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6|回覆: 1

[中醫理論] 物命之化·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14 08: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物命之化·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何為客觀?何為自然?外在於文化、外在於理論、外在於主觀的東西,為客觀,為自然。


自然客觀生生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化可以認識客觀,認識自然,但不能分解客觀,規範自然,定義自然。


我命是自然,是天地氣交氣化成就的自然,我命是客觀,是宇宙日月影響的客觀。沒有天地氣交氣化,沒有宇宙日月影響,就沒有我命。


我命根源宇宙,生存地球,這是客觀自然。宇宙動而不息,地球動而不息,天地氣交動而不息,這是客觀自然。人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這是客觀自然。我有生長壯老已、病衰康復亡,這是客觀自然。


生命的形成,不由生命,生命的本質,不在文化。生命是天地氣交氣化的產物,是地地道道的自然客觀。文化是人理性思維的結果,屬於人的精神產品,是主觀的東西。


因為文化,我命的健康與疾病,就不再那麼客觀自然了,和文化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文化影響了的寒熱變化,污染了的生存環境,營造出的競爭社會,但影響最大、作用深刻的,還是有文化塑造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非觀。


人是觀念性動物,人的生活方式、作息規律、慾念追求、就醫保健等等理性行為,都由觀念主導,不同觀念,有不同的行為方式,不同的行為方式,對我的生命之神、生命之氣、生命之形產生影響,積土成山,就有了健康長壽還是多病夭折的不同生命狀況。

健康長壽的生命狀況,是合乎生命客觀的觀念行為的結果,多病夭折的生命狀況,是違背自然天道的觀念行為的結果。

沒有文化,生命自然,人自然,有文化,就不自然了。


文化有不同,大致可分為二類:


一類是由物化成的以物之理為主導的文化,唯物唯利、為我唯爭是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類是由命化成的以人之生存為主導的文化,以仁義禮讓、『和』為貴是文化的基本精神。


由於文化的差異,人們的觀念大不相同,理性有為的價值取向大不同,便對我命產生大不相同的影響。


【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也。夫物質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文化者,命之化,人之化也。但人感於物而動,形成認識,『好惡無節』,背離生命天道,就會把活生生的人與物同質化,人同於物,命同於物,欲望生貪婪之心,理性成野性之爭,弱肉強食,勝王敗寇,『大亂之道也』。


從嚴格意義上講,命之化形成的認識,以人為本的理性,才能稱之為文化。感於物而動,不只是人,動物也一樣,但動物自然,人理性發達,把物化之為文化理性,有了無限發展的可能。


命之化、以人為本的意念之動,只有人才會有。人觀天象、察地理、知人事,有生命覺悟,有我命在我的智慧,所以能夠化成以人為本的文化,能夠創造與自然客觀相一致的中醫學理論。


命之化、人之化形成的文化,是在有了『命由天成』的主觀意識,和『我命在我』的理性認識之後開始的,在確立了以人為本、把人當人的文化精神後成熟的。以人為本,物的理性意義,不在物本身,而在物的生命意義、健康價值、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


物理法則、市場經濟為支柱的西方文化,沒有自然客觀的生命基礎,凌駕於自然客觀之上,背離以人為本,為活生生的人保駕護航的文化方向,唯物唯利,為我唯爭,所以文化觀念的人,『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人類何來幸福,我命怎能健康?


命由天成,沒有文化,我命自然,生存關係自然。有了文化,我命自然還是不自然,基本上文化說了算。


生命化成的文化,把人當人,人是自然客觀的生命體。物化而成的文化,把人當物,人是肉體物質,可以和非生命的物質一樣去分析、分解。


文化,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文字、技術是文化,醫療、法律是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教育、市場等等,無不是文化。文化多樣,對我命的影響不同,生存關係的意義不同,當與不當,則有利弊禍福之別。


沒有以人為本,西方文化把動物世界的勝王敗寇、弱肉強食移植到文化世界裏,誰力量強大,誰就稱王稱霸,為所欲為。不只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且因物質財富、自然資源的爭奪,自相殘殺,製造出了動物世界不可比擬的戰爭悲劇,還破壞了地球生命的生存環境。


西方文化把野性之惡用文化包裝起來,引誘人們貪婪,福布斯、奧斯卡、吉尼斯、競爭力排行,大家野性之爭的熱情萬丈,為了利益,可以耗盡精力,勾心鬥角損人利己,傷害別人,我命健康的難度越來越大。


戰火硝煙在文化社會瀰漫,野性之爭在文化社會猖狂,禽獸以力取勝的野蠻、野性,滲透到文化社會的每一角落。人人爭、群體爭、國家爭,弱者被害,強者害人,自然環境惡化,社會關係緊張,生存狀況越發艱困。


野性之爭在人類,從尖牙利齒,發展到石頭棍棒,從冷兵器進步到熱兵器,從熱兵器進步到生化武器、智能武器。西方文化主導的人類社會,野性之爭越來越殘酷,西方文化影響下的自然,生命環境越來越糟糕,可持續發展危機重重,生物大滅絕撲面而來。


【大滅絕時代】:『物種滅絕的速度猛增,而生物圈的構成不斷改變。……當今正在發生巨變的範圍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可以隨便去往某處,只要在正確的指引之下,都能發現滅絕的現象。』[1]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共向大氣中添加了3650億噸的碳,……每年。我們還要向空氣中排放約90億噸,約合每年增加6%。』『實際上,每個美國人每天向海水中注入的碳超過3公斤。』[2]


碳排放動搖了天地氣交的陰陽之根,寒熱極端化,不止是人類生存有問題,我命難以健康,而且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也受到威脅。


除了碳排放,微塑料、重金屬、水污染等的健康威脅也越來越明顯。


沒有『我命在我』的觀念,沒有以人為本的文化主導,人類危矣!


[1][美]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著,大滅絕時代·序言,葉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第3-4頁

[2][美]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著,大滅絕時代,葉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第159-160












花兒 發表於 2025-5-18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物命與人文:論中醫天命觀中的主客之辨

黃開泰先生【物命之化】一文,以『天命』為綱,闡發中醫生命觀中自然客觀與文化主觀的辯證關係,其理路深得【內經】『天人相應』之旨,然其中『文化不能規範自然』之論,尚有可申說之處。今試以國學視角,略陳管見。

一、自然客觀為體,人文認知為用
先生謂『生命是天地氣交氣化的產物』,此說本於【素問·寶命全形論】『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之論,誠為確詁。然需辨明者,自然之『客觀』非孤立存在,而必賴人文以顯其用。【周易·繫辭】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正言人文對自然的能動認知。中醫『五運六氣』『藏象經絡』等理論,雖為文化建構,實乃對自然規律的符號化提煉,非徒主觀臆測。若謂文化全無規範自然之能,則【傷寒論】六經辨證何以能應四時之變?此中『規範』,實為『法天則地』的模擬,而非機械定義。

二、文化非外在於命,乃性命之自覺
先生指出『我命根源宇宙』,然【中庸】言『天命之謂性』,已暗含天人之際的貫通性。文化雖屬『精神產品』,然其本質是生命對自身自然性的反思與升華。譬如【內經】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此養生之道既是對自然規律的遵從(客觀),亦需通過文化實踐(主觀)達成。王陽明『心外無物』之說,雖極言主觀能動,然其根基仍在『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自然本體。故文化與生命,實為『體用一源』關係,非截然對立。

三、疾病認知中的主客交融
先生提及健康疾病『因文化而不客觀』,此論可參【靈樞·師傳】『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之喻。中醫辨症,必參地域風土、人情好惡,看似主觀介入,實則是將自然客觀置於人文語境中動態把握。如『肝鬱乘脾』之病機,既含木克土的自然五行關係(客觀),亦涵社會情志影響(文化主觀)。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診療原則,恰是主客互參的典範。

結語
自然客觀為生命之本,人文認知為生命之明。中醫『天命』觀之精微,正在於既承認『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客觀性,亦強調『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同上)的文化實踐意義。黃先生之論,警醒世人勿以文化僭越自然,然若完全割裂二者,則恐落於『蔽於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之偏。真正的醫道,當如【周易】泰卦之象:天地氣交,上下互通,人文與自然各正性命而不相害。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