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2|回复: 2

[易学]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5慎厚谦密慢藏诲盗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17 2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5慎厚谦密慢藏诲盗
题文诗:
君子真情,慎厚谦密.大过初六,藉用白茅,
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茅为物薄,而用可重,往慎斯术,
其无所失.谦卦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利.
孔子曰之:劳而不伐,有功不德,厚之至也.
德者言盛,礼者言恭,谦者致恭,以存其位.
乾卦上九,亢龙有悔.孔子曰之:贵而无位,
高而无民,贤之人在,下位无辅,动而有悔.
节卦初九,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
言语为阶,不密失臣,臣则失身,几事不密,
则其害成,是以君子,慎密不出.子曰作易,
其知盗乎.解卦六三:背负且乘,致盗寇至.
其负也者,小人之事.其乘也者,君子之器.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上慢下暴,
盗思伐之,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至盗自招.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正文:(八)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④“亢龙有悔。”⑤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⑥“不出户庭,无咎。”⑦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⑧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疏]正义曰:“初六藉用”至“盗之招也”,此第七章也。此章欲求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则外物来应之。故引“藉用白茅无咎”之事,以证谨慎之理。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疏]正义曰:此“藉用白茅”,《大过》初六爻辞也。“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者,苟,且也;错,置也。凡荐献之物,且置于地,其理可矣。言今乃谨慎,荐借此物而用絜白之茅,可置于地。“藉之用茅,何咎之有”者,何愆咎之有,是谨慎之至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疏]正义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者,欲求外物来应,非唯谨慎,又须谦以下人。故引《谦》卦九三爻辞以证之也。“子曰劳而不伐”者,以引卦之后,故言“子曰”。“劳而不伐”者,虽谦退疲劳,而不自伐其善也。“有功而不德,厚之至”者,虽有其功,而不自以为恩德,是笃厚之至极。“语以其功下人”者,言《易》之所言者,语说其《谦》卦九三,能以其有功卑下于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疏]正义曰:“德言盛,礼言恭”者,谓德以盛为本,礼以恭为主:德贵盛新,礼尚恭敬,故曰“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言谦退致其恭敬,以存其位者也。言由恭德,保其禄位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疏]正义曰:“亢龙有悔”者,上既以谦德保位,此明无谦则有悔。故引《乾》之上九“亢龙有悔”,证骄亢不谦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疏]正义曰:“不出户庭,无咎”者,又明拟议之道,非但谦而不骄,又当谨慎周密,故引《节》之初九周密之事以明之。“子曰: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者,阶谓梯也。言乱之所生,则由言语以为乱之阶梯也。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疏]正义曰:“君不密则失臣”者,臣既尽忠,不避危难,为君谋事,君不慎密乃彰露臣之所为,使在下闻之,众共嫉怒,害此臣而杀之,是失臣也。“臣不密则失身”者,言臣之言行,既有亏失,则失身也。“几事不密则害成”者,几谓几微之事,当须密慎,预防祸害。若其不密而漏泄,祸害交起,是害成也。“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者,于易言之,是身慎密不出户庭,于此义言之,亦谓不妄出言语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言盗亦乘衅而至也。
  [疏]正义曰:此结上不密失身之事,事若不密,人则乘此机危而害之,犹若财之不密,盗则乘此机危而窃之。易者,爱恶相攻,远近相取,盛衰相变,若此爻有衅隙衰弱,则彼爻乘变而夺之。故云:“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疏]“《易》曰”至“诲淫”。○正义曰:“《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者,此又明拟议之道,当量身而行,不可以小处大,以贱贪贵,故引《解》卦六三以明之也。“负也者,小人之事也”,负者,担负于物,合是小人所为也。“乘也者,君子之器”者,言乘车者,君子之器物。言君子合乘车。今应负之人而乘车,是小人乘君子之器也,则盗窃之人,思欲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者,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为政如此,大盗思欲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者,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巳也。以此小人而居贵位,骄矜而不谨慎,而致寇至也。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疏]正义曰:又引《易》之所云,是盗之招来也,言自招来于盗。以慎重其事,故首尾皆称“《易》曰”,而载《易》之爻辞也。
覃希松 发表于 2025-4-14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第七章阐发"拟议谨慎"之旨,其文脉贯通五经,义理深邃。今就"慎厚谦密"与"慢藏诲盗"二义分疏如次:

一、慎德之三重境界
(一)慎微如茅
大过初六"藉用白茅"之象,王弼注"过慎之谓",孔疏申之曰:"茅之为物虽薄,而用可重者"。白茅本祭祀缩酒之物,《仪礼·士虞礼》"束茅表位"郑注可证。此处以微物承重器,恰如《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之诫。孔子谓"慎之至也",实开《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先声。

(二)厚德若坤
谦卦九三"劳谦"之德,孔疏引《礼记·表记》"耻名之浮于行"为解。劳而不伐,暗合《老子》"功成弗居";有功不德,通于《尚书》"汝惟不伐"。王弼注"谦尊而光",正与《彖传》"天道亏盈益谦"相发明,构成德性修养的闭环。

(三)密几似枢
节卦初九"不出户庭",孔疏引《系辞下》"枢机之发"为证。此与《尚书·说命》"惟口起羞"、《诗经·大雅》"白圭之玷"共同构成周代慎言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几事不密则害成"与《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形成制度性呼应,体现知行合一的治理智慧。

二、盗象的双重警示
解卦六三"负乘致寇"之喻,郑玄注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藏贿之盗"为说。其深层逻辑在于:
1. 礼器僭越:《周礼·春官》"典命"职明确规定器用等级,小人乘君子之器,实违《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之制。
2. 政教弛废:"上慢下暴"暗合《孝经》"在上不骄则高而不危"之诫,与《孟子》"上下交征利"的批判相通。
3. 因果相生:"慢藏诲盗"语本《尚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孔疏引《老子》"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作解,形成儒道互证的诠释范式。

要之,此章以"白茅—劳谦—户庭"为慎德进阶,以"负乘—慢藏—冶容"为戒慎反面,构成完整的道德实践图谱。王弼注"拟议而后动",实为《周易》"惧以终始"精神的精妙注脚,对今人修身治事仍具镜鉴价值。
xing5205353 发表于 2025-4-1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第七章阐发"拟议谨慎"之旨,其文脉贯通三才之道,以六爻之象为枢机,揭示君子处世之精微。今就"慎厚谦密"与"慢藏诲盗"二义,分疏如次:

一、慎德之厚:白茅之象与劳谦之义
大过初六"藉用白茅",王弼注"过慎之谓",孔颖达疏"茅虽微物而可荐珍",正合《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之旨。白茅本为祭祀时承置祭品之物,其质虽薄,然"藉用"之举,恰如《礼记·祭统》所言"外则尽物,内则尽志",以微物通神明,此慎德之极致。孔子申发"慎斯术以往"之理,实指君子当以"显微无间"之心应对万物。

谦卦九三"劳谦"之象,孔疏谓"有功而不自矜",与《尚书·大禹谟》"汝惟不伐"相发明。劳而不伐者,非仅止于言行之节制,实为德性之自然流露,如《孟子》"充实而有光辉"之谓。所谓"厚之至",乃指道德本体之浑厚,其发用则为"功下人"之气象,此即《系辞》"谦以制礼"的深层意蕴。

二、几微之密:户庭之戒与盗寇之招
节卦初九"不出户庭",孔疏引《尚书·说命》"惟口起羞"为证,揭示言语乃祸福之机。此处"密"字非谓隐晦,实指《周易》"几者动之微"的预察功夫。君子"慎密不出",与《系辞下》"君子安其身而后动"相应,体现的是对"时"与"位"的精确把握。

解卦六三"负乘致寇"之喻,王弼注"小人居君子之位",孔疏引申为"上慢其政,下暴其职"。此象与《论语》"虎兕出于柙"之叹同调,揭示制度失序必然招致祸乱。"慢藏诲盗"四字,实为政治哲学之要义:非独财物之藏,包括爵位、权力等皆需"正名",此即《系辞》"理财正辞"的具体落实。

三、乾坤消息:亢龙之悔与谦密之应
乾卦上九"亢龙有悔"与谦卦形成鲜明对照。孔疏"知进忘退"之解,与《文言传》"与时偕极"相契,警示"位"与"德"必须相称。此爻与谦卦九三构成阴阳互济之理:亢者失其辅,谦者得其助,正是《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动体现。

统观全章,由白茅之慎到劳谦之厚,由户庭之密到负乘之戒,形成完整的义理结构。其深层逻辑在于:外在的祸福吉凶,实为内在德性的外显,此即《系辞》"吉凶与民同患"的精义所在。今日读之,犹见圣人垂诫之深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