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2|回复: 3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50序志诗解2辞贵体要本道师圣释名定篇敷理举统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0-22 1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雕龙》卷50序志解2辞贵体要本道师圣释名定篇敷理举统
题文诗:
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
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辞训之奥,宜体于要,体要真情.于是吾乃,
搦笔和墨,乃始论文.详观近代,论文者多:
曹丕述典,曹植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
挚虞流别,李充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
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
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
曹丕魏典,密而不周;曹植陈书,辩而无当;
玚文,华而疏略,机文,巧而碎乱;
挚虞流别,精而少功;李充翰林,浅而寡要;
桓谭刘桢,应贞陆云,泛议文意,往往间出,
未能振叶,以寻根本,观澜索源.不述先哲,
之诰无益,后生之虑.文心之作,本道师圣,
体经酌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论文叙笔,囿别区分,原始表末,释名章义,
选文定篇,敷理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原文》全文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奥,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原文分段释解》
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14;辞人爱奇15,言贵浮诡16;饰羽尚画17,文绣鞶帨18;离本弥甚,将遂讹滥19。盖《周书》论辞20,贵乎体要21;尼父陈训22,恶乎异端23;辞训之异24,宜体于要25。于是搦笔和墨26,乃始论文。
【译文】
可是后世离开圣人太远了,文章体制逐渐败坏。有些作家只是喜欢新奇,一味追求浮浅怪异的文辞,就像在已经华丽的羽毛上再加文饰,在巾带上再绣以花纹一样,使文章越来越离开根本,最后就会走向错误而漫无节制的道路。《尚书·毕命》中讲到文辞问题,曾经说过应该抓住要点;孔子教育学生,也曾说过不要去搞不正确的学说。《尚书》和孔子的说法有所不同,但应该注意领会其主要精神。于是我就提笔和墨,本着这种精神来论文。  

【注释】
  14 文体解散:和《定势》篇的“文体遂弊”意近,指文章体制败坏。

  15 辞人:辞赋家。本书常以“诗人”和“辞人”并举,用“辞人”泛指走入歧途的作家。

  16 诡(guǐ轨):反常。

  17 饰羽尚画:《庄子·列御寇》记颜阖(hé河)批评孔子说:“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郭象注:“凡言'方且’,皆谓后世将然。饰画,非任真也。”这里借喻文辞的过于华丽。
18 鞶(pán盘):束衣的大带。帨(shuì睡):佩巾。《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

  19 讹(é俄):伪。

  20 《周书》:指《尚书》中的《周书》。

  21 体要:《周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体:体现。要:要点。异:指奇异的文辞。

  22 尼父:指孔子。

  23 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钻研。异端:指违反儒家思想的观点学说。

  24 辞:指上引《尚书·毕命》的说法。训:指上引孔子的说法。

  25 体:指体会、体察。

  26 搦(nuò诺):持,握。


《原文》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1、陈思序《书》2、应玚《文论》3、陆机《文赋》4、仲洽《流别》5、宏范《翰林》6,各照隅隙7,鲜观衢路8。或臧否当时之才9,或铨品前修之文10,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11。魏《典》密而不周12,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巧13,《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干之徒14,吉甫、士龙之辈15,泛议文意,往往间出16,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17。不述先哲之诰18,无益后生之虑。
【译文】
细读近来讨论文章的著作,那是很不少的: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应玚的《文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等,大都只接触到文章的某些方面,而很少能从大处着眼。他们有的赞美或指责当代的作家,有的评论前人的作品,有的泛泛指出文章意旨的雅正和庸俗,有的对某些作品的内容作了简括的叙述。曹丕的《论文》比较细密,但不完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颇见辩才,不过不一定恰当;应玚的《文论》是华丽的,可是比较空疏简略;陆机的《文赋》讲的虽巧妙,却又嫌它琐碎杂乱;《文章流别论》的内容是精湛的,可惜用处不大;《翰林论》比较浅薄,不得要领。此外像桓谭、刘桢、应贞、陆云等人,也泛论过文章的意义,有时或许有较好的意见提出来。但他们都没有能从树木的枝叶寻找到根本,从水的波澜追溯到发源的地方。由于他们未能很好地继承过去圣贤的教导,因此对后代的人也不能给予多少帮助。

【注释】

  1 魏文:魏文帝曹丕。《典》:他著有《典论》一书,今仅存《论文》、《自序》等篇。在《论文》中,他对“建安七子”作了评价,对文体、文气等作了论述,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早的专论之一。

  2 陈思:陈思王曹植。《书》:指他的《与杨德祖书》,其中除评论当时作家外,还表达了他对文章修改工作的重视等。杨德祖,名修,当时的作家之一,曹植的好友。

  3 应玚(chàng唱):“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论》今不存。现在尚存的《文质论》,和文学没有什么关系,不是刘勰这里所说的《文论》。

  4 陆机:西晋文学家。《文赋》:是继《典论·论文》之后的又一文学理论专著,不过《论文》的内容偏重于批评论方面,《文赋》则偏重于创作论方面。

  5 仲洽(qià恰):挚虞的字。他是西晋学者。《流别》:挚虞曾选文为《文章流别集》,对所选文体各为之论,成为《文章流别论》。这里是指《文章流别论》。全书今不传,张溥(pǔ普)、严可均、张鹏一等人均有辑本。

  6 宏范:李充的字。他是东晋学者。《翰林》:指他的《翰林论》,今不全,严可均编《全晋文》卷五十三中辑录了部分残文。

  7 隅隙(xī细):指次要的地方。隙:孔穴。

  8 衢:大路。

  9 臧否(pǐ匹):褒贬。

  10 铨(quán全):衡量。品:品评。

  11 撮(cuō搓):聚集而取,这里指内容的摘要。

  12 周:全。

  13 巧:《梁书·刘勰传》作“功”,指功用。译文据“功”字。

  14 君山:桓谭的字。他是东汉初年学者,他所著《新论》中偶然有关于文学方面的论点。公干:刘桢的字。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他论文的著作今不传,但在《文心雕龙》中有两处(《风骨》、《定势》)引到他对于文学的意见。

  15 吉甫:应贞的字。他是西晋学者,他的有关文学论著今不传。士龙:陆云的字。他是西晋文学家,他对文学的一些主张大都表达在给其兄陆机的信里(见《陆士龙集》)。

  16 间出:偶然出现,这里是说桓、刘等人偶然有论文的话,也偶然有中肯的话。

  17 “并未”二句:这里是拿枝叶和波澜比喻作品的辞藻,拿根和源比喻作品所应依据的儒家学说。

  18 诰(gào告):教训。
《原文》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1,师乎圣2,体乎经3,酌乎纬4,变乎骚5;文之枢纽6,亦云极矣7。若乃论文叙笔8,则囿别区分9;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10,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11。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译文】
这部《文心雕龙》的写作,是从自然之道出发,以圣人为师,根据经典,参考纬书,并且寻究《楚辞》以下的变化。这样对于文章的主要关键,是可以搞透彻的。至于各种文章的体裁,有属于“文”的,有属于“笔”的,都分别指出它们的异同。对于每种文体,都追溯它的起源,叙述它的演变,说明体裁名称的意义,并举几篇代表作品加以评论,从阐述写作道理中总结各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按照这样,在本书的上篇里边已经把文章的主要类别都说清楚了。
【注释】

  1 本乎道:本书第一篇《原道》,说明文本于道。道:指自然之道,也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或原则。

  2 师乎圣:本书第二篇《征圣》,说明圣人和文章的关系。刘勰认为圣人是能认识自然之道的先知先觉,因此,文学创作要向这些圣人学习。

  3 体乎经:本书第三篇《宗经》,说明文学创作应该根据儒家经典,因为这些经典是圣人阐述自然之道的著作。

  4 酌乎纬:本书第四篇《正纬》,说明纬书的不可信,但其文辞也有可参考之处。纬书是汉人伪造的关于符箓瑞应的著作,曾一度和经书并列。

  5 变乎骚:本书第五篇《辨骚》,是专门评论《楚辞》的。自此以下的二十一篇,是就各种文体分别进行论述。《辨骚》的性质和前四篇不同,而与后二十篇相近。

  6 枢纽:关键。

  7 极:追究到底。

  8 文:指讲究音节韵律的作品。笔:指不讲音节韵律的作品。从本书第五篇《辨骚》到第十三篇《哀吊》中所论文体是“文”类,第十四篇《杂文》和第十五篇《谐隐》介于“文”、“笔”之间,第十六篇《史传》到第二十五篇《书记》是“笔”类。晋宋以后渐渐兴起“文”、“笔”之分,刘勰在《总术》篇曾论述到这个问题。

  9 囿(yòu右):园林,这里和“区”字同指写作的领域。

  10 章:明。

  11 统:总和、根本的,引申指体裁的基本特征。
今日平说 发表于 2025-3-2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心雕龙·序志》释要

去圣既远,文术浸衰。辞人竞逐新奇,言尚浮诡,若饰羽加彩、文绣鞶帨(pán shuì),本实日漓,讹滥遂兴。《周书》标“体要”之旨,仲尼垂“异端”之戒,圣谟昭昭,而文弊益深。

观近世论文者:魏文《典论》密而未周,陈思《与杨德祖书》辩而失当,应玚《文质论》华而寡要,士衡《文赋》巧而碎乱,挚虞《文章流别》精而罕用,李充《翰林》浅而弗深。其余桓谭、公干之徒,泛议间出,皆未溯叶至根、沿波讨源。

予因搦翰,本道师圣,体经酌纬,变乎《骚》旨,以立文枢。其叙笔也,原始表末,释名定篇,敷理举统:上穷文之纲领,下析体之条流。盖文术虽广,必归体要;藻彩虽繁,当宗本真。去浮诡而存雅正,斯为得矣。

按:彦和此篇,非惟自明著述之旨,实针砭六朝文弊。其以“体要”为纲,本于《尚书》;“恶异”为戒,承自《论语》。至若经纬骚辨,则文之枢纽;原始举统,乃论之枢机。后世论文者,当于此三致意焉。
莫火坐 发表于 2025-6-30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心雕龙·序志》疏义:论文体本原与述作之旨

《提要》
《序志》篇为《文心雕龙》末章,刘勰于此总括全书要义。今就所引段落,析其三重纲领:一曰‘辞贵体要’之文用观,二曰‘本道师圣’之文原论,三曰‘释名定篇,敷理举统’之方法论。此三者,实为彦和匡正齐梁文弊之枢机。

一、文体解散之弊与‘辞贵体要’
‘去圣久远,文体解散’二句,直指汉魏以降文坛痼疾。盖周孔之道衰而文术多歧,辞人竞逐新奇,遂有‘饰羽尚画,文绣鞶帨’之病。此非独修辞之过,实乃‘离本弥甚’之征。《周书》‘辞尚体要’之训(见《尚书·毕命》),正为纠此浮诡。彦和所谓‘体要’者,非仅形式简练,更强调‘因内符外’——文体须与政教人伦之本相契,此其‘本乎道’之具体显现。

二、文原论:圣文雅丽,衔华佩实
‘尼父陈训,恶乎异端’呼应《征圣》篇‘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孔子‘辞达而已’‘不语怪力乱神’之教,实为‘本道’之注脚。刘勰特标‘圣文雅丽’而斥‘异端’,其深意在于:六经之文虽丽而不逾矩,所谓‘丽则约言以居要,淫则繁辞以失真’(《诠赋》)。此与‘饰羽尚画’的时风流弊恰成对照,乃‘师圣’之核心标准。

三、方法论:释名彰义与举统明用
‘释名以彰义’者,若《明诗》‘诗者持也’、《诠赋》‘赋者铺也’,皆循‘原始以表末’之则;‘敷理以举统’者,如《铭箴》辨戒令之体、《章表》明治事之要,皆归‘敷理以举统’之的。二者相济,构成‘原始表末—释名章义—选文定篇—敷理举统’的完整批评范式。此非徒分类之学,实为‘弥纶群言’而‘通古今之变’的体系建构。

《结语》
观《序志》此节,可见彦和立论之双维:纵则上溯道统(本道师圣),横则针砭时弊(矫讹翻浅)。其以‘体要’为尺度,以‘圣文’为圭臬,终归于‘文之枢纽’的平衡——既拒‘习华随侈’之末流,亦防‘质木无文’之偏执。今人研习《文心》,当于此番深心着眼,方不负‘文果载心,余心有寄’之期焉。

(全文计798字)
伪貌 发表于 2025-9-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心雕龙·序志》篇有云:“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此语切中六朝文风之时弊。盖自周孔以降,圣道渐隐,文士竞逐新奇,言辞日趋浮靡诡巧,若饰羽以画、文绣鞶帨,徒事华藻而背离根本,终致文体讹滥,失其正统。

彦和于此慨然深忧,故引《周书》“辞尚体要”之训与孔子“恶乎异端”之诫,以明文章之本质。所谓“体要”者,非仅形式之简练,实乃文质相扶、情理兼赅之谓也。昔孔子删述六经,皆本于道而师法先圣,故能经纬天地、炳曜仁孝。文之枢纽,原在明道;辞之枢机,重在宗经。若离本逐末,溺于奇诡,则虽雕缛满眼,终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至若“释名以章义,敷理以举统”,此《文心雕龙》之作意也。彦和剖判文体,自《明诗》至《书记》,皆溯源于五经,辨流别于众制,非为苛分类例,实欲使文士知所归止。其论诗则曰“持人情性”,论赋则戒“繁华损枝”,论骚则标“典诰之体”——皆以圣人之道为衡鉴,以文体之正为旨归。

今观斯篇,犹闻黄钟大吕之音。文术虽繁,必归于雅正;辞采虽富,务求其体要。学者若能本道师圣,以经诰为楷模,以真情为枢机,则浮诡之风可戢,讹滥之弊可革。昔人云:“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然必根柢盘深,枝叶始茂。此彦和垂文示范之深心,亦吾辈为文立言之圭臬也。

以上内容依托《文心雕龙》原典精神,以“辞尚体要”“恶乎异端”为纲,阐发刘勰宗经正纬、矫讹翻浅之文论思想,力求符合专业国学讨论语境。全文共分四段:首段析时弊,次段明根本,三段释体例,末段归雅正,总计六百余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