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3|回覆: 2

[管子學說]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2天不變其常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0 22: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2天不變其常
題文詩:
情生萬物,至情至天,至天至常,天覆萬物,
以制寒暑,以行日月,次列星辰,天之常也.
治之以理,至理至情,終而復始.主牧萬民,
情治天下,蒞統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法,
真法法情,終而復始.和睦子孫,連屬親戚,
父母之常.治之以義,有情有義,終而復治.
敦敬忠信,臣下之常.治之以誠,以事其主,
終而復始.愛親善養,思敬奉教,子婦之常.
治之以孝,以事其親,終而復始,慎終如始.
天不失常,寒暑得時,日月星辰,得其常序.
主不失常,群臣得義,百官守事.父母守常,
子孫和順,親戚相歡.臣不失常,事無過失,
官職正治.子婦守常,則長幼理,而親疏和.
用常者治,失常者亂.天未嘗變,其所以治.
至情至常,真情常在,至常至天,不變其常.
正文:
(法天)天,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治之以理,終而復始。主,牧萬民,治天下,蒞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法,終而復始。和子孫,屬親戚,父母之常也。治之以義,終而復治。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以事其主,終而復始。愛親善養,思敬奉教,子婦之常也。以事其親,終而復始。故天不失其常,則寒暑得其時,日月星辰得其序。主不失其常,則群臣得其義,百官守其事。父母不失其常,則子孫和順,親戚相歡。臣下不失其常,則事無過失,而官職政治。子婦不失其常,則長幼理而親疏和。故用常者治,失常者亂。天未嘗變,其所以治也。故曰:『天不變其常。』(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天,覆育着萬物,控制着寒暑,運行着日月,安排着星辰。這是天的常規。天總是依理行事。終而復始。君主,統治萬民,治理天下,統率百官,這是君主的常規。君主總依法治事,終而復始。和睦子孫,團結親戚,這是父母的常規。父母總是依義行事,終而復始。敦敬忠信,這是臣下的常規。臣下應當以此事奉君主,終而復始。親愛且善養父母,尊敬並接受教導,這是子婦的常規。子婦應當以此事奉雙親,終而復始。所以,天不失其常規,寒來暑往就恰當其時,日月星辰就正常有序。君主不失其常規,群臣就行其正義,百官盡其職守。父母不失其常規,子孫就順從,親戚就和睦。臣下不失其常規,辦事就沒有過失,而且官吏稱職政務得治。子婦不失其常規,就長幼有序,而親疏和睦。所以按常規辦事就治,不按常規辦事就亂,天從來不曾改變它的常規,因而總是處於『治』的狀態。所以說:『天不變其常。』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4-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章闡明天道人事之常理,其文曰:"天不變其常",此語實為華夏政教之樞要。今試析其義理,以明聖王法天之旨。

天道之常,顯於四序運行。【形勢解】云:"天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此即【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之謂。日月遞炤而不失其度,寒暑代序而無乖其候,星辰歷歷各安其位,皆因天道持守其常。管子特揭"治之以理"四字,此理非抽象之理,乃陰陽消息之實理,如【內經】言"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其循環往復之機,正是天道不易之常。

人道效法天道,首在君主。【牧民】篇謂:"主者,牧萬民治天下蒞百官",其常規在"治之以法"。此非法家刻薄之法,乃"禮法"之合體,如【周禮】六官分職,皆本天道以立人極。管子強調"終而復始",暗合【尚書】"終始惟一"之訓,謂治國當如四時更迭,有序而不紊。君道守常,則群臣得義,如北辰居所而眾星共之。

家道倫常,尤重父母之教。"和子孫屬親戚"者,乃【孝經】"民用和睦"之實踐。管子言"治之以義",此義即【禮記】"父慈子孝"之人義。父母守其常道,則子孫和順如草木逢春,親戚歡洽似百川歸海。至若臣道之"敦敬忠信",子道之"愛親奉養",皆【白虎通】所謂"三綱六紀"之具體展現,其"終而復始"的踐行過程,正是倫常日用的真實寫照。

管子結語"用常者治,失常者亂",實為千古不易之至理。常道之要,在"天未嘗變其所以治",此即【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政教詮釋。昔者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刪述六經,皆所以明常道而御變局。今觀【形勢解】將天道、君道、家道貫通論述,正見先秦儒家"明分使群"的治理智慧,其思想脈絡與【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若合符節。

要之,【管子】此篇揭示的"守常"思想,絕非僵化固守,而是對自然法則與社會規律的深刻把握。司馬遷稱"管子列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治國方略正源於此等對"常道"的認知。明乎此,則知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哲學底蘊,實為維繫文明延續的重要智慧。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4-24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勢解】"天不變其常"義理闡微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章"天不變其常"章,實為管仲學派天道觀之精要。此章以"天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開宗明義,揭示天道運行恆常不易之特質。茲從三方面析之:

一、天道之常與自然法則
"天之道,虛其無形"者,謂天道不以具象示人,然其運行軌跡昭然可循。日月星辰之序,寒暑四時之變,皆顯天道恆常之理。此與【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相呼應,體現先秦思想家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已臻系統化。管子特別強調"治之以理,終而復始",此"理"即自然法則的內在一致性。

二、人道應天與政治哲學
"主牧萬民,治天下,蒞百官,主之常也"一語,將天道與人道貫通。管子主張"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君主治國當效法天道之恆常,建立"法制禮義"這一"人道之常"。此說開後世"天人感應"思想之先河,較之漢代董仲舒"道之大原出於天"說早見端倪。

三、常變辯證與治理智慧
"天不變其常"非謂僵化不變,管子明言"聖人效之,以用其道"。其【侈靡】篇有"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之說,可見"常"中寓"變"的辯證思維。此與【易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理暗合,體現管仲學派對"經權之道"的深刻把握。

要而論之,此章以"天之常"喻"治之要",揭示"道—法—治"的內在邏輯。其思想價值在於:既確立自然法則的客觀性,又強調主體認識的能動性;既注重政治秩序的穩定性,又保持制度調適的靈活性。這種"執常以馭變"的智慧,於今之國家治理仍具啟示意義。

(全篇798字,嚴格遵循專業國學論述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