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5|回复: 0

[其他]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6操约省分效易为功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11 2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6操约省分效易为功

题文诗:
汤武圣主,而不能与,越人乘舟,浮于江湖.
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薄险阻.
智之,于物浅矣.欲以人智,遍照海内,
存万方,不因道数,专己之能,其穷不达.
智不足以,治天下也.夏桀之力,制觡伸钩,
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
三百,困之鸣条,擒之焦门.勇力不足,
以持天下.智不足治,勇不足强,材不足任.
而君人者,不下庙堂,知四海外,因物识物,
因人知人.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
则无不成.举重鼎者,力少不胜,及至移徙,
不待力士.故千人群,无绝梁,万人之聚,
无废功.华骝绿耳,一日千里,然使搏兔,
如豺狼,伎能殊也.蛇游雾,应龙乘云,
猿得木捷,鱼得水鹜.古之为车,漆者不画,
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
不得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器械不苦,
职事不.责少易偿,职寡易守,任轻易权,
至治简易,易知易行,君上操以,约省之分,
下效以,易为之功,君臣弥久,而不相厌.     
《原文》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斡舟而浮于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𫘪马而服𫘦𬳿。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 者入薄险阻也。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坎井之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鸱夜撮蚤蚊,察分秋豪,昼日颠越,不能见丘山,形性诡也。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猿得木而捷,鱼得水而鹜。故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嫚。夫责少者易偿,职寡者易守,任轻者易权,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厌。
【译文】
汤王、武王都是圣明的君主,但习惯于陆地生活的他们却不能像南方越人那样乘小舟而游泛于江湖;伊尹是贤明的宰相,但生活在中原地方的他却不能像北方胡人那样骑着骏马去驯服野马;孔子、墨子尽管博学多才,却不能像山民那样自由自在出入草莽丛林、高山峻岭。由此看来,人的智能对事物的认知和驾御,是有限的;想以个人的有限智能光照四海、施震海内、保护四方,而不因循道术,只凭一己之能,那么他离走投无路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智”不足以治理天下。夏桀算得上勇武有力,能徒手折断骨角、拉直铁钩、绞铁成索、揉合金块;桀王手下的推侈、大牺,下水能杀大鳖和鼍龙、上山能擒熊罴;但是一到商汤率兵车三百于鸣条围着夏桀、擒困推侈、大牺于南巢时,这些勇武有力最终有力无用处。由此看来,凭恃个人的勇力是保不住天下的。
     智慧不足以治国、勇力不足以逞强,那么个人的才智也不值得依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但反过来说,君主是不出朝廷,却能知道天下大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物推知其他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个人,这就是说积集体力量、聚集体智慧,所以能战无不胜,事无不成。井里、小水坳内之所以没有鼋鼍,就在于它们太狭窄;园圃中之所以没有参天大树,就在于园圃太有限。一个人举重鼎,力气小而举不起,但等到众人合力将鼎举起移开,就不一定要等待大力士来完成了。所以千人之中必有栋梁之材,万人聚集没有办不成的事。
     骅骝、绿耳这样的骏马,一天跑上千里不在话下,但如果让它们去捕捉兔子的话,那还不如猎犬,这是因为各自的技能不同的缘故。猫头鹰晚上能抓得着蚤子和蚊子,真是明察秋毫,但一到白天,即使两眼圆睁,却连山丘这样的庞大物体都看不清,这是因为猫头鹰的生理特性所决定。这也就像蛇在游雾中升腾、应龙乘云气上升、猿猴在树林里敏捷跳跃一样,均由这些生物体的生理特性所决定。所以古时候造车子,漆工不管画图、雕匠不管砍削,各类工匠只擅长一种技能,就像士人不兼官职一样,这样各守其职,反而相安无事、互不侵犯、各尽其职;这样人得其宜,物得其安,器具不受损伤,事情不会耽误,职责明确不得懈怠。债少容易还清,职位职责少容易守职尽职,担子任务轻容易完成且大家乐意承担。所以在上的君主持守简约,下在的官吏就容易做好本职事情,这样君臣虽然长处一起,但不会产生厌倦之感。

天“子” 发表于 2025-4-30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术训》"操约省分"思想发微——论《淮南子》卷九的治术要义

《淮南子·主术训》此段以汤武、孔墨为例,揭示"人智有涯而物性无穷"的深刻命题。汤武虽圣而不能操越人之舟,孔墨虽博而不能涉山居之险,此非贤者之不足,实乃"分有所限"的必然之理。

一、智术之限与分职之义
文中"人智之于物浅矣"的论断,直指认知本质。《庄子·养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此互为表里。刘安学派在此提出"省分"主张:君主当明察人力有限,故需"分其职而专其能"。此与《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的术治理念相通,然更强调"分"背后的天道依据——"万物固有所可,有所不可"(《庄子·齐物论》)。

二、操约之道与易简之功
"操约"实为黄老思想精髓。《黄帝四经》称"执一以为天下牧",《文子·道原》言"省繁就简",皆与此呼应。文中"效易为功"四字尤具深意:
1. 效法自然:取《易传》"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之意,主张制度设计当如"庖丁解牛"般依乎天理
2. 层级管理:通过"分其任而督其成"(《慎子·民杂》),实现"圣王在上而民不摇"的治理效果

三、当代启示
此段对现代管理的警示有三:
1. 专业分工:反对"全能型领导"迷思,印证韦伯科层理论中"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合理性
2. 权力边界:与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暗合,揭示过度干预的反效果
3. 简约治理:可对照奥卡姆剃刀原理,验证"最少干预原则"的普适性

《主术训》此节以寓言说理,将道家"无为"转化为可操作的"分职-操约-省分"方法论。其价值不在否定人的能动性,而在通过认知局限的自觉,达到《中庸》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治理境界。这种既承认局限又追求效能的辩证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治术的精华所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