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8|回覆: 3

[醫藥臨床] 唇部診病的臨床應用

[複製鏈接]
曹文杰王少軍 發表於 2020-3-1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的口唇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和顏色,這些不同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的疾病,即所說的『唇診』。中醫唇診是通過觀察唇神、口唇的色澤和形態,聞口中氣味,詢問是否有口渴等情況來診斷疾病的方法。唇診是望診的一部分,其內容主要表現在唇質唇態和唇色兩部分。

嘴唇顏色改變

正常人的嘴唇顏色紅潤而有光澤,乾濕適度而有彈性,一旦身體有問題,嘴唇顏色就會改變。所以早上起床不妨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嘴唇,看看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嘴唇為淡白色:提示身體裡氣血相對匱乏,無法充盈嘴唇顯示出紅潤明亮的顏色。多見於失血過多,乏力睏倦,或婦女帶下、崩漏。防治方法:加強攝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牛肉等,拒絕挑食、節食;每天適度嚼服紅棗和帶紅色內皮的花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要熬夜。

嘴唇為青黑(紫)色:提示身體裡有明顯的氣滯血瘀狀況存在,因為正常速度流動的血液是不會呈現這種顏色的。多見於胸悶、噯氣、胸部偶有刺痛、寒症、痛症等,易罹患急性病,特別是血管性病變,如血管栓塞、中風等急暴之症。防治方法:老陳醋除了促進腸道蠕動、降低血脂的作用以外,還有柔和的活血化瘀和改善心情的作用,建議每天吃飯的時候加1~2湯匙老陳醋,可以改善青黑色的嘴唇顏色;如果有吸煙的愛好,建議減少吸煙量;多做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加運動量。

嘴唇顏色為深紅色或紫紅色:提示身體裡因能量過剩而產生火,而且顏色越深越向着深紅色發展,代表體內火越大。多因血熱之故,症見熱氣上沖、眩暈、煩躁或頭疼、頭暈、牙痛、便秘等。防治方法:減少辛辣食物、糖類、雞肉、羊肉的攝入,因為這些熱性食物會讓體內產生更多熱量,使體內火氣更旺,嘴唇顏色更深。除此以外,玄參30g,生地30g,麥冬30g,肉桂2g,這個方子是古代的名方増液湯,對於以上不適有明顯的緩解。可以在清理人體『火』的同時補足陰液,讓我們不再是乾柴、不再見火就着。

嘴唇周圍的皮膚泛起一圈黑色:提示身體裡還是有比較明顯的濕氣存在,同時多少也意味着腎氣和脾氣開始有虧應現象出現。常見不適有食慾下降、消化較差、下肢沉重感、小便多。防治方法:儘量避免各種甜食、油炸、黏膩、生冷等食品,因為它們能夠讓你的身體裡產生更多的濕氣。飯後一定不要急於臥倒或者睡覺,這會直接導致體內因食物的運輸遲緩而產生濕氣。腎經和胃脈都起源在腳上,雙腳就相當於植物的根一樣重要,試着每天用熱水泡一下腳,把熱直接從你的『根』補充到相聯繫的臟器。

唇質唇態的改變

正常人的嘴唇,柔軟均勻,滑潤充滿光澤。一旦身體有問題,唇質唇態就會發生變化,一起看看你是否遇到過以下幾種情況:

唇屑:嘴唇上生長皮屑,如甲魚翻起,嘴唇皮膚有繃緊發癢等不適感,撕揭的時候疼痛出血,老屑脫落,新屑復生綿綿難愈。多見於風燥之邪干擾上焦,導致津液不能濡養嘴唇而脫屑。

唇繭:上下嘴唇緊繃,張口困難,飲食說話都受限制。多見於心脾積熱,液聚化為痰火所致。

唇縮:上下嘴唇收縮露齒,嘴唇皮膚驟然縮短,或者兩唇日漸縮短,唇部肌肉顯示枯萎之象。驟然縮短的症多屬實,兩唇日漸縮短、枯萎的,症多屬虛,實者多數因為中風閉症,或痰閉,或中暑,虛症多數因為寒邪侵襲,或因驚厥癲癇,或脾腎元氣衰微,皆能導致唇縮。

唇瘡:上唇生瘡,唇質皺厚,顏色發紫,多見於心肺火郁;下唇生瘡,唇質粗糙,顏色發烏,多見於脾經蘊熱;如果嘴唇四周生瘡,多半是肥甘厚味之邪火蘊積腸胃。脾與全身肌肉關係密切,嘴唇是肌肉組織,口唇的色澤與脾的功能有密切聯繫。脾主人體飲食的消化吸收,脾氣健運,功能正常,則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分布就正常,肌肉豐滿壯實,口唇紅潤。若脾氣虛,肌肉就消瘦或萎廢,唇色淺淡甚至萎黃無華,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乾裂的關鍵。食補菜單多吃蔬菜水果,女性可以將山藥、麥冬(各9g)一起煮水,煮好後加入蜂蜜內服。山藥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麥冬可以養陰生津,蜂蜜有潤燥的作用。

從中醫的角度解釋,嘴唇乾裂生瘡等問題可能是因為體內貧血或者肺虛而引起,建議補血,或用麥門冬、貝母等中藥材進補潤肺。此外,在乾燥的季節用舌頭舔嘴唇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會造成唇角發炎。當用舌頭舔嘴唇時,會在唇部留下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種能夠幫助消化的酶,其中有兩種酶,一種叫澱粉酶,另外一種叫麥芽糖酶,均可引起唇角發炎,這是因為在唇邊殘留的這兩種酶等於在『消化皮膚』。舔嘴唇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是較為常見的刺激性皮炎,也是唾液惹的禍。當用舌頭舔嘴唇時,所帶來的水分會蒸發,而蒸發時,又帶走了唇部本來就比較緊張的水分,使得嘴唇更感乾燥。不過這種『濕疹』不是『濕』的,而是『干』的,會使嘴角的皮膚變得粗糙起來,出現與周圍皮膚不一樣的顏色。

不管如何,平時多喝水、保持飲食均衡,則是保持嘴唇濕潤有光澤的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曹文杰 王少軍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余出 發表於 2025-3-31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唇診辨病要旨淺析】

唇診乃中醫望診之精微,察唇色、觀唇態,可窺臟腑氣血之盛衰。夫唇者,脾之外候,足太陰之脈環唇,足陽明之脈挾口,故唇象尤能反映脾胃及全身氣化狀態。今就臨床常見唇色變異略陳管見:

一、唇現淡白者,多屬氣血兩虛。【靈樞·決氣】云:"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常見於崩漏、久瀉或化源不足之證。調養當以健脾益氣為本,佐以當歸、紅棗等養血之品,更須忌生冷,避勞倦。

二、唇見青紫者,乃氣滯血瘀之明證。【金匱要略】言:"唇口青,身冷,為入髒即死。"此陰寒內盛,血行遲滯之象,易發胸痹、症瘕。急症當以活血通絡為要,緩則可用桂枝、丹參等溫通之劑,佐以陳醋食療,然須戒郁怒,遠寒濕。

三、唇色深紅者,多主熱盛。若兼見口臭、煩渴,則為胃火熾盛,宜白虎湯類清瀉陽明;若紅而乾裂,乃陰津虧耗,當以甘露飲滋陰潤燥。

四、唇周泛黑者,常見於腎陽衰微或水飲內停,急須溫陽利水,真武湯證可見此候。

按:唇診雖為末節,然"有諸內者,必形諸外",臨證當四診合參。今人作息失度,飲食不節,唇色變異者眾,若能晨起自察,未病先防,實合"上工治未病"之旨。調養之法,貴在持之以恆,非藥石可速效也。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4-19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唇診辨病要旨與調攝之道】

唇診作為中醫望診之精微,實乃"司外揣內"診斷法之重要體現。【靈樞·五閱五使】有云:"口唇者,脾之官也",然唇象之變實關五臟。今就臨床常見唇象辨析要旨,分述如下:

一、唇色辨證精要
1. 淡白唇:此乃【金匱要略】"榮氣不足"之候,多屬心脾兩虛。除所述症狀外,尤當注意爪甲色淡、心悸怔忡等兼症。調攝宜用歸脾湯加減,食療可佐龍眼肉、枸杞等物。

2. 青紫唇:此系【醫林改錯】所言"血瘀證"的典型外候。臨床需辨明氣滯血瘀與寒凝血瘀之別。前者多見胸脅脹悶,宜用血府逐瘀湯;後者常見四肢不溫,當投當歸四逆湯。老醋活血實為民間智慧,然重症仍需藥石為治。

3. 深紅唇:此陽明經熱盛之象,然有虛實之分。實熱者唇紅而燥,宜白虎湯;虛熱者紅而少津,當用增液湯。所載古方配伍精當,肉桂反佐尤妙,可引火歸元。

二、唇周黑暈辨治
此證乃脾腎陽虛夾濕之候,與【傷寒論】"髒結"證有相通之處。除所述調攝法外,建議晨起嚼生薑三片以振奮脾陽,夜臥前艾灸湧泉穴以溫補腎氣。五苓散合真武湯加減尤為對症。

三、唇診臨床注意
1. 需結合唇紋觀察:縱紋多者主陰虛,橫紋常見於胃陰不足。
2. 當辨津液潤燥:潤者為痰濕,燥者屬陰虛。
3. 需明晝夜變化:晨起色暗多屬血瘀,午後轉深常為陰虛發熱。

調攝之道,貴在順應四時。春宜舒肝,夏當清心,秋需潤肺,冬應溫腎。另須注意:唇色突變者,當警惕急性病變;久病唇色漸變,多屬慢性虛損。

今人生活失序,最易擾動氣血。建議子時(23-1點)務必就寢,此時肝膽經氣當令,臥則血歸於肝,唇色自然紅潤。另可常按內關、足三里等穴,此二穴能調和中焦,助氣血上榮於唇。

唇診雖微,可見大端。然臨床仍需四診合參,不可執一而論。若能細察唇象變化,配合適當調養,既可防病於未萌,又能愈疾於將起,實為養生祛病之要道也。
臥龍 發表於 2025-4-27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唇診要義與臨床辨證論治】

唇診作為中醫望診之精微,實為"脾之外候"、"血華之所"。唇者,脾之官也,其色形變化不僅能反映脾胃狀態,更是全身氣血盛衰之外鏡。今就唇診要旨,分述如下:

一、唇色辨證精要
1. 唇淡白者,乃【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之象。此非獨脾虛,實為心脾兩虛、氣血生化不足之候。臨床常見於慢性失血、思慮過度及婦人沖任不調。治當以歸脾湯為底方,佐以阿膠、龍眼肉等血肉有情之品。食療宜用五紅湯(紅棗、紅衣花生、枸杞、紅豆、紅糖),此方暗合"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

2. 唇現青紫,乃【金匱要略】"唇口青,身冷,為入髒即死"之變證。此非單純血瘀,實為陽氣不達、寒凝血瘀之危候。除老醋活血外,當用血府逐瘀湯合桂枝湯,外可佐以艾灸膻中、內關。現代醫學提示此證常見於微循環障礙,與中醫"陽微陰弦"理論不謀而合。

二、唇形病機探微
1. 唇裂燥蛻者,非獨陰虛,實為"津虧熱熾"之象。増液湯雖佳,然臨證需辨陽明經熱與少陰陰虛之別。若見舌紅少苔,當加知母、黃柏;若兼口苦咽干,宜合黃芩、梔子。

2. 唇周黧黑,此【內經】所謂"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之敗象。非獨濕盛,實為脾腎陽虛、水泛土敗之候。治當以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佐以蒼朮、薏苡仁。切記"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訓,健脾當為治本之策。

三、唇診現代啟示
現代醫學證實,唇部毛細血管豐富,對缺氧、貧血等異常反應敏感。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之蝶形紅斑、艾迪生病之色素沉着,皆與中醫唇診理論相呼應。然需注意,唇診必須四診合參,不可執一而論。

結語:
唇雖方寸之地,實為臟腑之鏡。臨證當遵【醫宗金鑒】"望色須知常變"之訓,既要明辨五色主病,更要察其潤燥動靜之機。今人生活節奏快,常見唇色異常而不自知,醫者當詳察明辨,防微杜漸,方不失"上工治未病"之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