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2|回復: 2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49程器诗解2蓄素弸中散采彪外以文垂德奉时骋绩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22 14:1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49程器诗解2蓄素弸中散采彪外以文垂德奉时骋绩
题文诗: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
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
士之登庸,成务为用.鲁之敬姜,但有妇人,
之聪明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
学文而不,达政事哉?彼徒扬雄,司相如,
有文无质,终乎下位.昔庾元规,才华清英,
勋庸有声,文艺不称;若非台岳,正以文才.
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举为元帅,
岂以好文,不练武哉?孙武兵法,辞如珠玉,
岂以习武,而不晓文?君子藏器,待时而动.
发挥事业,是以固宜,蓄素弸中,散采彪外,
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
负重必在,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德,
达则奉时,以骋.若此文人,梓材之士.
文韬武略,德才兼备,真情之士,能文能武.
文治武功,情怀天下,学以致用,蓄势待发.
瞻彼前修,有懿文德.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原文】全文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赞曰∶瞻彼前修,有懿文德。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原文】


  盖人禀五材1,修短殊用2,自非上哲3,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4,文士以职卑多诮5:此江河所以腾涌6,涓流所以寸折者也7。名之抑扬8,既其然矣;位之通塞9,亦有以焉10。盖士之登庸11,以成务为用12。鲁之敬姜13,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14,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15?彼扬、马之徒16,有文无质17,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18,勋庸有声19,故文艺不称20;若非台岳21,则正以文才也22。文武之术,左右惟宜23。卻縠敦书24,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25,辞如珠玉26,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27? 
【译文】
人具有各种才性,各有不同的优缺点,除非圣贤,很难责备求全。但是将军、宰相因地位高而被原谅,作家则因地位低而常被指责:这缘故就如大江大河能汹涌奔腾而畅通无阻,小沟小水则千曲百折而障碍重重。人的名誉大小,固然如此;职位的高低,也是有原因的。人材是否被重用,要看能不能治事,鲁国的敬姜,不过是个聪明的妇女,却能推论织机的道理,来比喻国家大事。哪有大丈夫专心于文艺,就可不懂得政治呢?像扬雄、司马相如等人,只会写作而没有政治上的实际才能,所以最终地位也不高。从前庾亮很有才华,由于功勋卓著而有声望,因而他的写作才能反不为人所称扬;如果他不是做了高官,也会因文才而得名。文才武术,是可以兼备的。春秋时的卻縠就爱读古书,所以用为将帅;难道爱好文墨就不能精通武艺吗?孙武的【兵法】,文笔也很美好;怎能说学习武艺就可不通文墨呢?

【注释】
  1 五材:就是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些物质的配合和人的性情有关。【原道】篇说人『为五行之秀』。

  2 修:长。殊:不同。

  3 哲:明智的人。

  4 位隆:地位高,官位大。特达:超出侪辈之上。这里和下句『多诮』对举,指受到特别原谅。王褒【四子讲德论】:『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这是指文人受朝廷的特殊知遇。从这个意义看,刘勰的『将相以位隆特达』,更有深刻的讽意。【史传】篇所说『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与此是同一思想。

  5 诮(qiào俏):责怪。

  6 腾涌:水势奔腾,喻豪贵之家的声势。

  7 涓(juān捐):小水。寸折:喻职卑的文士在发展道路上困难曲折极多。

  8 抑扬:高低。抑:压下。
9 通:畅通,仕途顺利。塞:阻塞,仕途艰难。

  10 以:原因。这个原因,既包括上述『将相以位隆特达』的一面,也指下述文人是否达于政事的一面,反映了刘勰既不满于现实而又存有一定幻想的思想。

  11 登庸:升用。

  12 务:事。用:指对人的任用。

  13 敬姜:春秋时鲁相文伯的母亲,古代著名的贤母。

  14 推:推论。机:织布(丝)机。综(zèng赠):经线纬线相交织。【列女传·母仪】:『文伯相鲁,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关』字据四部备要本)内之师。』

  15 达:通晓。

  16 扬:指扬雄。马:指司马相如。

  17 文、质:这里指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

  18 庾元规:名亮,东晋著名政治家。才华清英:【晋书·庾亮传】:『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椽。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

  19 勋庸:功。

  20 艺:技能。

  21 台岳:指高级官吏。

  22 文才:房玄龄等『史臣』认为,庾亮的文才比他的治才更高,所以说:『然其笔敷华藻,吻纵涛波,方驾搢绅,足为翘楚(意指在士大夫中是才高出众者)。而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晋书·庾亮传论】)刘勰则多称其『笔』才:『庾以笔才逾亲』(【时序】),『庾元规之表奏,靡密以闲畅』(【才略】),『庾公之【让中书】,信美于往载』(【章表】)等。

  23 左右惟宜:指文武兼备。【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24 卻縠(hú胡):春秋时晋将。敦书:努力读书。敦:勉。【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卻左可。臣亟闻其言矣,说(悦)礼乐而敦【诗】、【书】。」』

  25 孙武: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兵经】:指【孙子兵法】。

  26 珠玉:比喻文章写得好。

  27 晓:通晓。  

【原文】

  是以君子藏器1,待时而动2,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3,散采以彪外4,楩楠其质5,豫章其干6。摛文必在纬军国7,负重必在任栋梁8;穷则独善以垂文9,达则奉时以骋绩10。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译文】

  所以一个理想的作家,应该具备良好的才德,等待适当的时机而行动,做出一番事业。因此,必须注意修养,以求充实其才德于内,散发其华采于外;要像楩木、楠木的坚实,像枕木、樟木的高大。写作必须有助于军政大事,出仕就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仕途不利则保全自己的品德而从事写作,仕途顺利便驰骋其才力以建立功业。这样的作家,就算是【尚书·梓材】中所说的人材了。

【注释】

  1 君子:指理想的作家。器:指人的才德。

  2 待时而动:【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 素:本,指人的才德。弸(péng彭):满。

  4 彪:虎纹,这里指外表的文饰。【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5 楩(pián骈):黄楩木。楠:一种常绿乔木。

  6 豫:枕树。章:樟树。干:树干。

  7 摛(chī痴):发布。纬:组织,谋划。

  8 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国家的骨干。

  9 穷:政治上不得意。垂:留下。

  10 达:政治上得意。奉:进献。绩:功。【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

  赞曰:瞻彼前修1,有懿文德2。声昭楚南3,采动梁北4。雕而不器5,贞干谁则6?岂无华身,亦有光国。【译文】

  总之,着看过去的优秀作家,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如屈原和贾谊的名声传遍楚地,邹阳和枚乘的文采震动了梁国。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优秀的作家不仅有利于己,也有光于国。
【注释】


  1 瞻:看。修:贤人,这里指优秀的作家。

  2 懿(yì意):美,文德:指文才和德行。

  3 昭:明。楚南:南方的楚国,指屈原、贾谊活动的地区。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

  4 采:文采。梁北:北方(和楚相对而言)的梁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邹阳、枚乘曾由吴投梁孝王。

  5 雕:修饰,这里指华美的外表。

  6 贞干:即桢干,根本的意思。【才略】:『并桢干之实才,非群华之萼也。』
imtest01 發表於 2025-7-24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程器》篇析义:论才德相济与文士立身之道

《文心雕龙》第四十九《程器》篇,刘勰承儒家“文质彬彬”之旨,申论文士当以德行为本、文章为用,其“蓄素弸中,散采彪外”八字,尤堪为千古文人立身之箴。今试析其义理,以明彦和之微意。

一、五材禀赋与才德辩证
“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者,盖本《中庸》“天命之谓性”,言人之才性各有所偏,鲜能全备。刘勰特举将相“位隆特达”与文士“职卑多诮”之对比,非为文人鸣不平,实欲揭示社会评价之失衡:将相以功业显赫而瑕不掩瑜,文士则因地位卑微而细过见责。此喻“江河腾涌”与“涓流寸折”,暗讽世俗徒重表象而忽内核,恰如《知音》篇所谓“俗鉴之迷者,深度浅售”。

二、“蓄素弸中”的内修要义
“蓄素”者,积养淳朴之质也。《情采》篇云“木体实而花萼振”,与此处“弸中彪外”互为表里。刘勰强调文人当先培根本:一则须“禀经以制式”,以儒家典谟涵养心性;二则须“酌雅以富言”,使文章根柢于道德。此即《宗经》篇“义既埏乎性情”之实践,非徒雕缛文字而已。观东汉崔瑗、蔡邕辈,皆因德充于内,故文采自然外耀,足证彦和之论。

三、“奉时骋绩”的外用实践
“以文垂德”者,非谓空谈性理,乃指文章须有裨世用。刘勰举“梓材”之喻(见《程器》前文),谓文人当如良匠,既具绳墨之才,复能“摛文必在纬军国”。此与曹丕《典论·论文》“文章经国之大业”相呼应,而更重实践维度。如诸葛亮《出师表》、陆贽《奏议》,皆文德相济、匡时济世之典范,正所谓“摛文骋绩,弗待班超之笔;持戟效忠,岂止傅毅之武”。

四、对当代文士之启示
今之学者或溺于辞藻而疏于修身,或囿于空谈而怯于任事,正与彦和之旨相悖。昔扬雄悔其少作,“雕虫篆刻”之叹,恰为“蓄素不足”者戒;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之论,可谓“奉时骋绩”之注脚。吾辈当以《程器》为镜:为文必先砥砺德行,落笔须存济世之志,方不负“文之为德,与天地并生”之宏旨。

要之,《程器》篇之精义,在破“文人无行”之陋见,立“文德共生”之圭臬。刘勰拈出“蓄素”“散采”二语,实为文人指明由内圣而外王之路。若夫舍本逐末、务华弃实,则虽富文采,终类“翠纶桂饵,反失鱼”矣!(《情采》篇语)

(全文798字)
风清云谈 發表於 2025-7-26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程器》篇析义:论才德相济与文士立身之道

《文心雕龙》第四十九《程器》篇,乃彦和论士人器用与文德关系之要章。其言“蓄素弸中,散采彪外,以文垂德,奉时骋绩”,实为文士立身之圭臬。今试析其义理,以明刘勰之微旨。

一、五材禀赋与才德辩证
开篇“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者,盖本《中庸》“天命之谓性”之说。五材(仁、义、礼、智、信)乃天赋之德性,然个体禀受各异,故刘勰谓“自非上哲,难以求备”。此与曹丕《典论·论文》“文非一体,鲜能备善”相呼应,皆言才性不可强齐。然彦和更进一步,点明社会评价之偏颇:将相因位高而“特达”,文士因职卑而“多诮”。以“江河腾涌”喻将相之势能,以“涓流寸折”状文士之窘迫,实讽世人之慕势轻文,亦暗合《韩非子·五蠹》中“儒以文乱法”之历史困境。

二、“蓄素弸中”的内修工夫
“蓄素弸中”者,言君子当积德于内也。“素”者,《说文》解为“白致缯”,引申为本真之性;“弸”者,满也,语出《楚辞·九章》“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刘勰强调文士须以德性为根基,如《周易·坤卦》所言“含章可贞”,先养中虚之德,方能外发英华。此与《神思》篇“积学以储宝”一脉相承,皆主内外兼修。

三、“散采彪外”的文德辉光
“散采彪外”承《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义。“彪”者,虎纹也,喻文章之炳蔚。刘勰非徒尚文采,而主张德充于内者必形于外,如《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此说直指汉末以降文人“竞骋文华”而“忽弃章本”(《序志》篇)之弊,重申孔子“有德者必有言”之教。

四、“奉时骋绩”的经世担当
末句“以文垂德,奉时骋绩”,乃全篇点睛。文士非止雕章琢句,更当如《孟子》“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因时立命。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正与此同调。刘勰生当齐梁浮华之世,特标“程器”(衡量才德)之义,实欲纠正文人“务华弃实”之风,复归《尚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之古道。

结语
《程器》篇之要义,在破“文人无行”之成见,立“文德合一”之纲维。其以江河涓流为喻,非仅鸣不平,更诫文士当厚蓄德才,以待“应物斯感”之机。今之学者,若徒慕“彪外”之采而忽“弸中”之素,或执“骋绩”之功而弃“垂德”之本,岂非违彦和“文之为德也大矣”(《原道》篇)之深衷乎?

(全文798字)

按:本文谨依《文心雕龙》骈散相济之体,参以《周易》《礼记》经义,兼采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之注,力求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以彰国学精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