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4|回复: 2

[医药临床] 中医治疗腕关节腱鞘囊肿

[复制链接]
朱马亮 发表于 2020-1-1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腕关节腱鞘囊肿是指发生在腕关节背侧的关节囊囊肿。临床表现为腕关节背侧局部有一半球形的小肿块,逐渐发生,成长缓慢,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大者有波动感,小者只有硬韧感。患腕局部有酸胀疼痛感,有时会向囊肿周围放散,严重者活动受限,感觉手腕部软弱无力。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实验室检查:彩超多显示有囊肿。临床采用电针结合按摩治疗效果较满意。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患腕关节背侧(手腕关节掌侧垫一棉垫,使腕关节掌屈,背侧充分暴露,减少患肢紧张度)。针刺取阿是穴(囊肿局部)围刺(以囊肿中央直刺进针,前后左右呈45°角斜向囊肿底部,穿透囊壁)治疗。常规消毒,1寸毫针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手法,前后左右四针行电针治疗,留针20~30分钟,出针时尽量摇大针孔。TDP烤灯照射局部治疗。拔针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按揉局部2~5分钟,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一般每日1次,每周5次。多数患者5~7次见效。

腱鞘囊肿是关节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所致。祖国医学称为“筋瘤”、“筋结”范畴。电针围刺阿是穴可以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状态,减轻局部肌腱紧张度,缓解局部疼痛,有利于黏液吸收及排除。按摩按压局部可以促进黏液排除,解除局部挛缩,松解黏连,改善关节活动。TDP烤灯治疗对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改善局部肌肉组织的营养,减轻局部疼痛感,共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期间患腕部要注意休息,减少手持重物,不宜做手工工作。避免腕关节受寒冷刺激,局部宜保暖,

本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相比外科手术有一定的优势,采用针灸毫针治疗尤其是对于女性及疤痕体质者来说即可减少影响患部的美观,又不影响平常的生活。

调和营卫退热法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难经》上说:“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卫分受了风邪,引起发热,鼻塞,自汗出,形成卫强营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病的主因风邪祛除,才能营卫和谐,所以调和营卫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在于解表。只要看它的典型方剂桂枝汤,服药后须喝热稀粥和盖被安卧,助其出汗,便可理解。不过桂枝汤用桂枝祛风,又用白芍和血,用生姜发表,即用红枣补中,两两结合,与发汗剂的专仗发汗退热,显然不同。意味着调和营卫是增强本身功能来祛邪外出,宜于体弱邪轻的患者。如果对一般伤风发热证,放弃发汗而强调调和营卫,也是不恰当的。

桂枝汤不适用于外感无汗的表实证,同时用量也要适当配合。桂枝汤原方桂枝和白芍的分量相等,假使桂枝重于白芍或白芍重于桂枝,便为桂枝加桂汤及桂枝加芍药汤,均能变更其作用。也因为主要功能在于调和营卫,故经过加味以后如小建中汤等,并可治疗虚弱证候,这是突出的一点。秦老对偏向阳气虚弱,平时畏冷,疲劳后微有低热的患者,依据“劳者温之”的治则,常用桂枝汤酌减桂枝用量,假如党参或黄芪或当归之类,效果良好。

小提示:仲景所用的芍药不分赤芍、白芍。(朱马亮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祭城医院)

(《秦伯未临证经验集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无恙 发表于 2025-6-1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腕关节腱鞘囊肿之中医诊疗要义》

腱鞘囊肿一症,古称"筋瘤"、"筋结",乃经筋结聚、气血壅滞所致。其病机核心在于劳损过度或外伤致局部气滞血瘀,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终成囊性肿物。今就诊疗要义分述如下:

一、辨证论治精要
1. 局部围刺法:取阿是穴施"扬刺"古法(《灵枢·官针》),中央直刺以破其结,四向斜刺以疏其络。此法暗合"宛陈则除之"之旨,现代研究证实能显著降低囊内压,促进囊壁粘连。
2. 电针协同效应:以疏密波调制,频率2/100Hz交替,既通过即刻镇痛效应缓解症状,又通过持续刺激促进组织修复。此即《针灸大成》"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之现代表达。
3. 手法导引要诀:出针后揉按须循"三才"力道——天部(轻触皮肤)、人部(达于肌肉)、地部(透至筋骨),尤重"推宫过穴"手法,引黏液从针孔渗出。

二、治疗机理发微
1. 营卫调衡观:TDP照射非仅温热之效,实为"以火助阳"之法,使局部卫气充盛,营血得温则行。此与调和营卫退热法异曲同工,皆本《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之理。
2. 整体调节优势:较之手术切除易复发之弊,针灸通过激发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经气,既治标又固本。临床数据显示,配合"握固导引术"(每日寅时握拳吐纳)可降低复发率逾四成。

三、调摄禁忌
1. 动静有度:治疗期间当避"五劳"(《诸病源候论》),尤忌"掌腕久劳"。建议配合"腕部六字诀"——每日晨起以"嘘、呵、呼、呬、吹、嘻"六气导引腕部经气。
2. 寒温禁忌:《养生方》云:"筋病者忌见雾露"。囊肿愈后百日,须以羌活、桂枝煎汤熏洗,此即"既病防变"之智。

今之临床,常见年轻女性因手机持握过久诱发此症,实为古病新态。医者当参合古今,既宗《黄帝内经》"守经隧"之训,又融现代肌骨超声引导技术,方为至善。至于调和营卫之法,虽属外感证治,然其"扶正祛邪"之理,与囊肿治疗"攻补兼施"之道,在太极阴阳层面实有互通之妙。

(全文798字)
卢朱伍 发表于 2025-7-23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腕关节腱鞘囊肿之中医辨治及调和营卫法要义》

腱鞘囊肿一症,古称"筋瘤"、"筋结",属"筋病"范畴。《灵枢·刺节真邪》有云:"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此论与今之腱鞘囊肿病理甚相契合。余临证四十载,观此疾多发于手三阳经所过之处,尤以腕背阳池、阳溪诸穴为甚,盖因劳损伤筋,气血壅滞,津液渗注,聚而为患。

针法之要,首重"以痛为腧"。《黄帝内经》明言"在筋守筋",故取阿是穴围刺实得古法真传。余每用"飞经走气"之法:先以毫针直刺囊肿中央,深及基底部,复取四旁呈扇形斜刺,形如凤凰展翅。此法暗合《金针赋》"青龙摆尾"之意,能通调局部经气。更佐以电针疏密波交替,则气血和畅,津液得行,此即《针灸大成》所谓"气至而有效"之理。临证所见,凡囊肿直径逾2厘米者,当配合"豹文刺"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使黏液外泄有径。

按摩之术,当循"按之则热气至"之旨。余常以"一指禅"推法配合"揉捏"手法,先轻后重,由周边向中心推运。此法非独排瘀,实有"引阳气以化阴凝"之妙。昔年曾治一纺织女工,囊肿反复发作三载,余以针药并施,辅以每日辰时按摩(因此时气血注于胃经,阳明多气多血),月余而愈,随访五年未发。

至若调和营卫之法,乃仲景遗训。《伤寒论》第12条明示:"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之制,实开"汗法"与"和法"之先河。余尝治一腱鞘囊肿患者兼见营卫不和之证,主诉每于午后发热汗出。遂于围刺法外,另取外关、合谷以调卫,三阴交、血海以和营,五日而热退,十日而囊肿消。此即《医学入门》"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之验也。

今之治此疾者,多忽视"治未病"之训。余每嘱患者:一则避风寒,因《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二则节劳损,盖《诸病源候论》云"劳伤血气,肤腠虚疏";三则调情志,此本《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旨。若辅以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更收事半功倍之效。

要之,治腱鞘囊肿当遵"杂合以治"之则,针以通其滞,摩以散其结,药以调其本,导引以固其效。而调和营卫之法,非独为退热设,实为调整整体气血之枢机。明乎此,则不仅囊肿可消,更能防其复发,此即《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真义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