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7|回復: 3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35诗丽辞解2言对精巧事对允当理圆事密迭用奇偶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12 16: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35丽辞解2言对精巧事对允当理圆事密迭用奇偶
题文诗:
王粲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者也,
显而越吟.反对之类.张载七哀,云汉祖也,
枌榆,而光武也,亦思白水.正对之类.
偶辞胸臆,言对为易;征人资学,事对为难;
幽显同志,反对为优;并贵共心,正对为劣.
言对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昭然.
张华诗称:游雁翼翔,归鸿接翮.刘琨诗言:
孔悲获麟,西狩泣丘.若斯重出,对句骈枝.
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
两言相配,优劣不均,骥在左骖,驽为右服.
事或孤立,莫与相偶,夔之一足,趻踔而行.
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昏睡耳目.
丽辞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
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斯见也.
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
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珮.
【原文】全文2
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资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言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斯见也。  赞曰∶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  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珮。
【原文分段释解】
仲宣【登楼】云15:『钟仪幽而楚奏16,庄舄显而越吟17。』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18:『汉祖想枌榆19,光武思白水20。』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21,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之学22,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23,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24,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译文】
王粲【登楼赋】中所说:『钟仪被囚禁在晋国,仍然弹奏楚声;庄易做高官于楚国,病中仍发出越吟。』这就属于反对一类。张载在【七哀】诗中所说:『汉高祖怀念家乡枌榆,光武帝思念家乡白水。』这就属于正对一类。这几种对偶中,司马相如的对句只由内心组辞而成,所以言对比较易作;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实成对,所以事对比较难作;王粲是用被囚和官显两种相反的人来说明『人情同于怀土』,所以反对是较好的;张载的出句和对句都是说帝王怀乡,所以正对是较差的。无论言对事对,都各有反正两种,照此推究,各种对偶的类型就很清楚了。

【注释】
  15 仲宣:王粲的字。【登楼】:【登楼赋】,载【文选】卷十一。

  16 钟仪:春秋时楚国人。幽:囚禁。楚奏:奏楚国的音乐。【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与之琴,操南音。』南音即楚声。

  17 庄舄(xì戏):战国时越人,仕于楚。显:指庄舄官位显要。越吟:庄舄病中呻吟发越声。【史记·张仪列传】:『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18 孟阳:张载的字。他是西晋文学家。【七哀】:【文选】卷二十三有张载【七哀诗】二首,但无下面所举二句。可能他还有一首【七哀诗】,今不存。

  19 汉祖:汉高祖刘邦。枌榆:地名,在今江苏省丰县东北,是汉高祖的家乡。刘邦初起兵时,曾祷于枌榆社。

  20 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白水:源出今湖北省枣阳县东。这里指刘秀的家乡。刘秀是南阳蔡阳人,蔡阳县治在今枣阳西南。

  21 胸臆:内心,指偶辞由内心思考而成。

  22 征:征引。学:前人的学识,这里指故实。许文雨【文论讲疏·丽辞】注引马叙伦【修辞九论】:『事对之义,藉昔事以彰今情,始作者不期而遇,继体者征人之学,腹之俭富,无与辞原。惟用之宜,诚助情采。若陈之茂【宁德皇后哀疏】曰:'十年罹难,终弗返于苍梧;万国衔冤,徙尽簪于白柰。……斯虽援征故实,不异吐露胸怀。』

  23 并贯共心: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意即高祖、光武俱为帝王,故云并贵;想枌榆、思白水,同是念乡,故云共心。』

  24 又以事对:纪昀评,当作『又言对事对』。译文据此。
【原文】

  张华诗称1:『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2。』刘琨诗言3:『宣尼悲获麟4,西狩泣孔邱5。』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6。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7,驽为右服也8。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9,趻踔而行也10。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11,碌碌丽辞12,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13,节以杂佩14,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自见也。
 【译文】
    张华的【杂诗】中说:『远游的雁并翅飞翔,归来的鸿连翼而飞。』刘琨的【重赠卢谌】诗中说:『孔子听说获麟而悲伤,孔丘因鲁国打猎获麟而哭泣。』这种重复,就是对偶中多余的枝指了。因此,美好的言对,以精巧为贵;高明的事对,必求其恰当。如以两事相对,而优劣不相称,就如驾车,左边是良马而右边是劣马。若所写事物是孤立的,没有什么和它相对,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着走路了。即使有了对偶,但没有奇异的同类,缺乏特殊的文采,写得平平常常,就必将使人读之昏昏欲睡。所以,必须做到事理圆合,对偶精密,有如双双璧玉的章采;并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就像用各种不同的佩玉加以调节,这就是完美的俪辞了。按照这种要求来思考,运用对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注释】

  1 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2 接翮(hé和):和上句『比翼』意同。翮:鸟翅。以上两句见【玉台新咏】卷二【杂诗】。

  3 刘琨:字越石,西晋诗人。

  4 宣尼:指孔子。汉平帝时追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悲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5 西狩:鲁国西边打猎。孔邱:即孔丘。以上两句见【文选】卷二十五【重赠卢谌】诗。

  6 骈枝(piánqí片阳岐):多余的,不必要的。骈:脚拇指与第二指相连。枝:手指的六指。

  7 骥(jì记):良马。骖(cān餐):驾车在两侧的马。

  8 驽(nú奴):劣马。服:驾车居中夹辕的马。

  9 夔(kuí葵):传为一种独脚兽。【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10 趻踔(chěnchuō陈上戳):跳着走。【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成玄英疏:『我以一足,跳踯快乐而行天下,简易无如我者。』

  11 气无奇类,文乏异采:此二句意为无奇异的气类,少奇特的文采。气类:同类,借指对偶。【周易·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各从其类者,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

  12 碌碌(lù录):平庸。

  13 迭:交替。

  14 节:调节。杂佩:各种不同的玉佩(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器)。【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原文】

  赞曰:体植必两1,辞动有配2。左提右挚3,精味兼载4。炳烁联华5,镜静含态6。玉润双流7,如彼珩珮8。

【译文】
  总之,事物本身自然成双,文辞也往往俱有对偶。创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顾,偶辞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时得到表现。这种对偶像光彩的并蒂鲜花,具有明净的千姿百态。对偶句和单句都加润饰,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杂佩。

   【注释】

  1 体植必两:此句即篇首所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之意。植:生长。

  2 动:辄,每。配:匹配,即对偶。

  3 挈(qiè妾):提,举。此句指兼顾相对的两句,以避免『优劣不均』。

  4 精:指对偶的精巧。味:指表达的意味。

  5 炳烁(shuò朔):光彩貌。

  6 镜静:明净。静:通净。【诗经·大雅·既醉】:『笾豆静嘉。』

  7 玉润:犹美饰。双流:指奇偶两种写法。

  8 珩(héng衡),佩玉的一种(参本篇第三段注14)。珮:即佩。『珩佩』连用,指『杂佩』。『玉润双流,如彼珩佩』,就是上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之意的总结。
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5-10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丽辞》辨义:言事相对之理与骈俪迭用之妙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所论"言对精巧,事对允当,理圆事密,迭用奇偶",实为六朝骈文美学之核心命题。此段引王粲《登楼赋》与张载《七哀》为例,揭示中国古典文论中"反对""正对"之精微区别,其要义可分三端论之:

一、言事相对之辩证
"言对"贵在精巧,如王粲"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以囚臣与仕宦的境遇反差构成"反对"。刘勰《定势》篇云"反对者,理殊趣合",此对仗表面相悖(幽显殊途),实则共同深化"人情同于怀土"(《登楼赋》语)的主题。而张载"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属"正对",事类相协(皆帝王思乡),符合《丽辞》篇"事对者,并举人验"的标准。二者差异正在于:言对以意胜,事对以典胜。

二、理事交融之要义
"理圆事密"乃骈俪至高境界。观王粲二句,钟仪(楚囚操南音)、庄舄(越仕病中作乡声)典出《左传》《史记》,既含"事密"之典实,又达"理圆"之贯通。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指出:"理圆者,贯通而无滞;事密者,切至而不芜。"此中可见用典非徒逞博,必使事理相发,方为允当。

三、奇偶迭用之节奏
"迭用奇偶"关乎文气运行。骈体虽以偶句为主,然如《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间以虚字调节,正是陆机《文赋》"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之实践。孙梅《四六丛话》谓"奇偶相生,如乐之有伦有脊",刘勰此论实开后世"骈散兼行"法门。

要之,刘勰之"丽辞"观非唯形式之美,更重在"理"与"辞"的辩证统一。王粲以反对见思力,张载以正对显工稳,二者皆合《宗经》篇"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的准则。今人研习骈文,当透过对仗表象,体认其"事理周圆"的内在肌理,方能得六朝文心之真髓。

(全文798字)
大缶 發表於 2025-6-10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丽辞》辨微:言对事对之体用与奇偶迭用之道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以"言对精巧,事对允当"八字,精辟概括骈俪修辞之要义。此二语非仅论对偶技法,实关乎诗文内在理路与外在形式的辩证统一。今就卷三十五所论,试析其深旨。

一、言对事对:体用之分与文质之衡
"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王粲《登楼赋》),此反对之典范。刘勰标举"反对为优",因其以对立情境凸显共性情感——羁旅之思不因境遇显晦而异,此即"言对精巧"之真谛。言对重意象相生,不假典故,如"高岑相映,清浊互衬",纯以语言张力取胜。

张载《七哀》"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则为正对之例。事对须"允当",盖因典故并置易流于堆砌,故必求事理相称。刘勰讥"宋画吴冶"之对"刻鹄类鹜",正指事对失当之弊。然事对之妙,如陆机"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典故化入意境,反见"理圆事密"之功。

二、奇偶迭用:骈散相济的节奏美学
"迭用奇偶"乃刘勰超迈时流之见。六朝骈文盛行,然《文心》独倡"奇偶适变",如《神思》篇论"杼轴献功",实以散行之气运骈俪之体。试观《物色》"春日迟迟,秋风飒飒",偶句绘景后接"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散句点题,正是奇偶相生之范本。此道下启韩柳"骈散交融"之先声。

三、丽辞本质:从修辞术到宇宙观的投射
刘勰论对偶,终归于"自然成对"的哲学根基。《原道》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丽辞之美实本于阴阳迭运、刚柔相推的宇宙秩序。故"理圆"非仅逻辑周延,更是天人合一之思在文术中的显现;"事密"亦非典故堆叠,而是以史证道的互文性建构。

要之,《丽辞》篇之价值,在于将修辞技巧提升至文道高度。今人若只重"俪采百字之偶",而忽"契机入巧"之理,则如买椟还珠矣。刘勰之论,犹警钟长鸣。

(全文798字)
fxqk001 發表於 2025-9-8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心雕龙·丽辞》第三十五有言:“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此乃刘彦和论骈俪之要义,今试析之。

夫“言对”者,虽不假故实,然需辞意双美,如“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王粲《登楼赋》此对,以幽显互映,楚越殊声,而共抒羁旅之悲。其妙在虚字流转,“而”字贯串情事,使音節顿挫有致,此即“精巧”之典范。至若“事对”,必据典实,贵在允当。张载《七哀》“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同溯两帝乡思,事类相从,而意无重复,堪称“理圆事密”——理脉周延而事证缜密也。

彦和言“迭用奇偶”,实关文章体气。奇句单行,气脉疏宕;偶句骈俪,韵律整饬。若《丽辞》赞“左提右挈,精味兼载”,正是奇偶互济之妙。盖纯用偶则极滞,纯用奇则散漫,必使骈散间行,如龙蛇互腾,方见文术之活法。

然须辨“正对”之弊。若“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虽双举龙兴之事,然意近复沓,故彦和判为“劣对”。真正高妙者,当如“反对”之阴阳相激:钟仪囚于晋而奏楚音,庄舄仕于楚而发越吟,一幽一显,反而相成,愈见思乡之情之普世。

今人学骈俪,常溺于辞藻堆砌,而忽“理圆事密”之要。观彦和所论,非仅教属对之术,实启文心之奥:言对须情辞相称,事对必典理相生,更以奇偶迭用彰文气之流动。如此,则丽辞非徒雕虫之技,乃成为承载义理、抒发性灵之舟楫矣。

《文心》之论,实根植于《易》之“阴阳迭用”、《诗》之“比兴互济”。故知骈偶非六朝独创,乃中华文脉天然之节律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