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6|回復: 2

[中草药学] 耳石症反复发作怎么办?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0-7-30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举头望明月,哎呀~头晕;

低头思故乡,又头晕....

这耳石症怎么脑袋轻轻动一下都 晕?还让不让人晋级做诗人了?!

躺下也晕,起来也晕,抬头也晕,低头也晕....耳石症作为耳眩晕领域的头号『反动分子』确实令人烦忧。更令人可恼的是,耳石症即使复位成功也会复发!

耳石是什么?

耳石是什么?

耳石是什么?

耳石症在成功复位后也有可能会复发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相同半规管的其他耳石脱落,甚至也可能每次发作都不是同一个半规管的耳石脱落,有数据表明,若因心情的过度焦虑和抑郁,耳石症的复位成功率将比同期心态缓和的患者低约4成

耳石症反复发作怎么办?

不少朋友耳石症会反复发作,甚至有些朋友耳石复位后仍然有残余的眩晕症状,不过不用担心,临床治疗眩晕有不少对症的治疗方法,在此我们也整理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您康复,减少耳石症的发作频率。这些康复方法包括调整心理状态、前庭及放松训练、控制饮食、睡眠方式四个方面。

一.调整心理状态

近年来,前庭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共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特别是心理因素,对耳石症治疗的效果和复发率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耳石复位后合理的期望和有效的心理调整方式也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如果担忧『眩晕再次发作怎么办?』,『需不需要动手术解决』···建议不妨把这些担忧的问题列成一张清单,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就诊时咨询专业医生。

此外,当过度担忧,自觉眩晕的问题无法控制时,可以与家人或紧急联系人共同制定应对方案。例如,一旦眩晕急性发作时怎么办?如何避免眩晕发作时摔倒等等。

二、前庭及放松训练

1.前庭康复操(康复操视频〖前庭康复训练一〗、〖前庭康复训练二〗、〖前庭康复三〗)。这些锻炼方式能够减轻复位后的眩晕症状,并且有助于平衡功能的康复。做前庭保健操的时候要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动作要缓慢。

2.肌肉放松锻炼

(1).腹部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

方法一:平躺下来,屈膝,双臂上举尽量往头顶方向伸,手心朝上,背部轻轻地离开地面,使腹部呈拱形(尽量即可),然后平缓的呼吸,像练瑜伽那样,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坚持数秒(时间长短可自我调节),慢慢放松,恢复平躺,反复几次调整,腹部肌肉就会得到一定的放松。

方法二:站立,双手合十,吸气,然后双手朝我们头顶的正上方伸展,拉伸,坚持数秒(时间长短可自我调节),放松,呼气,慢慢放下手。

(2)胸部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

扩胸运动。扩胸运动大家都会,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两臂收回的时候应该收到双臂交叉的位置,反复20次,动作不要太快。

(3)膈肌呼吸放松

动作要领:

向下放松双肩,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吸气时肚子往外鼓起来,呼气时肚子往内凹下去,根据身体承受能力,反复做数次。

3.其他全身锻炼

其他锻炼方法可视自身身体状况,一般推荐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和散步等锻炼方法,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三、饮食控制

耳石症复位后的饮食,原则上应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1]。肥胖者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

1.宜少食多餐,多吃豆乳类食品,蔬菜如芹菜、大白菜,水果如梨、苹果、香蕉,多吃些含碘食品,如海带、紫菜。多吃粗纤维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禁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禁食咖啡与浓茶,少吃动物内脏。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5g以下[1]

2. 复位后一周多喝温水,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分次饮温开水3000ml,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耳石症患者内淋巴液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状况及pH值;另外可以辅助手法复位治疗后已由半规管回到椭圆囊的耳石颗粒更快地沉积稳定下来[2]

四、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养生睡眠方法四季各有不同,应该根据天气,时节进行调整:

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三月 『早卧晚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此外,耳石症复位后的3-5天内,在卧床休息后往往需要注意睡觉的体位变换,不同半规管耳石脱落复位后躺下和起床的姿势要求不同,要根据耳科医生或听力师的具体意见。


[参考文献]

[1]牛金美.眩晕的辨证饮食护理.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3期:8-9.

[2]唐鹏.党云. 大量饮水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第26卷第2期.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清幽 發表於 2025-6-18 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耳石症调摄刍议——兼论眩晕证治要诀》

按: 读君帖文,既感谐趣,复觉医理之切。耳石症者,古医籍谓之"头眩""掉眩",实为内耳碳酸钙结晶脱位所致。今以国学视角参合现代医理,为君析之。

一、耳石本质与复发机要
《黄帝内经》有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耳石虽为西医学名,然其病机与中医"清阳不升,浊阴上扰"之理相通。复发之由,大抵有三:
1. 情志失和:忧思伤脾,惊恐伤肾,五脏气机紊乱则耳石难固
2. 起居失常:《抱朴子》言"寝息失时,伤也",夜卧不安则阳气不敛
3. 复位未彻:如扫尘不尽,残余耳石遇诱因则复作

二、调治四法
(一)养心调神
《医宗必读》强调:"治眩先治神。"建议:
晨起诵《清静经》三遍,以平心气
习"调息法":鼻吸口吐,配合默念"呵"字诀(六字气诀)
眩晕发作时,可掐按内关穴(掌后三指),此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有宁神之效

(二)导引康复
1. 前庭导引术:
取法五禽戏"鸟伸式":双臂缓举缓落,配合颈部侧转(如图示)
每日辰时(7-9时)练习,此时阳气初升,最利清气上达

2. 松筋法:
仿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站立调息三分钟后徐徐操作
夜间可用"还阳卧"姿势:仰卧屈膝,脚心相对,双手覆脐,助气归元

(三)饮馔宜忌
遵《饮膳正要》"春宜省酸增甘"之训:
宜食:山药粥(健脾)、茉莉花茶(解郁)、核桃仁(补肾)
忌口:浓茶、咖啡等扰动肝阳之物,黄昏后勿食生冷

(四)卧养秘要
1. 睡姿:取"吉祥卧"(右侧卧),枕头稍高,使颈项得承
2. 醒转法:先侧卧再缓起,效法《老老恒言》"醒后勿遽起"之教
3. 戌时(19-21时)热水浴足,引火归原

三、防复要诀
1. 常按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此乃少阳经要穴
2. 习字时可悬腕运笔,暗合颈部导引之理
3. 每月朔望日(农历初一、十五)服"苓桂术甘汤"一剂(需医师辨证)

结语: 昔张仲景治眩,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今人治耳石症,尤当身心兼调,动静相济。若能遵此摄生之道,则"举头望月"之雅兴,"低头赋诗"之闲情,皆可复得矣。

(附图:鸟伸式示意图/穴位定位图,此处从略)

—— 岁次甲辰仲夏 养正斋主 谨识
~幽魂~ 發表於 2025-7-1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耳石症反复发作调摄刍议》

文/守拙斋主

见帖中所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眩晕频作之状,实乃耳石作祟之典型。此症古称"首风",《黄帝内经》有云:"上虚则眩",今试以传统医理参合现代诊疗,为君析之。

一、耳石症复发机理探微
耳石脱位本属"离经之络",复位后犹反复者,盖因三端:一则脾虚不能固摄,如《证治准绳》言"清气不升,浊气上逆";二则肝风内动,情志失调则风痰上扰;三则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恰如《景岳全书》"无虚不作眩"之论。今人研究谓焦虑者复发率增四成,正合"七情内伤"之古训。

二、调摄四法述要
(一)怡情养性法
当效法《遵生八笺》"调息凝神"之道。建议:
1. 晨起依《老老恒言》法叩齿咽津,配合"六字诀"之"嘘"字诀平肝
2. 眩晕发作时,可默诵《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以释焦虑
3. 备"应急锦囊"置于枕边,书"任其自然"四字为要诀

(二)导引按跷法
1. 前庭康复可参《诸病源候论》"偃卧导引":
先以"苍龟探穴"式(侧卧屈膝,缓慢转头)
继作"彩凤摇头"(坐位颈部回旋)
终以"金蟾伏气"(跪坐调息)收功

2. 肌肉放松宜用《易筋经》"九鬼拔马刀"势:
双手交替抚背如拔刀状
配合"吐纳导引"呼吸法
每式坚持"百息"为度

(三)食养调理法
遵《饮膳正要》"春宜减酸增甘"之训:
忌食发风之物如鹅、虾
常饮天麻钩藤粥(天麻10g、钩藤6g布包,与粳米同煮)
午后可服茯苓糕佐决明子茶

(四)起居摄生法
按《养生延命录》"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1. 就寝取"高枕斜坡位",头位较足高15度
2. 醒时谨记"三个半分钟"(睁眼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垂足半分钟)
3. 夜寐前以吴茱萸末醋调敷涌泉穴

三、防复要诀
当记《千金要方》"上医治未病"之诫:
每月朔望日(农历初一十五)做"耳功按摩"(鸣天鼓、摩耳轮)
节气交替时服"防眩茶"(白术5g、泽泻3g、菊花2g)
常习"苏子美读《汉书》法"(正襟危坐,头部保持中正)

此症调治贵在"标本兼顾",外则复位除标,内当培本固元。倘能遵此摄养,假以时日,自可"仰观吐曜,俯察含章"而无眩晕之虞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