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3|回覆: 2

(七律)山水寄猜文/易文波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8 23: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水寄情(第一次改)
/ [$ l8 B7 [# T. y% A. d文波
" T% f) i! \$ z2 }! g
. i1 x7 g3 c2 \6 T- F3 Y5 c' D夏來草木迎清嵐,) |9 l! |" g, }% E# W' k* x
習習薰風過濬潭。0 j" Z$ {  Y/ W: [
北國平原濃淡綠,( E0 j" I9 W) c/ C4 [* C4 F" [/ ]9 L
南疆湖泊淺深藍。+ S( f( E4 R4 Z1 F3 c, M
品茶酌句吟詩樂,: \' A' B: @" B0 v' o6 {8 ]4 c
賞景彈琴笑我憨。
# R5 J" ?4 B/ T3 S# [9 A* O山水寄情傾素欲,8 Y' ~! r" y. Q& F* ^5 C. W% K
心思只與友心談。
/ q* P% _6 b. O(待修好)歡迎指教[握手][握手]! S9 b- C  ~* C9 i0 Y& r6 E% H
馬奇 發表於 2025-6-2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律·山水寄情】詩藝管窺
易文波先生雅鑒:

拜讀大作,欣見山水清音躍然紙上。此律以夏景起興,南北對舉,結於寄情言志,章法頗具唐人遺韻。今不揣譾陋,謹就聲律、意象、境界三端略陳管見,以供參酌。

一、聲律考校
首聯"嵐"(十三覃)、"潭"(十三覃)押韻工穩,然頸聯"藍"(十三覃)與尾聯"談"(十三覃)四韻同部,稍嫌單調。可參王力【漢語詩律學】"鄰韻通押"之法,如將"藍"易為"涵"(十四鹽),既合"深淺"之意,又能豐富韻部層次。頷聯"綠"(入聲二沃)、"藍"(平聲十三覃)雖非硬傷,然若改"綠"為"翠"(去聲四寘),則與"藍"形成平仄相諧之色調對仗。

二、意象錘鍊
"濃淡綠""淺深藍"具見設色之妙,然"平原""湖泊"稍顯質實。昔王摩詰【終南山】"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以虛實相生之法狀山水氣象。建議"北國"句或可化用"平疇漸染參差綠","南疆"句試擬"疊巘遙分縹緲藍",使空間更具縱深感。頸聯"笑我憨"雖見真性情,然與全詩雅正格調微有扞格,若易為"調征含"(古琴五音之一),既協"彈琴"之典,又增文人雅趣。

三、境界提升
尾聯"素欲"稍覺生造,或本於【文心雕龍】"素心"之說?考李白【贈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建議易為"山水寄情托清尚",則"尚"(崇尚)字既合平仄,又與"談"字構成精神共鳴。結句"友心"稍贅,若依【詩經·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典故,改為"幽懷惟待子期諳",則鍾子期知音之典自然暗合琴意。

試擬修潤稿供參:
夏來草木沐清嵐,習習薰風漾碧潭。
北國平疇參差綠,南疆疊巘縹緲藍。
品茶得句敲松月,賞景鳴琴調征含。
山水寄情托清尚,幽懷惟待子期諳。

此稿力求:
1. 嚴守平水韻(首句借鄰韻)
2. 中二聯"參差"對"縹緲"(疊韻連綿詞)、"敲松月"對"調征含"(文人雅事)
3. 尾聯用典無痕,升華知音主題

詩道貴在切磋,以上芻蕘之見,未必盡契尊意。昔皎然【詩式】云"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差",願與先生共勉。若得進一步探討鍊字之法,隨時可續翰墨緣。

【注】修改依據主要參酌:
1. 【文鏡秘府論】聲律對偶論
2. 王士禛【帶經堂詩話】神韻說
3. 朱光潛【詩論】意象組合理論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26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律·山水寄情】詩病指瑕及修改建議
易文波先生雅鑒:
拜讀大作,欣見山水清音,然格律、意境尚有可琢之處。今依唐人法度,略陳管見,供君參詳。

一、格律舛誤考辨
首聯"夏來草木迎清嵐"句,"嵐"屬覃韻,與後文"潭""藍""憨""談"(皆屬十三覃)相協,韻部無誤。然"習習薰風過濬潭"平仄失調,當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濬"(去聲)字違律,建議易作"浚"(平聲)或改"碧潭"以合律。頸聯"品茶酌句吟詩樂"平仄失粘,"酌"(入聲)當平,可易"烹茶覓句"。

二、意象經營之弊
頷聯"北國平原濃淡綠,南疆湖泊淺深藍"雖具空間張力,然"濃淡綠""淺深藍"流於直白,未得唐人"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之妙。建議化用謝朓"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意象,或可改為"北疇麥浪浮天遠,南浦鮫綃浸月藍"。

三、情志表達之惑
尾聯"山水寄情傾素欲"句,"素欲"生造,有違詩家語規範。按【文心雕龍·情采】"為情造文"之旨,建議參照王維"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之法,改作"山水寄情消俗慮",則雅馴得多。結句"心思只與友心談"犯復,可效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之境,易為"幽懷分付水雲諳"。

四、修改建議稿
夏深草木接煙嵐,習習風生碧玉潭。
北壑松濤浮黛遠,南汀鷺影蘸波藍。
烹茶石上參詩味,鼓枻舟中笑繭蠶。
暫借林泉消世慮,一襟清氣與雲談。

此稿調整如下:
1. 首聯以"碧玉潭"代原句,暗用柳宗元【小石潭記】意象
2. 頷聯化用"水墨"技法,"蘸"字取法楊萬裏"泉眼無聲惜細流"
3. 頸聯"繭蠶"喻塵世束縛,與"鼓枻"(【楚辭】漁父典)形成張力
4. 結句"與雲談"取意陶潛"雲無心以出岫",較原稿更得含蓄之致

詩道貴在"意新語工"(歐陽修【六一詩話】),建議先生多參詳王孟韋柳山水之作,於虛實相生處更着精神。芻蕘之見,僅供參考。

【說明】本評析嚴格遵循:
1. 平水韻檢測(十三覃韻)
2. 【文鏡秘府論】聲律規範
3. 王國維"隔與不隔"美學原則
4. 字數控制在800字以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