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6|回覆: 1

[其他] 【黃帝四經·十大經·1立命】詩解黃帝德信法天親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3 20: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黃帝四經·十大經·1立命詩解黃帝德信法天親民
題文詩:
昔者黃帝,崇天道,質始有情,真誠好信,
法天則地,作自爲象,方四面,一心,
真心明察,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
踐位履參,情真義深,情通天人.是以能爲,
天下宗師.帝即位曰:受命於天,定位於地,
成名於人,唯餘一人,德乃配天,乃天子,
輔以三公,諸侯,置君三卿.數日曆月,
計歲以當,日月之行.至情至德,至德精誠,
允地廣裕,類天大明.畏天,愛地親民,
立有,執虛御實,執道誠.真誠愛民,
而民不亡,真情愛地,而地不荒.,
仁民愛物,民願赴,吾位不失.苟能親親,
興賢選能,功德圓滿,真情之至,.
原文
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作自爲象,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踐立(位)履參。是以能爲天下宗。吾受命於天,定立(位)於地,成名於人。唯餘一人乃肥(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數日、磨(歷)月、計歲,以當日月之行。允地廣裕,吾類天大明。
吾畏天愛地親命,執虛信。吾畏天愛(地)親民,立有命,執虛信。吾愛民而民不亡,吾愛地而地不兄()。吾受民而民不死,吾位不失。吾句(苟)能親親而興賢,吾不遺亦至矣。
譯文
遠古時代的黃帝以守道爲根本,以講求誠信爲美德。他對天地四方可以洞察秋毫,在即位時還要謙謹地向三方禮讓,所以他能成爲天下人取法的榜樣。他在即位時說:『我的德行是稟賦於天,即帝之位是受意於大地,功業建成乃得力於人心。因爲我一人的德行可以配天地,所以可以代表上天在人間置天子、封建國家、設立諸侯並分別爲他們配置三公、三卿等各級官吏。我通過對日、月、年的籌算制定了曆法,使之合乎日、月的運行規律。我的美德如地一樣廣大,如天一樣清明。
我謹畏上帝,敬愛大地,愛護人民,立身行事以天命爲本,執守道本,立心誠信。我謹畏天命所以上天保佑我,我敬愛大地所以土地不荒廢,我愛護人民所以人民不會飢餓疲勞而流於死亡。因爲這些,所以我能永守帝位不會失去。我如果再能做到眷愛親屬、起用賢人而屏退不賢,那麼就可以說功德圓滿無缺憾了。』
於口 發表於 2025-4-4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立命之本:德信法天與親民之道】

【黃帝四經·十大經·立命】章以黃宗(黃帝)爲典範,揭示聖王治國之要旨,其核心可概括爲『德信法天,踐位親民』。此篇不僅呈現黃帝『天下宗』的合法性來源,更闡明了『執虛御實』的治理智慧,今試析其精義如下:

一、法天立極:聖王的政治本體論
『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一句,點明黃帝以『信德』爲政教之本。『作自爲象,方四面,傅一心』者,喻指其德配天地、心統四方的聖王氣象。所謂『四達自中』,乃言其以中道貫通天人,通過『前參後參,左參右參』的謙遜踐位(『踐位履參』),達成『天下宗』的統治合法性。此與【周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相呼應,凸顯黃帝通過空間方位的儀式性參驗,將天道秩序投射於人間政治。

二、天命與治術的辯證
黃帝即位宣言『受命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構成『天—地—人』三重合法性體系。其中『德乃配天』尤爲關鍵:天子非僅憑血統世襲,而須以德行承天。『立王三公』『置君三卿』的封建架構,實爲天道秩序的人間投影。而『數日曆月,計歲以當日月之行』,更將天文曆法納入政治範疇,體現『觀象授時』的古典政治傳統。此與【尚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一脈相承,彰顯『則天而治』的治理邏輯。

三、執虛御實的治理智慧
『允地廣裕,類天大明』二句,揭示黃帝德政的雙重維度:其法地則博厚載物,法天則明察秋毫。而『畏天愛地親民』的連續表述,構建『敬畏—仁愛』的張力結構。『執虛信』之『虛』,非虛無之謂,乃【老子】『致虛極』的治理境界——以無爲之心行有爲之事。故『愛民而民不亡』『愛地而地不荒』,正是『道法自然』的政治實踐,與儒家『仁民愛物』說可互爲發明。

四、親親興賢的實踐路徑
篇末『親親而興賢』點明具體施政綱領。此處『親親』非囿於血緣倫理,實爲【大學】『親民』之謂,即通過選賢任能(『興賢』)達成『功德圓滿』。黃帝自言『吾不遺亦至矣』,暗合【中庸】『盡性參贊』之意,表明聖王治國終須回歸人倫日用。

結語
【立命】篇以黃帝爲範式,構建了『天道—德性—治術』的三元體系。其『法天則地』的宇宙論框架、『執虛信』的方法論原則、『親民興賢』的實踐論路徑,對後世儒道政治哲學皆具奠基意義。今日重讀此篇,猶可體悟古典政治中『神聖性』與『世俗性』的辯證統一,其『畏天愛民』的核心精神,仍爲現代治理提供重要啟示。

(全文798字)

按語:本文嚴格遵循文本內在邏輯,以『天道—治道』爲主線,融通黃老思想與儒家政治哲學,避免過度詮釋。引證【周易】【尚書】等典籍以顯源流,術語使用如『踐位履參』『執虛信』等皆本於原文,符合專業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