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9|回覆: 1

[管子學說]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4聖主深居真情利民

[複製連結]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1 19: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4聖主深居真情利民
題文詩:
虎豹托幽,而威可載:蛟龍也者,水蟲之神.
乘水神立,失水神廢.人之君主,天下有威.
得民威立,失民威廢.蛟龍得水,而神可立,
人主得民,後成其威.虎豹也者,獸猛者居,
深林廣澤,人畏威載.人主也者,天下有勢,
人主深居,人畏其勢.風雨無鄉,怨怒不及;
風漂萬物,風之所漂,不避貴賤,不論美惡.
雨濡萬物,雨之所墮,不避小大,不論強弱.
風雨所至,公而無私,風雨所行,行無常鄉,
人遇漂濡,而莫之怨.人主所貴,令行禁止,
其令必正,令正情真,好民所好,禁民所惡.
民之正情,欲生惡死,欲利惡害.令生利人,
則其令行;禁殺害人,則其禁止.令所以行,
必民樂政,令正乃行.人主真情,致利除害.
德被天下,惠施萬物,父子得安,群生得育,
萬民盡力,樂為上用.務本疾作,以實倉廩,
盡節死敵,以安社稷,勞苦卑辱,而不敢告.
真情所至,心甘情願,至願自願,賤以忘卑.
起居順時,飲食適節,寒暑適當,身利壽益.
惰侈則貧,勤儉則富,物莫虛至,情無徒歸.
正文:
蛟龍,水蟲之神者也。乘於水則神立,失於水則神廢。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則威立,失民則威廢。蛟龍待得水而後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後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蚊龍,是水蟲當中的神靈。有水,神就立;失水,神就滅。君主,是天下有權威的人。得人民擁護就有權威,失去人民,權威就消失。蚊龍得水而後才有神靈,君主得人民擁護而後才有權威。所以說:『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虎豹,獸之猛者也,居深林廣澤之中則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門而迫於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虎豹,是獸類中最兇猛的。它們居住在深林大澤之中,人們就畏其威力而看重它們。君主,是天下最有勢力的人。深居簡出,人們就害怕他的勢力。虎豹若離開深山幽谷而與人接近,人們就會把它捕起來而無視它的威力。君主若離開朝廷而與人民靠近,人民就輕慢他而不怕他的勢力。所以說;『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自然)風,漂物者也。風之所漂,不避貴賤美惡。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墮,不避小大強弱。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風,是吹拂萬物的。風吹起來不避貴賤美惡。雨,是淋濕萬物的。雨,下起來,不管大小強弱。風雨是至公而無私心的,風吹雨下,沒有既定方向,人們雖然遇到風吹雨打也不會發出怨言。所以說:『風雨無向而怨怒不及也。』
人主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於民之所好而禁於民之所惡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死,莫不欲利而惡害。故上令於生、利人,則令行;禁於殺、害人,則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樂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貴有以行令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人君之所以做到令行禁止,一定是因為『令』發在人民所好的方面,『禁」」行在人民所惡的地方。人之常情沒有不愛生而惡死的,也沒有不愛利而惡害的。所以君主發令是使人生存和對人有利,命令就能推行;君主行禁是禁止殺人和禁止害人,施禁就能制止。命令之所以能夠推行,必須是民樂其政,才能夠推行下去。所以說:『貴有以行令。』
(廣德)人主之所以使下盡力而親上者,必為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澤加於天下,惠施厚於萬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萬民歡盡其力而樂為上用。入則務本疾作以實倉廩,出則盡節死敵以安社稷,雖勞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此賤人之所以亡其卑也。故曰『賤有以亡卑。』(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人君之所以能使百姓盡力而親近自己,必須為天下致利除害。所以要把德澤加於天下,恩惠施於萬物,使家庭得以安居,群生得以養育,這樣,萬民便願意盡力而為君主效勞。他們在家裏努力耕作以充實國家倉廩,在戰場盡節殺敵以保衛國家疆土,即使勞苦卑辱也是不敢叫苦的。這就是地位低的人可以忘其卑賤的原因。所以說:『賤有以亡卑。』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體累而壽命損。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夫物莫虛至,必有以也。故曰:『壽夭貧富無徒歸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起居有定時,飲食有定量,寒熱得當,則身體好而壽命長。起居無定時,飲食無定量,寒熱調配不當,則身體弱而壽命短。人要懶惰而奢侈則貧,勤勞而節儉則富。事情是不會憑空而至的,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說:『壽夭貧富無徒歸也。』
付巧 發表於 2025-4-25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勢解】聖主深居之道發微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章所言"虎豹托幽而威可載,蛟龍水蟲之神"一節,實為闡釋聖主治國之道的重要篇章。此段文字雖簡,然意蘊深遠,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深居簡出與威儀自顯
"虎豹托幽"之喻,揭示聖主不必事必躬親之理。虎豹居於幽深之處,其威自然遠播,此即【老子】""無為而無不為"之妙用。管子主張君主當"處靜以修身",通過保持適度的神秘性與威嚴感,使臣民自然生敬畏之心。此種政治智慧,與【韓非子·主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之說相通。

二、水性至柔與神化之功
"蛟龍水蟲之神"一句,暗含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治理哲學。蛟龍得水則靈,喻聖主需順應民情,以柔克剛。管子在【牧民】篇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正與此呼應。水性至柔而能載舟,聖主之情當如水性,看似無為而實含化育之功。

三、真情利民的政治實踐
所謂"聖主深居真情利民",絕非消極避世。管子主張的"深居",實為建立"主逸臣勞"的治理體系。【形勢解】後文詳述"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長",可見其真意在於君主任賢使能,以真情實意利濟蒼生。此種"無為而治"的本質,乃是通過制度設計使百姓"自化",與儒家"垂拱而治"理想異曲同工。

四、形神相得的治國境界
虎豹之威在形更在神,蛟龍之靈在水更在德。管子提出的"形勢"之說,強調形(制度)與勢(權威)的辯證統一。聖主雖深居九重,然通過"法立令行"(【明法解】)建立制度權威,使真情利民之政得以落實。這種"形神兼備"的治國藝術,至今仍具啟示意義。

要之,【形勢解】此段以生動的物象比喻,揭示了"君道無為而臣道有為"的深刻政治智慧。聖主之"深居",非疏於政事,而是通過建立制度、選賢任能來實現"真情利民"的理想。此種治國理念,對於現代領導藝術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讀者當透過文字表象,領會其中蘊含的深刻管理哲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