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9|回復: 1

[中医理论] 命不由文·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23 21: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命不由文·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文化是人发明创造的,医学理论是人发明创造的,而人,自然天成,不是文化创造的。命是自然,命由天成,这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也是尽人皆知的客观事实,文化认识人,认识生命,要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不能用认识非生命物质那样的方法,割裂了生存关系之后,去分析物质结构。
文化不过是人的精神产品。用父子关系比喻,人为父,文化为子,无论什么文化,哪怕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都要尊重,在保持人的自然完整性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割裂人的生存关系的基础上,去认识人,认识生命,才可能获得真正的生命认识,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医学才会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医。
现在对人的认识,对生命的解读,主要是物理法则的解读,不自然客观的解读。物理法则的文化理论,多种多样,生命解读五花八门,基因解读,化学解读,物理解读,数据解读等等。这些解读,没有尊重生命的自然完整性,没有尊重人的多维联系,具有实验室、显微镜、数学逻辑等物理法则的真实,但没有天地自然、个体实在的生命真实。
基因是主观理论的基因,化学是主观理论的化学,物理是主观理论的物理,数学是主观理论的数学,计算机、算法等无不是主观的,和天地间的自然完整性的人,和来往于社会中、情感苦乐的人,和现世生存的有着男女老幼、体质差异的人,客观性不在同一层级上。
宇宙运行,天地气交,生命诞生,生命成长,生命演化。今天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多种多样的人类种族,都不是实验室创造的,不是文化发明的。千姿百态的生物形态,是天地气交气化雕塑出来的;千差万别的生存方式,是天地气交气化确立的。
中国文化、中医学不解读生命,不分析形态,不用物理法则去定义生命、定义人,而是外在地认识生命,认识人。这样认识获得的生命知识,是自然客观的生命知识,有生命自在的真实,有客观原貌的真实。
中国文化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本身的自然客观。认识人,把人当人;医治疾病,把人当人。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发展,生命为本,人为本,为人服务为宗旨,维护生存关系之和为天职。
生命、人等自然,是中国文化之本,是化成文化、形成中医理论的客观基础。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是天之命,来自于天,生存于地,活在天地气交之中,所以叫『天命』。
没有文化,人自然自在,生命自然自然,生存关系自然自在。文化发展起来,主观理性发达之后,人成为文化的人,生命就成为了文化认为的生命,人就成为了理论认为的人。因此,文化有没有尊重人、尊重自然的基本立场,决定了文化对人的认识,有没有生命的真实,有没有活生生的人的真实,还决定了人在文化之中的地位和本质属性。
数百年来,西方文化把原始的、为获取物质利益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文化之『术』,当成文化之道,将物质精神当成文化精神,认识生命,以物理法则为规范,认识人,以实验实证为真实。
在这样形成文化之中,除了把人按照社会地位、物质财富被分为三六九等,用金、银、铜、铁等物质来分别外(详见后,『什么是人』一节),还把人看成是没有生存关系、没有因应协调、没有个人特征的一堆肉,可以在实验室里分解、分析。
文化之『术』实质是物质之『术』。高级生物大多具有获取物质之『术』,如乌鸦用树枝,猴子用石头等。物质之『术』在人类,不断进步,从原始、自然、简单的、以获取食物为目的的『术』,发展成为了有理论指导、以物质利益为目的的『术』,在西方还化成了文化精神,由『术』确立人的观念理性,决定人的社会生存状况,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为物质之『术』,人被赶进了实验室,放在物理法则里面,和非生命的物质一样,被分析、被统计,而且,还把分析、统计的结论,作为临床医疗的依据,作为指导保健防病的理论。
人被物质之『术』文化了,尤其在基因理论、信息论、算法等眼里,人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分解组装的。人的意义,越来越暗淡了,智能机器人、转基因生物人等等,越来越受到青睐。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生命化成的文化,中医学是人化成的医学,所有的认识,都是在没有改变生命客观,改变活生生的人,保持了生命客观原貌,自然生存关系的前提下获得的。
在物理法则的文化,什么是生命、什么人,是个大问题。所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西方哲学的至今还在苦苦思索。
但在自然、在常识,在中国文化,在中医学理论,生命是多维联系动态关联性的生命,人是活生生的人,根本不是问题。
姚改 發表於 2025-5-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命由天成,文以载道——论中医生命观的本体性与文化认知

黄开泰先生《天命篇》所言“命不由文”之论,实为直指中医文化核心之卓见。生命乃天地自然之化育,非文化所创,然文化乃人认知生命之镜鉴。今试以国学视角,阐发其要义。

一、生命本体:自然之道的终极实在
《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黄帝内经》言“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皆明示生命乃阴阳二气交感、五行运化之自然成果。黄先生谓“命由天成”,正合《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之旨。生命之奥妙,非实验室数据可尽诠,其生生不息之机,在于与四时寒暑、山川风物之动态感应。现代科学解构生命为基因、分子,恰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之警——局部真实难掩整体性失真。

二、文化认知:主客交融的诠释维度
文化虽为“人之子”,然其认知生命当如孝子事亲,需持敬畏之心。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正是以自然完整性为认知前提的典范。《素问》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将生命置于三才格局中体察,与西方还原论形成鲜明对比。黄先生所斥“物理法则解读”之弊,恰如王弼注《易》时所言“存象忘意”——执着于显微数据而失其神韵,终成“得筌忘鱼”之憾。

三、医学本质:人文精神的自然回归
中医“以人为本”之旨,非止于伦理口号,更是方法论根基。《伤寒论》辨六经而不离个体体质,《温病条辨》察卫气营血犹重情志影响,皆体现对生命多维联系之尊重。今人迷信“算法医疗”,恰似《淮南子》所讽“循绳而斫”——以标准化工匠思维对待活态生命。黄先生强调“自然完整性”,实与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个体化诊疗精神一脉相承。

结语:天命与人文的辩证统一
生命如江河,文化若舟楫。黄先生之论警醒世人:医学若沦为技术奴仆,则如《吕氏春秋》言“以人灭天”,必致“悖道伤生”。然文化亦非全然被动,诚如朱子所言“格物致知”,当以自然生命为本体,以人文精神为方法,方可达致《中庸》“赞天地之化育”的医道至境。当代中医发展,尤需在此辩证中寻求突破,使天命与人文相得益彰。

(全文798字)
孤鸿 發表於 2025-5-14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命由天成与人文关怀:论中医的生命观与文化自觉

黄开泰先生《天命篇》以"命不由文"为纲,深刻揭示了生命自然属性与文化认知之间的本末关系,其说发人深省。笔者以为,此论实触及中医学理之根本,今试从三方面申论之。

一、自然为体,文化为用
《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此即"命由天成"之要义。生命乃阴阳二气交感而成,其生长壮老已皆循天道,非文字所能创造。然文化如镜,可映照生命之理;医学如舟,可助渡健康之河。二者关系,恰似《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然生命为道体,医学理论为器用。今之基因测序、数据建模等技术,若失却"道法自然"的敬畏,终成舍本逐末。

二、整体认知的文明智慧
中医"天人相应"观,实为最古老的整体论。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诊断原则,强调在动态关系中把握生命。相较之下,现代医学将人体分解为分子层面的"客观数据",恰如王阳明所言"析心与理为二",难免陷入"见树不见林"的困境。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已警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此中蕴含的生命时空观,远非实验室数据所能涵盖。

三、人文精神的医学回归
《大医精诚》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这种医患之间的生命对话,正是文化"子不夺父"的体现。清代喻昌《医门法律》特立"问病论",强调"十问"以察人情。当今医疗若过度依赖仪器检测,实有违"医乃仁术"之本。苏轼《求医诊脉》诗云:"安心是药更无方",道出情志调摄之要,此正为现代医学所忽视的生命维度。

结语:
生命如江河,文化若舟楫。中医"法天则地"的认知范式,在科技时代更显其智慧光芒。愿医者皆能如孙思邈所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既通自然之道,又晓人文之义,方不负"命由天成"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