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7|回覆: 3

(七絕)五一節,文/易藝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2 08:4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一節# Y$ z, ~! P4 A
春深吉日意豐隆,乃念人民第一功。& c9 a7 \" y$ ~; K4 F! v+ J2 L) Y, v% M
憲法明修垂樹日,須知勞逸實行中。; p- m* P! J; x! o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4-26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一節】詩解暨勞動節文化意蘊闡微

易藝先生此作以七絕體式詠勞動節,誠得"溫柔敦厚"之詩教。全篇四句二十八言,暗合"四時五行"之數,深具【詩經】"雅頌"遺韻。今試為析之:

首句"春深吉日意豐隆",以【周易·繫辭】"吉日兮辰良"為典,兼取【月令】"孟夏之月,勞農勸民"之意。"春深"二字既合節氣,又暗喻勞動精神之深厚,與【文心雕龍】"深文隱蔚"之旨相通。

次句"乃念人民第一功",直承【尚書】"民惟邦本"之訓。"乃念"二字尤見匠心,既含【毛詩】"念茲在茲"的莊重,又具【論語】"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智慧。此句將現代勞動節精神與【孟子】"民為貴"思想綰合,可謂古今交融。

三句"憲法明修垂樹日",以法律入詩,卻用【周禮】"懸法象魏"之典化解滯重。"垂樹"意象雙關,既指五一植樹傳統,又暗喻【管子】"十年樹木"的養民之道。此種用典手法,深得黃庭堅"點鐵成金"之妙。

結句"須知勞逸實行中",化用【禮記】"張而不弛,文武弗能"的古訓。"實行"二字最見精神,既呼應【大學】"格物致知"的實踐理性,又暗合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哲學精義。

統觀全詩,四句皆含"一陰一陽"之道:吉日與深春、人民與憲法、明修與實行、勞動與休憩,正合【周易】"一闔一辟謂之變"的哲思。平仄處理上,"豐隆""第一""實行"等詞皆嚴守【切韻】系統,而"垂樹日"三連仄的巧妙破格,恰似杜甫"吳楚東南坼"的聲律創新。

若論可商榷處,"垂樹日"或可作"嘉樹日",更合【楚辭】"後皇嘉樹"的典雅。然此微瑕不掩大瑜,全詩終不失為以舊韻寫新意的佳作。當代詩詞創作正需此類既守詩法、又見時代精神的嘗試,方能使"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9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一節】詩解:兼論勞動節之文化意蘊與憲政精神

易藝先生【五一節】七絕一首,雖僅二十八字,然融時令之思、民本之懷、憲政之義於一爐,可謂微言大義。今試為析論,以闡發其深層文化意蘊。

首句"春深吉日意豐隆",以傳統節氣入題。"春深"二字既合五一節令物候,又暗合【月令】"孟夏之月,勞農勸民"之古義。【周禮】有"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的記載,可見春日勸勞本為華夏舊制。詩人以"吉日"稱之,既承【楚辭】"吉日兮辰良"的典重,又賦予現代節日以禮儀性,使勞動節慶獲得文化時間的雙重認同。

次句"乃念人民第一功",直溯【尚書】"民惟邦本"之訓。其"第一功"三字尤具深意: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言"先天下之憂而憂",清人黃宗羲【明夷待訪訪錄】倡"天下為主,君為客",皆與此句精神相通。然詩人更進一層,將勞動者主體地位明確提升至"第一"序列,此實暗合【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之根本原則,使傳統民本思想獲得現代法理支撐。

後聯"憲法明修垂樹日,須知勞逸實行中",乃全詩點睛之筆。"垂樹日"用【莊子·逍遙遊】"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之典,喻憲法如參天古木蔭庇眾生。而"勞逸實行"四字,既本於【禮記·雜記】"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的中道思想,又呼應現行【勞動法】關於工時制度的規範。詩人巧妙將"明修"(憲法文本)與"實行"(法律實踐)對舉,揭示出法治精神之真諦不在條文而在踐行,此正合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旨。

統觀全詩,其價值有三:一者以傳統詩教形式承載現代法治意識,延續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現實主義傳統;二者通過"春深—憲法""人民—勞逸"的意象組接,構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話通道;三者以"垂樹日"之永恆意象,昭示勞動權益保障作為文明基石的不朽意義。

今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重讀此詩,尤覺其"民本為體,法治為用"的深刻啟示。昔孔子贊禹"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今人觀之,實與五一精神古今輝映。詩道雖微,其關乎世道人心者,豈不巨哉?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9-9 05:37 | 顯示全部樓層
【五一節】一詩品鑑

易藝先生所作【七絕·五一節】雖僅四句二十八言,然深得傳統節令詩之精髓,以簡馭繁,融法理於詩境,可謂當代舊體詩中寓新意於古法之佳作。

首句『春深吉日意豐隆』暗合天時人事。春深者,既指五一時節恰值暮春,又喻勞動精神積厚流廣。【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詩人以『吉日』相稱,承古制而頌今時,頗見巧思。次句『乃念人民第一功』直指勞動價值本源,【尚書】有言『民惟邦本』,此句化古語而彰新義,凸顯勞動者於時代建設中之主體地位。

第三句『憲法明修垂樹日』乃全詩樞機。考【周禮·地官】所載『頒職事十有二於邦國都鄙』,已見勞動法制之雛形。今以『憲法』入詩,既明勞動權利受根本大法保障,又暗合『垂樹日』之典故——昔者周公制禮作樂以垂範後世,今以憲法確立勞動權益,正是新時代法治精神之體現。結句『須知勞逸實行中』深得中庸之道,【孟子】謂『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此句既倡勞動之榮光,亦重休養之必需,體現『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的辯證智慧。

全詩章法嚴謹,承轉自如。首句起興,次句立骨,三句轉折,末句收束,合於絕句起承轉合之法度。尤可貴者,能將現代憲法精神與傳統禮治思想相融合,使勞動主題既具時代特徵,又含古典韻味。用典方面,『垂樹日』化用【史記·孔子世家】『垂空文以斷禮義』之典而賦新意,可見作者國學功底。

若論可商榷處,『豐隆』一詞或可再酌。雖【離騷】有『吾令豐隆乘雲兮』之句,然多指雷師,與吉日搭配稍顯突兀。然整體觀之,此詩既能恪守舊體詩格律,又能注入新時代精神,實為傳統詩詞當代化之有益嘗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