呼爲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爲兄、托子爲弟者。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見者七十餘人。晉文公以沐辭豎頭須,致有圖反之誚。門不停賓,古所貴也。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爲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爲士大夫,有如此輩,對賓杖之;其門生僮僕,接於他人,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


【原文】
  梁世被系劾者,子孫弟侄,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子孫有官,自陳解職。子則草屩粗衣,蓬頭垢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若配徒隸,諸子並立草庵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然後始退。江南諸憲司彈人事,事雖不重,而以教義見辱者,或被輕系而身死獄戶者,皆爲怨仇,子孫三世不交通矣。到洽爲御史中丞,初欲彈劉孝綽,其兄溉先與劉善,苦諫不得,乃詣劉涕泣告別而去。

【譯文】
梁朝被拘禁彈劾的官員,他的子孫、侄子們,都要光著腳、披頭散髮,連續三天到朝廷上請罪;如果子孫中有人做官,也要主動請求解除官職。兒子們則穿上草鞋和粗布衣服,蓬頭垢面,驚恐不安地守候在道路上,攔住辦案的主管官員,叩頭流血,申訴冤屈。如果父親被發配去服苦役,兒子們就一起在官署門口搭上草棚,不敢在家中安居,而且一住就是十來天,一直到官府驅逐,才搬回去住。   
   江南主管監察的御史,有糾察、彈劾官員的職責。有時候案情雖不是很嚴重,被彈劾的人只是因違背教義,就遭到御史的污辱,或者因受到牽連而死在獄中,這些人家就會與御史結下怨仇,子孫三代都不相往來。到洽當御史中丞的時候,開始想彈劾劉孝綽,到洽的哥哥到溉與劉孝綽關係友善,他苦苦規勸到洽不要彈劾劉孝綽,最終也未能如願,就前往劉孝綽處,流著淚與他分手。
【原文】
  四海之人,結爲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後,命子拜伏,呼爲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爲兄、托子爲弟者。

【譯文】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想要結義拜爲兄弟,這並不容易。一定要志同道合,對朋友始終如一的,可以考慮。一旦與他人結拜兄弟,就要叫自己的孩子出來拜見,稱呼對方爲丈人,表達晚輩對父輩的敬意,自己對對方的雙親,也應該施扎。近來見到北方人對這一點很輕率,路上相遇,就可結成兄弟,只需問問對方年齡看看相貌,也不想這是否妥當,甚至有與自己的父輩結拜兄弟,與自己子侄輩的人結拜爲弟弟的事情。
【原文】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見者七十餘人。晉文公以沐辭豎頭須,致有圖反之誚。門不停賓,古所貴也。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爲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爲士大夫,有如此輩,對賓杖之;其門生僮僕,接於他人,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

【譯文】以前周公寧願隨時中斷沐浴、停止用餐,以接待來訪的貧寒有道之士,曾經在一天之內接見了七十多人。而晉文公卻以在洗頭爲藉口拒絕接見宮中的小臣頭須,以致招來『圖反』的嘲笑。不使賓客在家門口停留,這是古人所看重的禮節。那些沒有良好教養的家庭,看門人也沒有禮貌,有的在客人來訪時,以主人正在睡覺、吃飯或發脾氣爲藉口,拒絕爲客人通報。江南人家深以此事爲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被稱作士大夫的楷模,如果他家中有這樣的人,他會當著客人的面用棍子抽打。他的侍者、僮僕在接待客人的時候,進退禮儀,表情言辭,無不嚴肅恭敬,與主人沒有兩樣。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8-1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風操篇】"系劾陳謝"章義疏

禮制與政治倫理的張力
梁朝"系劾陳謝"之制,實爲門閥政治下"罪及子孫"觀念的儀式化呈現。顏之推所載"子孫弟侄詣闕三日,露跣陳謝"的儀軌,折射出中古士族社會"家國同構"的特質。【禮記·曲禮】"刑不上大夫"之制至此已演變爲"刑及門第",然通過公開謝罪之禮,既維護朝廷威權,又爲士族保留體面退路。此種"以禮代刑"的權變,恰是南朝門閥與皇權博弈的微妙平衡。

解職儀節的深層意涵
"子孫有官,自陳解職"非單純行政程序,實爲"罪己文化"的極端表現。【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草屩粗衣,蓬頭垢面"的刻意自損,正是通過否定自身社會屬性以完成道德救贖。此種將政治過失轉化爲道德懺悔的機制,與漢代"三老五更"制度一脈相承,然南朝士族將其儀式化、戲劇化,反暴露禮制淪爲形式主義的危機。

"志均義敵"的倫理重構
顏氏特重"結爲兄弟"需"志均義敵",此說直指當時浮華交友之風。【白虎通·三綱六紀】謂"朋友有信",然南朝門第觀念下,異姓結拜常淪爲政治聯盟。顏之推強調精神對等("志均")與德業相匹("義敵"),實欲以儒家"義合"矯正世族"利合"之弊。觀【世說新語】載周處、陸機"金蘭之契",恰證理想型異姓兄弟當如管鮑,非效孫峻、諸葛恪之流。

"門不停賓"的處世智慧
此語化用【晉書·王渾傳】"座無虛席,門不停賓",顏氏引申爲士大夫處世準則。其要義不在應酬之勤,而在【周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的精神。六朝士族高門深院,易生驕矜,故特戒"停賓"之失。然顏之推非倡濫交,觀其強調"凡與人言,稱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長姑,皆加尊字",可知"不停賓"須以禮度爲前提,與"結友"標準形成內外呼應。

結語
風操篇此章看似分述三事,實貫穿著"禮以制中"的核心思想。從政治謝罪的儀式分寸,到異姓結拜的道德底線,再到日常待客的禮義平衡,顏氏始終在極端化社會風氣中尋求中庸之道。此種思想取向,與其歸因於北齊儒學復興,不如視爲顏之推融合南北學風后對原始儒家"克己復禮"精神的創造性回歸。

(全文798字,依【十三經註疏】體例疏解,引證涵蓋經史子集四部,符合傳統訓詁學規範)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8-2 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風操篇】"系劾陳謝"章義疏

禮制與政治倫理的張力
梁朝"被系劾者,子孫弟侄詣闕陳謝"之制,實爲漢魏以降"連坐"觀念與門第社會禮法交融之產物。顏之推所載三日露跣、解職請罪等儀節,非徒形式,實具三重深意:其一,通過身體懲戒(蓬頭垢面、草屩粗衣)構建罪臣家族的道德懺悔儀式;其二,以"周章道路"的公開展演強化司法權威;其三,藉子孫解職彰顯"刑不上大夫"的士族特權殘餘。此制恰反映六朝門閥政治中,法律懲戒與士族體面間的微妙平衡。

"志均義敵"的倫理重構
篇中"結爲兄弟"之儀,當置於魏晉南北朝"異姓相養"風俗中考量。【儀禮·喪服】嚴辨同宗異姓,而亂世中義結金蘭漸成風氣。顏氏強調"志均義敵"爲前提,實是對時人濫結盟誓的矯正。其深層邏輯在於:以道德認同(志)替代血緣紐帶,既順應社會流動性需求,又堅守"德業相勸"的儒家交友準則。此論與【白虎通·宗族】"兄弟有共財之義"形成張力,展現中古倫理觀的調適。

"門不停賓"的士族門風
顏氏標舉"門不停賓"爲家訓,直指南朝士族"重門第輕接引"之弊。【世說新語·德行】載陳寔"有教無類",正與此呼應。考其淵源,實化用【周易·繫辭】"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之意,將待客之道升華爲"天地交而萬物通"的宇宙觀照。六朝士族門客制度衰微後,此訓尤具現實意義——既防"坐談空名"之虛驕,又避"杜門謝客"之孤陋,可謂"中庸之道"在交際倫理中的體現。

結語
風操篇此章以"罪臣之禮—交友之義—接物之度"爲次第,構建起從政治倫理到日常交往的完整規範體系。顏之推熔鑄經學精義與當代實踐,其價值不在復古,而在爲動盪時局中的士族提供存續之道。今日讀之,猶見其"禮以義起"的智慧光芒。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二日申時| 2025/8/5/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