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9|回復: 2

[医药临床] 成肇仁治疗小便不利经验

[複製鏈接]
田晓玲 發表於 2019-12-9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临床50年,擅用经方、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多取得满意疗效。现选取成肇仁治疗小便不利经验,以飨同道。

小便不利在古籍中又被称为『泾溲不利』『小便难』『关门不利』『癃闭』等,在现代医学中泛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等情况。〖卫生宝鉴〗曰:『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亦分利而已。若热博于下焦津液,则热湿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由是可见,小便不利一证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

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有对水液代谢的详细描述。〖素问·灵兰秘典论〗有对三焦、膀胱生理功能的具体分析。由是可知,小便不利多与三焦及膀胱气化相关。

余某,2019年7月17日初诊。主诉小便量少半年,4次/日,不欲饮水,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

处方:猪苓15克,茯苓、茯神各15克,泽泻30克,炒白术12克,桂枝6克,人参10克。8剂。

2019年7月26日二诊:仍诉小便量少,白天嗜睡,不欲饮水,但下肢水肿已退,舌脉同上。

处方: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通草10克,滑石18克,淡竹叶10克,藿香10克,茯苓15克,车前草30克,甘草6克。7剂。

2019年8月2日三诊:诉小便量以较前明显增加,精神较前好转。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

守上方续进7剂。

按:小便不利一证在〖伤寒论〗中有很多记载,如太阳病篇『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阳明病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等,不同病因的小便不利用不同的方剂治疗。

此案中,成肇仁教授首诊用五苓散加人参寓以春泽汤之意,取五苓散助膀胱气化而通利小便,佐以人参增强益气行水之功,但疗效甚微。

二诊时考虑其时处长夏之季,武汉为多湿之地,观患者舌脉,考虑是湿热之邪困阻三焦之证。湿热病邪为阴阳合邪,以中焦脾胃为中心,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性趋下,热性炎上。如叶天士所言:『湿乃重浊之邪,热为熏蒸之气。』湿热交织,三焦气化不行,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故用三仁汤开上、畅中、渗下,同调三焦。三仁汤源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三仁汤主之。』方以三仁为君,杏仁开宣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白蔻仁畅中,行气,化湿和胃,从而畅达中焦气机,恢复脾胃运化以祛湿;薏苡仁味甘淡而性凉,主要功效为渗下,可利水渗湿,疏利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从上、中、下三焦分消湿热之邪,起到分消走泄的作用。方中厚朴、半夏芳香化湿,燥湿理气,协助白豆蔻畅中。白通草、滑石淡渗利湿,协助薏苡仁渗下。竹叶可轻清宣透郁热。其组方立意,正是叶天士『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近时杏、朴、苓等类』的体现。成肇仁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藿香芳香化湿醒脾,茯苓、车前草健脾化湿利水。

三诊时患者诉小便不利已明显改善,故效不更方,原方续进7剂巩固疗效。

成肇仁指出〖伤寒论〗乃方书之祖,也是中医临床的根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历史条件多有发挥,在临证过程中不可『厚此薄彼』,盲从经方。须辨其疾病的本质,灵活处方用药。(田晓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覃冒 發表於 2025-5-18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成肇仁教授治疗小便不利经验评析

小便不利一证,自古医家论述颇丰,其病机涉及三焦气化、膀胱开阖、水湿代谢等多重环节。成肇仁教授以经方为根基,结合时方化裁,辨证精准,用药灵活,今就其治验略陈管见。

一、病机辨析:三焦与膀胱气化失司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小便不利之因,总归三焦气化失职,膀胱开阖失常。罗天益《卫生宝鉴》分三端论治:一者津液偏渗肠胃,治宜分利;二者下焦湿热壅滞,法当渗泄;三者脾胃气滞,需顺气通调。此案患者初诊见小便量少、下肢水肿、苔黄腻,显系水湿内停兼气化不利,故成教授首投五苓散加人参(春泽汤意),旨在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然疗效不显者,盖因未彻湿热胶结之机。

二、辨证转方:湿热困阻三焦之治
二诊时,患者水肿虽退,然嗜睡、苔腻依旧,此乃湿热弥漫三焦之象。《温病条辨》言:“湿聚热蒸,蕴于经络。”成教授遂易方为三仁汤加减,佐以淡渗清利之品。方中杏仁开上焦肺气以启水之上源,白蔻仁、厚朴、半夏宣化中焦湿浊,薏苡仁、通草、滑石、车前草导湿热下行,更入藿香芳化醒脾,淡竹叶清心导赤。全方紧扣“分消走泄”之法,使三焦气畅湿去,故小便自通。此辨证之精妙,正合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旨。

三、经方与时方的融合智慧
成教授初诊用五苓散,乃遵《伤寒论》太阳病蓄水证之治;二诊转投三仁汤,则承吴鞠通治湿热之思路。此案启示:经方与时方非对立,而当因证制宜。若执守一方,难免胶柱鼓瑟。如《金匮要略》治“小便不利”有栝楼瞿麦丸之润燥、蒲灰散之化瘀,皆示人法无常法。成教授二诊之变,正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典范。

结语
小便不利虽为局部之症,实关全身气化。成肇仁教授之治验,既显经方之严谨,又彰时方之灵动,更重天人相应(如长夏湿土主令之考量)。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明辨病机,方能效如桴鼓。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以经典理论为纲,结合案例解析成教授辨证思路,强调“病机-方药”对应关系,并突出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精髓。
jsj9bczf 發表於 2025-6-1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成肇仁教授治疗小便不利经验评析

小便不利一证,自古论述颇丰,其病机涉及三焦气化、膀胱开阖及水液代谢之失调。成肇仁教授以经方为基,参合时方,辨证精准,用药灵活,今就其治验略陈管见。

一、病机探微
《内经》明言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二者共司水液代谢。小便不利之因,大抵可分三类:
1. 气化失司:如太阳蓄水证,膀胱气化不利,水停为患,五苓散主之;
2. 湿热壅滞:湿热胶结三焦,水道闭塞,如猪苓汤证、三仁汤证;
3. 阳虚水泛:少阴真武汤证,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成教授首诊取五苓散加人参(春泽汤意),意在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然患者湿热胶着,单以温化难奏全功,故初效不显。

二、辨证转方之妙
二诊时,成教授察时令(长夏)、辨地域(武汉多湿)、参舌脉(苔黄腻、脉弦细),断为湿热困阻三焦,遂易方为三仁汤合茯苓车前草等。此方契合吴鞠通“治湿不远温”之旨,以杏仁开上焦、蔻仁畅中焦、薏苡仁渗下焦,佐滑石、通草、竹叶清利湿热,更入藿香芳化醒脾,车前草导湿下行。全方宣上、运中、渗下,三焦分消,故水肿退而小便利。

三、经方与时方之融通
成教授之治,体现了“病机为纲,方证相应”的思维:
首诊宗《伤寒论》五苓散法,然未拘于原方,加人参助气化,暗合春泽汤补泻兼施之妙;
二诊援引温病学派三仁汤,针对湿热弥漫三焦之机,辅以淡渗清利之品,可谓“经方为体,时方为用”。

四、临证启示
1. 辨病机需重时空:长夏湿盛,地域多湿,湿热为患尤多,治当因时因地制宜;
2. 治湿当分三焦:湿热为患,需明辨病位,上焦宜宣、中焦宜运、下焦宜渗,不可一味利尿;
3. 经方时方互补:经方长于架构,时方精于调畅,二者结合,可拓宽辨证视野。

成教授此案,由气化不利转至湿热分消,展现了中医辨证之动态思维与方药之圆机活法,堪为后学典范。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