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7|回覆: 4

[儒家學說] 【孔子家語】卷15六本詩解(全版)8君子慎擇己富富人己達達人度量防亂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 17: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家語】卷15六本詩解(全版)8君子慎己富富人己達達人度量防亂
題文詩:
曾子,孔子之齊,齊景公者,聘曾子以,
下卿之禮,曾子固辭.晏子送曰:吾聞君子,
遺人以財,不若善言;蘭本三年,湛以鹿酳,
既成啖之,則易匹馬.非蘭本性,所湛者美,
子詳所湛.夫君子也,居必擇處,游必擇方,
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
遷風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聞曰:
君子之言,依賢者也,其固不困,依富者也,
固不窮.馬蚿斬足,復行以其,輔之者眾.
孔子曰以,富貴下人,何人不尊?富貴愛人,
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言而眾向,
可謂知時.是故以富,而能富人,欲貧不得;
以貴而能,貴人也者,欲賤不得;以達而能,
達人者也,欲窮不得.孔子:中人之情,
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
從欲則敗.鞭朴之子,不從父教;刑戮之民,
不從君令.疾之難忍,急之難行.故君子也,
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
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防亂之原.
夫度量也,不可不明,是中人者,所由之令.
【原文繁體】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啖之,則易之匹馬,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遷風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注釋】
湛_[zhàn]1.深:.清澈:酳---酳[yìn]1.吃東西後用酒漱口,古代的一種禮節。 2.古同『?』,少飲。馬蚿---馬蚿mǎ xián,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馬蚿。中斷成兩段,各行而去。』

【原文】
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啖之,則易之匹馬。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遷風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注釋】
遺:wèi,留下,贈送。
今:若,假如的意思。【中庸】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句。
蘭本:蘭草之根。
湛:jin,通『漸』,浸潤,浸漬。
鹿酳:酳,yìn,飯後漱口的酒;古代宴會或祭祀時的一種禮節。鹿酳,鹿肉湯。
啖:dàn,同『啖』,吃。
馬蚿:即馬陸。一種節肢動物。像蜈蚣,較小,無毒。蚿,xián。
【譯文】
曾子隨從孔子到了齊國,齊景公以下卿的待遇聘請曾子,曾子堅決推辭。曾子將要離去齊國時,大夫晏嬰前來送行,說:『我聽說,君子以財物相送不如以好的言辭相贈。假如生長多年的蘭草根,用鹿肉湯浸漬,做成之後很好吃,用它來交換馬匹都可以。這並不是蘭草本性如此,他的美味是因爲浸漬他的東西好。希望您能審慎詳察用來浸漬它的湯。君子居住一定要有所選擇,出遊一定對方向有所選擇(交友一定要選擇品類),要出仕,必定選擇明君。選擇明君是爲了求仕,選擇品類是爲了修行道德。那些隨風而遷隨俗而移的人,貪求欲望而遷移本性。不謹慎遵循能行嗎?』

  孔子聽說這事,說:『晏嬰說的,真是君子之言!依靠賢人,就不會困厄,依靠富人就不會貧窮。馬陸即使被砍斷腳仍然可以爬行,爲什麼呢?因爲輔助它的腳很多。』
【原文繁體】
   孔子曰:「與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言而眾向之,可謂知時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原文】
  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言而眾向之,可謂知時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譯文】
孔子說:『身處富貴又能謙恭待人,什麼人不尊重他?身處富貴又能又能仁愛他人,什麼人不親近他?發出的言論不違背道義,可以稱得上智慧之言;你的言論眾人響應,可稱得上識時之言。因此,用自己的富又能使他人富的人,想貧都辦不到;用自己的貴,又能使他人貴的人,想賤都辦不到;用自己的顯達,又能使他人顯達,想陷於困境都辦不到。』
【原文】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是故鞭朴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教令之令)
【注釋】侈_[chǐ]1.浪費,用財物過度:~糜。 2.誇大:~談。 3.邪行:『放辟邪~』。鞭朴---biān piáo,是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意思。亦作『 鞭撲 』。
【原文】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是故鞭朴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夫度量不可不明,是中人所由之令。』【注釋】
中人:平常人,一般人,中等人。
從 :通『縱』,放縱。
鞭朴: bin piáo ,亦作『 鞭撲 』。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
令:王肅註:『教令之令。』
【譯文】
    平常人的常情是,財富富裕了就奢侈浪費,不足用就節儉,沒有法令禁止就恣意過度,沒有制度限制就淫逸放蕩,放縱慾望就會敗亡。因此,用鞭子棍子抽打的子女,是不會服從父母管教的;用刑法懲罰的民眾,是不會服從君主命令的。這話是說,要求過快會使他難以忍受,就與求成會使他難以執行。所以,君子不要急於決斷,不要急於控制,使飲食有限量,衣服有節制,宮室有度量,積蓄有定數,車馬器具有限制,這是防止禍亂的根本做法。法度衡量不可不明確,這樣才是一般人所能夠遵循的教令。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3-31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六本】第八節闡發君子處世之道,其要義可析爲三端:

一、慎擇之道
晏嬰謂曾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此實承【論語】"里仁爲美"之旨。君子擇處非爲避世,乃因"湛漬"之理——如蘭本浸鹿酳則芳,浸穢液則腐,此【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之比也。孔子更申"依賢不困,依富不窮"之論,猶馬蚿眾足相輔而行,深合【周易】"比卦"附麗得助之義。

二、達人之道
"己富富人,己達達人"非止惠施,實含【大學】絜矩之道。富貴而能下人,則人親尊之;發言順時而眾向,則智周萬物。此中深意,近於【孟子】"推恩保四海"之說,遠契【中庸】"成己成物"之教。孔子特標"欲貧不得""欲窮不得"之效,恰如【易傳】"積善餘慶"之應。

三、防亂之度
論及中人性情,指出"有餘則侈,無禁則淫",與【禮記】"傲不可長,欲不可縱"相發明。所提"飲食有量,衣服有節"諸制,實爲禮法度數之具體化。末言"度量所由令",正合【尚書】"惟齊非齊"之治道,蓋因人性參差,需以禮爲堤防。

此章由個人修養推及治國之道,貫穿著儒家"修齊治平"的一貫理路。其言簡意深,足爲後世法。讀者當於"慎擇""達人""明度"三義細加體味,方不負聖賢垂訓之旨。
江決 發表於 2025-4-1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六本】此章闡發君子處世之道,其要在"慎擇"與"度量"二端。晏嬰以"蘭本三年,湛以鹿酳"爲喻,明示環境薰染之要義:君子擇處、擇方、擇君,實爲修道立身之根本。孔子更申"依賢不困,依富不窮"之理,馬蚿斬足猶行,正見輔翼之重。

富貴者能以下人,則人必尊之;以愛人,則人必親之。發言順理爲智言,應時而動爲知時。己富而富人者,欲貧不可得;己達而達人者,欲窮不可得。此中深意,非僅言施報之理,更彰顯君子"成己成物"之大道。

至若中人之性,有餘則侈,不足則儉,尤當以度制之。孔子特標"五有"之教:飲食、衣服、宮室、畜積、車器皆須有節,此防亂之源,實爲王道教化之樞機。度量不明,則民失所循;節度既立,雖中人可漸臻善域。全章以"慎始"發端,以"明度"作結,誠見聖賢垂訓之周備。
黃池母 發表於 2025-4-4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六本】第八節闡發君子處世之道,其要義可析爲三重境界:

一、慎擇之道:環境塑造品性
晏嬰以"蘭本湛酳"爲喻,揭示"所湛者美則物貴"的哲理。君子之擇非徒然避禍,實爲主動建構:居處擇仁里(如孟子母三遷)、遊歷擇賢士(如孔子適周問禮)、仕進擇明君(如管仲擇桓公)。此三重選擇構成儒家"環境倫理學"內核,【大戴禮】所謂"與君子游,如入芝蘭之室"即此義。晏子特別警示"嗜欲移性",與【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相呼應,體現早期儒家對文化濡染的深刻認知。

二、互濟之德:成就他人的自我成就
孔子提出"己富富人,己達達人"的交互倫理,其深層邏輯在於:富貴非獨占性資源,而是可增殖的社會資本。【周易·益卦】"損上益下"之說與此相通。馬蚿(百足蟲)之喻尤具深意:斬足仍行,喻示君子德業需多方輔翼,此即【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實踐形態。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將"不逆""知時"作爲言語智慧標準,與【易·繫辭】"修辭立其誠"形成互補——既重內容之誠,又講表達之時。

三、防亂之度:禮製作爲欲望堤防
"中人"之論揭示人性普遍困境:有餘則侈、無禁則淫。孔子提出的"六有"規範(飲食、衣服、宮室、畜積、車器、度量)實爲禮制經濟學的具體化,與【禮記·王制】"節用而愛人"互爲表里。其精妙處在於以制度性約束替代道德說教,通過物質載體的量化管理實現欲望疏導,此即荀子"禮者養也"的先聲。鞭朴刑戮之喻則警示:外在強制需以內在接受爲前提,與【論語】"道之以德"形成張力平衡。

此章完整呈現儒家處世哲學的立體結構:環境選擇是前提,互濟成就是方法,制度約束是保障。晏子之言重在外緣防範,孔子之論重在主體能動,二者共同構成"內聖外王"的實踐路徑。當代社會面臨的道德困境,實可於此中找到鏡鑒——當物質豐裕而精神迷失時,慎擇環境、互濟共贏、適度節制,仍是超越時代的人生智慧。
丁里 發表於 2025-4-22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六本】第八章詮解:君子慎擇與達人達己之道

【孔子家語·六本】第八章載曾子隨孔子至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堅辭不受,晏子遂贈言:『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此章以簡練對話揭示儒家處世之要義,可析爲三重境界:

一、 辭祿守道:君子之慎擇
曾子辭謝下卿之位,非矯情虛飾,實爲『慎其所處』的體現。【論語】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曾子所爲正是對『義利之辨』的踐行。孔子曾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曾子承其師志,以德行爲立身之本,拒非分之祿,彰顯儒家『安貧樂道』的底色。

二、 善言勝財:君子之教化
晏子以『遺財不如善言』相勸,暗合【禮記】『君子約言,小人先言』之旨。儒家重『言教』甚於『物施』,因財物僅濟一時之困,而善言可啟終身之悟。晏子以『蘭本三年,湛以鹿酳』爲喻,言君子如幽蘭,需經歲月淬鍊方能芬芳;而『善言』恰似滋養蘭草的醴酒,助人成德。此即【周易】『君子以朋友講習』的深層意涵——君子之交,以道義相砥礪。

三、 達人達己:君子之度量
章末『己富富人,己達達人』二句,實爲全篇點睛。此語脫胎於【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強調君子成己成物的胸襟。儒家之『富』『達』非獨指財勢名位,更重在德性修養的共享。如孟子言『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君子之『慎擇』與『善言』,終歸於推己及人的社會擔當。

結語
此章雖短,卻貫穿著儒家『內修己德,外濟天下』的邏輯。曾子之辭祿、晏子之贈言,皆以『度量防亂』爲終極關懷——君子慎其所取,正爲避『德不配位』之患;而『善言』教化,則是以文化人,防社會失序於未然。讀此章者,當思『富以能施爲德,達以兼善爲功』的深意,方不負聖賢垂訓。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