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4|回覆: 2

[易學] 【易經】繫辭上傳詩解6天地至數盡情至神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7 21: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經】繫辭上傳詩解6天地至數盡情至神
題文詩: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天之數五,地之數五,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天數二五,地數三十,天地之數,
五十有五.取類比象,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以通神明.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爲二,以象兩儀,掛一象三,揲之以四,
以象四時,歸奇於仂,以象閏月,五歲再閏,
再仂後掛.乾之策者,二百一六;坤之策者,
一百四四,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數.四營成易,
十有八變,而成一卦.八卦小成.引而伸之,
觸類長之,天下能事,畢盡其中.至數至情,
至情自神,顯明天道,神其德行,可與酬酢,
可與佑神.孔子有曰:知變化道,知神所爲.
正文:(九)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①。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②。大衍之數五十③,其用四十有九④。分而爲二以象兩⑤,掛一以象三⑥,揲之以四以象四時⑦,歸奇於仂以象閏⑧,五歲再閏⑨,故再仂而後掛⑩。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⑾。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⑿。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⒀。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⒁。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⒂。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⒃
〔注釋〕
①案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及清?阮元刻【十三經註疏】本,此節在十一章之首)即在『夫易,何爲者也』之上)。自『天數五』至『行鬼神也』一節在『故再仂而後掛』之下。宋代張載、程頤、朱熹疑爲錯簡。認爲此兩節相連當在『大衍之數』之上。元人吳澄、明人來知德、清人李光等人皆從之。案漢熹平石經本,自『天一』至『行鬼神也』在『故再仂而後掛』之下,【漢書?律曆志】與衛元嵩【元包蓍篇】皆同熹平石經,故當以漢熹平石經本爲是。然案上下文義,程朱之順序較勝,故今從之。此章列『一』至『十』自然數,旨在說明筮法中所演五十之數是以這天地之數爲根據的。
②進一步闡述天地之數與大衍之數關係。五位:先儒多解:(一)指天地之數各有五位數。(二)五個方位,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三)五行之位,一六合爲水位,二七合爲火位,三八合爲木位,四九合爲金位,五十合爲土位。通觀文意,當以第一種爲勝。相得:相加。合:即和。變化:指蓍數變化。鬼神:氣之屈伸往來。鬼,歸。神,伸。故『行鬼神』,是指數能貫通天地鬼神,即易通鬼神而能行鬼神。
③衍:演。即演算。五十:先儒多解:(一)朱熹認爲,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二)荀爽認爲卦各有六爻,又有八經卦6×8=48,乾坤又有二用,故48+2=50。(三)京房等認爲,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10+12+28=50。(四)鄭玄認爲,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故減五爲五十。(五)崔憬認爲,天地之數配八卦,八卦之數爲五十,3(艮)+5(坎)+7(震)+9(干)+2(兌)+10(離)+8(巽)+6(坤)=50。(六)【漢書?律曆志】認爲,五十數由元始象一,與春秋二,三統之三,四時之四,相加得十,再與此五體相乘而得(1+2+3+4)×5=50。筆者認爲,大衍之數隻用(五十)。除了先儒之說,還可以補充如下:(1)天地生成之數止於五十,生數止於五,成數止於十。(2)蓍草生一本長百莖分爲五十。【史記】:『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
④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蓍草,只用四十九根,其中一根不用,以象太極,也有說四十九根象太極者,前者爲勝。
⑤兩:兩儀。指天地或陰陽。此是說把四十九策分爲二,象徵太極生兩儀。
⑥掛一以象三:依宋人說從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於左手無名指與小指之間,象徵『三才』。掛一。從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一』,象徵三才中人。三,三才。
⑦揲:取,數。此是說將左右手之策以四根爲一組而數之,象徵有『四時』。
⑧奇:余,在分完左右手之後,每隻手中策數必有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此就是奇。仂:勒。將蓍草勒於指間。譯文中蓍草之『掛』法與『仂』法皆據宋人這說。閏:閏月。
⑨五歲:五年。一掛兩揲兩仂爲五,故爲『五歲』。再:兩。此句是說一變之中,有兩次歸奇於仂,故象兩次閏月在五年之中。
⑩掛:一本作(卦),二者通,此指布卦之一爻。
⑾策:古人稱蓍草根數爲『策』,一根蓍草爲一策。【乾】卦六爻,每一爻經十八變之後,皆得36策,故六爻之策爲:36×6=216(策)。同樣【坤】六爻,每一爻經十八變皆得24策,故六爻之策爲24×6=144,【乾】【坤】兩卦策數相加,即:216+144=360,360正與一年三百六十天數相當,故曰『當期之日』。
⑿二篇之策:指【周易】共上下兩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有的策數。其中陽爻爲一百九十二,陰爻爲一百九十二。
若陽爻爲老陽,陰爻爲老陰,則:
36×192=6912
24×192=4608
所以:4608+6912=11520(策)
若陽爻爲少陽,陰爻爲少陰,則:
32×192=6144
28×192=5376
所以:6144+5376=11520(策)
故『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繫辭】作者認爲『二篇策數』正與萬物之數相當。
⒀四營:四求。指一爻生成須經過四次演算才得出:(一)分二,(二)掛一,(三)揲四,(四)歸奇於仂,共爲『四營』。十有八變而成卦:四營稱『一變』,三變成一爻,【周易】一卦六爻,故6×3變=18變。
⒁小成:先儒多解,有曰八卦雖有三畫以象三才,但未盡萬物之情理,故曰小成,有曰此八卦指經卦而言,十有八變方成一卦,九變出一經卦,只是一半,故曰『小成』。以上下文義觀之,以第二說爲是。伸:一本作『信』,二者相通。觸:動,逢。畢:盡。
⒂顯:明。道:易道。德行:品德行爲。與:參。酬酢:古代一種賓主飲酒之禮。古代飲酒,主人酌賓爲獻,賓酌主人爲酢。主人飲之,又酌賓爲酬。先舉爲酢,答報爲酬。此象陽唱陰合,變化相配,陽往爲酬,陰來爲酢。佑:助。
⒃荀爽、馬融、王弼等人皆將此句放在第十章首,李鼎祚據虞翻而放在九章之末,朱熹等人從之,通觀上下文,放在第九章末爲妥。
 〔譯文〕
天數一,地數二;天數三,地數四;天數五,地數六;天數七,地數八;天數九,地數十。天數五位,地數五位,天地之數五位各自相加而有和。天數和爲二十五,地數和爲三十。天地之數總和爲五十五。此所以生成(蓍數)變化,而通行天地鬼神的原因。(借用蓍草)演算天地之數是五十,實際用四十九(根),(將這四十九根蓍草)一分爲二,以象兩儀。(從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於左手小指間),以象(天地人)三才。(左右手之策)以四爲一組數之象徵四時。歸置(左右手所余之數)於手指之間以象余日而成閏月。五年中有兩次閏月,所以再一次歸餘策於手指間,而後經三變而成卦(一爻)。【乾】卦策數爲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數爲一百四十四,(【乾】【坤】策數)共爲三百六十,正好與一年三百六十天數相當。(【周易】)上下兩篇策數爲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好與萬物之數相當。所以經過四道程序的經營而成【易】卦一爻,十八次變化而成一卦,(九次變化出)八經卦爲小成,再引申其義,觸動類推而增長,天下所能之事皆無所遺了!顯明易道,神化德行。所以如行賓主飲酒應對之禮,可以佑助神化之功。孔子說:『通曉陰陽變化之道的,恐怕一定知道「神」的功用吧!』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7-15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繫辭上傳】第六章闡微:天地至數與神化之機

【周易·繫辭上傳】第六章所論『天地之數』,乃象數易學之樞要,亦爲古人探賾宇宙生成、萬物變化之數理根基。今試析其文,以明聖賢仰觀俯察之微旨。

一、天地奇偶:生成之序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至『天九地十』者,以奇偶分陰陽:奇數屬天爲陽,偶數屬地爲陰。此十數非僅計數,實爲天地生成之序。【尚書·洪範】言『五行』生數(一至五)與成數(六至十),與此相合。天數五(一、三、五、七、九),地數五(二、四、六、八、十),二者『相得』謂陰陽交感,『有合』謂五行配屬(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二、大衍之基:五十五數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者,奇數之和二十五(1+3+5+7+9),偶數之和三十(2+4+6+8+10),總爲五十五。此即『大衍之數五十』所本(或脫『有五』二字)。【漢書·律曆志】云:『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爲十,成五體。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可見此數統攝時空,爲揲蓍演卦之本。

三、象數相生:神化之妙
『成變化而行鬼神』者,非言怪力亂神,乃指數理推衍可通幽明之故。【周易】以象喻理,以數明變。如『參天兩地』倚數而立卦,九六之變而生爻,皆由此出。朱熹【周易本義】謂:『變化言其用,鬼神言其功。』天地之數涵攝萬有,故能『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四、至數盡情:聖人之道
此章由數及理,終歸於『窮神知化』。【周易】強調『極數知來』,然非囿於術數,而在『盡性至命』。張載【正蒙】云:『一物兩體,氣也……推行有漸爲化,合一不測爲神。』五十五數之妙,正在其陰陽相濟、動靜相涵,故聖人『觀其會通』以成德業。

結語
【繫辭】此章,以簡馭繁,將宇宙律則凝於十數之中。後世象數、義理二派雖詮釋各異,然皆本於此。讀【易】者當知:數者,天道之顯;神者,人心之通。明乎此,則『潔淨精微』之旨可得矣。

(全文約780字)
黎劭 發表於 2025-7-16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繫辭上傳】第六章闡微:天地至數與神化之機

【繫辭上傳】第六章以『天地之數』爲樞機,揭示【易】道『窮神知化』的深層理路。其文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此段雖簡,卻貫通象數、義理,需逐層剖析。

一、天地之數的本體論根基
『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乃【易】數之根本。奇數爲陽屬天,偶數爲陰屬地,此即【周易】『分陰分陽』之體現。河圖洛書中,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爲朋、四九爲友、五十同途,皆本於此。天數五(1、3、5、7、9)合爲二十五,地數五(2、4、6、8、10)合爲三十,總和五十五,實爲宇宙生成之數理模型。張載【正蒙】云:『天地之數,合五行而生萬物』,正是此義。

二、『成變化』的象數邏輯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語,點明數之動態關聯。如【周易集解】引虞翻註:『一與六合水,二與七合火,三與八合木,四與九合金,五與十合土。』此五行生成之數,既表空間方位(五方),亦表時間節律(五運)。五十五之數,實爲『大衍之數五十』的根源(去五以象太極之體),【易】之揲蓍成卦、爻位變動,皆依此數理推演。

三、『行鬼神』的義理升華
『鬼神』非迷信之謂,乃指陰陽不測之妙用。【禮記·中庸】言『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朱熹釋爲『屈伸往來之氣』。天地之數通過『類象』顯發,如乾卦『用九』爲天德不可爲首,坤卦『用六』爲地道永貞,皆由數入理,由理通神。故程頤云:『數只是理,理則神。』(【二程遺書】)

結語:數理即天理
本章以數爲媒介,貫通形上與形下。五十五之數,既是筮法基礎,亦爲宇宙生成之密碼。王弼所謂『忘象以求意』,然欲『得意』必先『明數』。讀【易】者當知:天地之數非機械符號,而是生生之德的具象化。明乎此,則『窮神知化』之境可期矣。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兼顧象數本源與義理闡發,引證經學傳統註疏,力求符合『專業國學』要求,避免空泛玄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