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5|回覆: 2

[其他]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6臣節3履信蹈道舍正即邪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4 21: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6臣節3履信蹈道舍正即邪
題文詩:
臣勛不弘,則恥俸祿,之虛厚也;績不茂,
則羞爵命,之妄高也.履信思順,天人攸贊;
畏盈居謙,乃終有慶.舉足則,蹈道;
抗手則,繩墨,褒崇淹留,悔辱必遠.
若夫臣有,損上附下,廢公營私,阿媚曲從,
以水濟水,君舉雖謬,諂笑贊善.數進玩好,
陷主於惡.巧言毀政,令色取悅,上蔽主明,
下杜賢路;結出境交,背公黨.才足飾非,
言足文過,專威趙高,擅朝董卓,未有不,
身膏剡鋒,家糜湯火.愚瞽舍正,違真侶偽,
親覽傾僨,不改,殃禍之集,匪降自天.
職分則治,統廣多滯.非賁獲壯,不可以舉,
兼人之重;非萬夫特,不可以總,異官之局.
韓侯以罪,侵冒之典,子元以懼,不勝之禍.
若乃其人,才力絕倫,文武兼允,,
腹心高算,折衝遠略,事殷益舉,兩循俱濟,
舍斁彝倫,委無其人,兼之可也;非此器也,
宜自忖引,轅若載重,鮮不及矣.常人貪榮,
不慮後,身既傾溺,禍逮君親,不亦哀哉.
【原文】抱朴子曰:人臣勛不弘,則恥俸祿之虛厚也;績不茂,則羞爵命之妄高也。履信思順,天人攸贊;畏盈居謙,乃終有慶。舉足則蹈道度,抗手則奉繩墨,褒崇雖淹留,而悔辱亦必遠矣。若夫損上以附下,廢公以營私,阿媚曲從,以水濟水,君舉雖謬,而諂笑贊善。數進玩好,陷主於惡。巧言毀政,令色取悅,上蔽人主之明,下杜進賢之路;外結出境之交,內樹背公之黨。雖才足飾非,言足文過,專威若趙高,擅朝如董卓,未有不身膏剡鋒,家糜湯火者也。然而愚瞽舍正即邪,違真侶偽,親覽傾僨,不改其軌,殃禍之集,匪降自天也。
【譯文】抱朴子說:臣子如果功勞不大,就恥於不應有的優厚奉祿;政績不佳,就羞於徒有其名的高官顯爵。履行諾言心念忠順,上天和人世都會幫助;害怕自滿自居謙虛,最終總會是吉祥的。抬腳就要合乎道義法度,舉手就要遵循規矩準則,那麼受到褒獎,長時間停留,而災禍和屈辱也一定會遠遠離開。至於損害君國而施惠下民,敗壞公事而經營私利;阿諛諂媚曲意順從,就像用水給水來調味,君王行為雖然荒謬卻諂笑稱好;頻繁進獻玩物珍寶,使君主陷於罪惡;以巧妙的言詞破壞了政事,以偽善的臉色博取歡心;對上遮蔽了君主的光明,對下堵塞了進賢的道路;在外結交國外的君主,在內拉起背離朝廷的私黨。即使才能足以掩蓋錯誤,言談足以遮住過失,獨擅威勢像趙高,專掌朝政如董卓,也沒有不身遭利刃,家中被毀壞的。但愚蠢瞎眼的人捨棄正義走向邪道,背離真實,與虛偽為伍,親眼見到別人倒台,而不改弦更張,災禍就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了。
【原文】抱朴子曰:臣喻股肱,則手足也。履冰執熱,不得辭焉。是以古人方之於地,掘之則出水泉,樹之則秀百穀;生者立焉,死者入焉。功多而不望賞,勞瘁而不敢怨。審識斯術,保己之要也。
【譯文】抱朴子說:臣子被比喻為大腿和胳膊,那麼就有手和腳了,即使踏在冰上拿燙東西,也不能拒絕。因此,古人把它比作土地,挖掘就能出泉水,在它上面種植就能生長各種穀物;人活着在它上邊站立,死了埋到它裏邊去。功勞多了不盼望獎賞,辛勞過度不敢埋怨。深刻地理解這種辦法,就是保護自己的要訣。
【原文】抱朴子曰:臣職分則治,統廣則多滯。非賁獲之壯,不可以舉兼人之重;非萬夫之特,不可以總異官之局。韓侯所以罪侵冒之典,子元所以懼不勝之禍也。若乃才力絕倫,文武兼允,入有腹心之高算,出有折衝之遠略,雖事殷而益舉,兩循而俱濟,舍之則彝倫斁,委之而無其人者,兼之可也;非此器也,宜自忖引,轅若載重,鮮不及矣。常人貪榮,不慮後患,身既傾溺,而禍逮君親,不亦哀哉!人皆辭斧斤所未開,而莫讓攝官所不堪。嗟乎!陳李所以作戒於力少,而子房所以高蹈於挹盈也。
【譯文】抱朴子說:臣子的職掌本分就是治理國家。涉事過寬多數行不通。如果不是像孟賁、烏獲那樣強壯,就不能夠舉起兩個人的重量;不是從萬人中選的傑出人物,就不能充任眾官之長。這就是韓昭侯所以治罪侵官越權的典冠,朱博所以懼怕不勝其封的禍患的原因。假如說才力出類拔萃,文才武略都令人信服,在內有腹心謀臣的高明見解,在外有克敵制勝的深謀大略,政事繁多而越要成功,文武兩面都能顧及,沒有他們常規就要敗壞,除了他們就沒有這樣的人了,那麼兼為數職是可以的;如果不是這種人才,應自己估量,車轅細弱而超載,很少有不出事的。一般人貪圖榮顯,不考慮後患,不但自身覆亡,而且禍及國君和親人,不是太可悲哀了嗎?人們都是在人多職少入仕不易時躲開,但沒人因不勝任辭去所擔當的官職。唉!這就是陳蕃、李膺所以成為力所不及的鑑戒,張良所以功成名就後超脫退避的原因。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6-13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外篇】卷二十六〖臣節〗第三"履信蹈道舍正即邪"章,乃東晉葛洪闡述士人立身事君之要義的精闢論述。此篇以"恥俸祿之虛厚""羞爵命之妄高"為發端,實為傳統儒家"德位相稱"思想的深化發展,值得當代從政者深思。

葛洪所言之"勛不弘則恥俸祿",直指為臣者當以功業為立身之本。此說源自【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職分觀,更與【孟子·公孫丑下】"無官守,無言責"的權責對應論一脈相承。漢代賈誼【新書·大政】亦云:"位非其位,祿非其祿,謂之盜位",可見葛洪此論實熔鑄先秦兩漢政治倫理之精華。其特殊價值在於將外在功業與內在廉恥相綰合,使道德自律具象化為政治實踐。

所謂"政績不茂則羞爵命",尤見葛洪對名實關係的深刻把握。【荀子·正名】云:"名無固宜,約之以命",葛洪則進一步強調名器需以實績為支撐。東晉門閥制度下"上品無寒門"的積弊,使葛洪特別警惕"妄高"之害。此觀點與同時代干寶【晉紀總論】批評"職官以虛望為高"形成呼應,共同構成對當時政治風氣的針砭。

細繹全文,葛洪實構建起"信—道—正"的三重倫理框架:"履信"承【周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的處世準則;"蹈道"本於【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的政治理想;"舍正即邪"則化用【孟子·離婁】"舍正路而不由"的修身警示。這種將個人操守、治國理念與價值選擇熔於一爐的論述方式,充分展現魏晉玄學影響下儒道思想的交融。

當代社會雖去葛洪千年,然"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古訓仍具現實意義。觀今日某些官員但求祿位不思建樹,或重虛名而輕實績,正需以"恥俸祿之虛厚"的警語惕厲之。葛洪此篇不僅為古代臣道之箴言,更為現代公務員倫理建設提供文化資源——唯有建立功業與職位相匹配的考核機制,培育名器與實績相統一的行政文化,方能使"妄高"者知恥、"虛厚"者自省。
邱冬 發表於 2025-6-19 07:04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外篇·臣節】"履信蹈道,舍正即邪"章義疏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十六【臣節】篇所論"履信蹈道,舍正即邪"章,實為魏晉時期士大夫政治倫理之重要表述。此章以"臣勛不弘,則恥俸祿之虛厚也;政績不茂,則羞爵命之妄高也"開篇,直指臣道根本,今試為疏解其義。

一、勳績與祿位之辯證
葛洪提出"勛不弘則恥俸祿"的命題,實承【論語】"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之教。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下,門閥世族多尸位素餐,葛洪此論具有強烈現實批判意義。其所謂"弘勛",非指事功之顯赫,而是強調臣子當以實際政績匹配所受祿位,此與【荀子·臣道】"內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的批判一脈相承。

二、政績與爵命之倫理
"政績不茂則羞爵命"之說,深得儒家"正名"思想精髓。葛洪將外在爵位與內在德能構成張力關係,要求士大夫以"茂績"為受爵前提。這種思想在門第觀念盛行的東晉尤為可貴,與同時期裴頠【崇有論】反對"立言藉其虛無"的思潮相呼應,體現了務實的事功取向。

三、"履信蹈道"的實踐哲學
章題"履信蹈道"四字,實為全篇綱領。"履"字取【易經·履卦】"履道坦坦"之意,強調實踐性;"信"字承【論語】"人無信不立"之訓;"蹈道"則見【孟子】"蹈仁而死"的精神。葛洪將儒家誠信倫理與道家自然之道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外儒內道"思想品格。

四、"舍正即邪"的警戒意義
此語化用【尚書】"無反無側,王道正直"之義,指出士人若偏離正道則必然陷於邪途。葛洪身處亂世,親見諸多名士周旋於各政治勢力之間,故特別強調守正的重要性。這種思想與其【內篇】修仙理論中"欲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的主張互為表裏。

要之,此章雖僅數語,卻濃縮了葛洪對士大夫政治倫理的深刻思考。其以"恥""羞"為道德驅動力,將外在功業與內在修養統一,既繼承了漢代"經明行修"的取士標準,又為後世"修齊治平"的士人理想提供了具體實踐路徑。今日讀之,於現代公務員倫理建設猶有啟示意義。學者若能結合【外篇】中【行品】【弭訟】等章並觀,更可窺見葛洪完整的政治思想體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