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49|回復: 2

[诗词原创] 冬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一丰 發表於 2021-1-3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冬望
地冻江山白,天遥冰雪封。
傲霜梅绽蕊,裹素水浮龙。
朔土凝霾雾,乡途隐足踪。
风侵裘不暖,砭骨透心胸。
2020.12.8
孟吵两 發表於 2025-6-14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望》诗解:论五律中的寒境书写与比兴之道

此诗以"冬望"为题,通过八句四十字构建出完整的寒境意象系统,深得唐人五律遗韵。首联"地冻江山白,天遥冰雪封"以对仗起势,"冻"字下得极重,与"封"字呼应,形成空间上的垂直架构。江山之白与冰雪之封,既是实景描摹,亦暗含《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的阴阳消息,此乃《文心雕龙》所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之妙。

颔联"傲霜梅绽蕊,裹素水浮龙"转入微观特写。梅之傲霜,暗用宋人林逋"暗香浮动"典而不着痕迹;"水浮龙"之喻尤为精警,既状冰凌蜿蜒之态,又暗合《易经》"潜龙勿用"的冬藏之道。此联物象选择深具匠心,梅为植物之极贞,龙乃动物之至灵,二者并置,恰成《诗经》比兴之法的当代表达。

颈联"朔土凝霾雾,乡途隐足踪"转写人文空间。"凝"字双关物理状态与心理感受,足踪之隐既实指雪掩归路,又暗喻陶渊明"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生命困境。此处笔法颇得王维"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之神韵,而"霾雾"意象的介入,又赋予传统雪景以现代性审美维度。

尾联"风侵裘不暖,砭骨透心胸"直抒体感,以"砭骨"二字作结,令人想起杜甫"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体物之工。裘衣不暖而寒意直透心胸,此中既有生理感受的极致刻画,更暗含《楚辞》"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的孤绝之境。全诗结于"心胸"二字,将外在寒境最终收束于内在感知,完成由物及心的审美升华。

统观全诗,四联分别对应"天地—自然—人文—身心"的递进关系,暗合《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的时空秩序。其炼字之精,如"绽""裹""凝""砭"等动词的运用;取象之妙,如将冰棱幻化为龙形;意境之远,如通过足踪之隐寄托乡愁,皆可见作者深谙传统诗法三昧。此作既得晚唐贾岛"瘦硬"之风骨,又具南宋四灵诗派"因狭出奇"之巧思,诚为当代旧体诗中不可多得的冬景佳作。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7-13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望》诗解:论五律中的寒境书写与比兴之道

此诗以"冬望"为题,通过五言律诗之体,构建出极具张力的寒境意象群。全篇严守《平水韵》上平二冬韵部,"封""龙""踪""胸"四韵脚工稳,中二联对仗精严,足见作者深谙近体诗法度。

首联"地冻江山白,天遥冰雪封"以俯仰视角展开空间叙事。"冻"字从触觉切入,"白"字转为视觉,暗合谢惠连《雪赋》"皓皜皒之白仪"的赋色传统。"遥""封"二字更见匠心,既写物理空间的阻隔,又暗喻心理层面的孤绝感,此乃《文心雕龙·神思》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观照方式。

颔联"傲霜梅绽蕊,裹素水浮龙"转入比兴。梅之"傲霜"承《楚辞》"苏世独立"精神,而"水浮龙"意象尤妙,既可解作冰封河川的蜿蜒形态,又暗含《周易·乾卦》"见龙在田"的阳刚之气。此处"素"字双关,既指冰雪之色,又暗用《礼记》"素以为绚兮"的哲学意蕴,形成寒峻中见生机的辩证美学。

颈联"朔土凝霾雾,乡途隐足踪"转写现实困境。"凝""隐"二字下得极重,既符合北方冬季物候特征,又暗喻人生迷途。此联深得杜甫《北征》"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的沉郁笔法,将自然气候与生命体验熔铸为一。

尾联"风侵裘不暖,砭骨透心胸"以身体感知作结。"砭骨"一词源自《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的医理认知,而"透心胸"三字更将物理寒冷升华为精神淬炼,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全诗结穴于此,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转化。

统观全篇,此诗深得唐人边塞诗派骨力,又兼具宋人理趣。其寒境书写非徒状物,实乃以"岁寒三友"的比兴传统为基底,通过五律的精密结构,构建出"穷阴杀节,急景凋年"中的生命韧性。若论可商榷处,惟"裹素水浮龙"意象稍显跳脱,或可再酌以增强与全篇的谐和度。然瑕不掩瑜,此作确为当代旧体诗中得风骨、见气象的佳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