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8|回復: 2

[儒家学说] 【论语】卷3八佾篇第三诗解3乐而不淫既往不咎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3 19: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卷3八佾篇第三诗解3乐而不淫既往不咎
题文诗: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
宰我对曰:夏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俭乎?
曰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乎?问曰然则,
管仲知礼?孔子答:君树塞门,管氏亦树;
君有反坫,为两君好,管氏亦有.管氏知礼,
孰不知礼?语鲁大师,曰乐道,乐其可知;
始作翕如;从之纯如,皦如绎如,乐终以成.
乐者敦和,;礼者别异.圣法天地,作乐应天,
制礼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仪封人请,
孔子:君子至斯,未尝不见.从者见之,
出曰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久矣,
天将夫子,以为木铎.子谓韶乐,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尽美,未尽.: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何观哉?
【原文】
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原文】
3·21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惧,发抖。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原文】
3·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3)摄:兼任。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原文】
3·23 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语:音yù,告诉,动词用法。
(2)大师:大,音tài。大师是乐官名。
(3)翕:音xī。意为合、聚、协调。
(4)从:音zòng,意为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音jiǎo,音节分明。
(7)绎:连续不断。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原文】
3·24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原文】
3·25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原文】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0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4-14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八佾》章句析义

《八佾》篇集中体现了孔子对礼乐制度的深刻思考。第三章所载诸条,虽言事各异,然皆围绕"中庸"与"礼制"两大核心展开,今择要析之。

一、"乐而不淫"的审美境界
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实为儒家文艺观之纲领。此八字精要,道出艺术表现之度:男女慕悦之乐不失庄重,求不得之苦不堕颓丧。朱熹《集注》谓:"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这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审美标准,既肯定人性本真,又强调理性约束,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脉相承。

二、"既往不咎"的实践智慧
宰我解"周人以栗"为"使民战栗",孔子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诫之。此十二字包含三重深意:其一,历史解释当持谨慎态度;其二,既定事实不必徒劳更张;其三,政治决策须虑及现实影响。钱穆《论语新解》指出,此语非纵容过失,而是强调"向前看"的实践理性,与《周易》"不远复,无祗悔"的处世哲学相通。

三、管仲违礼的深层批判
孔子批评管仲"器小",表面指其生活奢侈("三归")、行政铺张("官事不摄"),实质是谴责其僭越礼制。树塞门、设反坫本为诸侯之礼,而管仲以大夫身份擅用,此即《礼记》所谓"礼之所尊,尊其义也"的反面例证。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宪问》篇又盛赞管仲"仁"之功业,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正体现儒家"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的权变思想。

四、礼乐精神的现代启示
篇末"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的诘问,直指礼制形式化之弊。孔子所强调的,是内在情感与外在仪轨的统一。当今社会重提"礼乐文明",当知礼之本质在"敬",乐之根本在"和"。如王阳明《传习录》所言:"礼乐不在玉帛钟鼓,而在吾心之天理。"

要之,本章诸条共同构建了儒家"中和"的价值体系:在情感表达上追求适度,在历史认知上注重实效,在制度规范上严守分际,在文化传承上强调本真。这种既重原则性又讲灵活性的智慧,对于当代社会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