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1|回覆: 2

[醫藥臨床] 三病圍困醫巋然

[複製鏈接]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武漢素有『火爐』之稱,今年高溫雖姍姍來遲,但持續不去,為濕熱體質者的發病創造了肥沃的土壤。81歲的梅老太就不幸中招了。2個月前便開始持續低熱,1個月前開始大便日數十行的暑瀉,長達15年的肺氣腫近1個月也內頻繁發作,兩個月內三進醫院。第三次入院7天後,因實在無法忍受插管帶來的痛苦,自拔輸液管,並哭喊:『再插管,我就不活了』。醫護人員及家屬經反覆勸說無效,只能讓她出院。

人是出院了,但梅老太喘未平,燒未退,瀉依然,氧氣難離身。其子經打探,於2019年7月13日下午帶老人來診所看病。

刻診:喘氣,但未見肺氣腫患者常見的桶狀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形體瘦弱的駝背老太。為患者切脈未及兩分鐘,患者即示意其女幫忙戴氧氣罩。語音低微、斷續,訴頭頂疼痛,胸悶,自覺氣不通,睡眠時易驚醒,久行則腰部不適,大便每日數十行已1月余,質稀,納可,飲水多則尿多,尿色微黃,夜尿3~4次,體溫38攝氏度,住院期間因服藥及輸液導致兩足浮腫較劇,脈細,舌邊紅,苔白厚稍膩,中部微黃。從患者年逾八十、久病、重病、形體消瘦的情況看,貌似虛證,實偏實證,即『至虛有盛候』。辨證為肝腎陰虛,脾胃濕熱。治宜滋養肝腎,開降濕熱。方投一貫煎、甘草瀉心湯合香連丸加味。

處方:生地黃15克,當歸10克,北沙參10克,川楝子8克,麥冬10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5克,法半夏10克,川黃連16克,黃芩22克,黨參10克,乾薑6克,大栆15克,廣木香10克,柴胡10克,杏仁10克,白茅根20克,防已10克,神曲10克,吳茱萸6克,砂仁8克,制附片6克。7劑。代煎21包,每天3次,每次1包,飯前或飯後1小時飲服。

7月20日下午,突見患者自行步入診室,精神好轉,喘氣大減,未配戴氧氣罩。大便每日僅5~6行,量極少。睡眠好轉,入睡稍難。有輕微低熱,面部微腫,兩足仍腫甚,手顫多年,納佳,脈略數,舌邊紅,苔黃厚。守上方,加白蔻仁8克,炒棗仁15克,制附片加至10克。7劑。煎服法同上。

按:喘氣、低熱、暑瀉是患者的3大症狀,表現有異,但均病在脾胃。從脈細、苔白厚稍膩、中部微黃看,確定為脾濕胃熱。脾胃濕熱波及於肺,致肺失清肅而喘;濕熱久蘊影響營衛的生成、輸注,故見低熱;濕熱導致脾胃運輸太過而大便日數十行。故投甘草瀉心湯辛開苦降,釜底抽薪,肺氣肅降則其喘自平。一貫煎養肝腎之陰。脾胃病實肝即治『克我』之髒,脾胃病實腎即治『我克』之髒。柴胡、黃芩濃縮小柴胡湯方意,利膽以助脾之正常輸運。重用黃連,合廣木香組成香連丸清熱燥濕,行氣止瀉。杏仁、白茅根、防己、神曲宣肺降氣、化濕和胃。複診時療效明顯,故加白蔻仁以盡除其濕,炒棗仁助其睡眠,制附片加至10克,以體現『善補陰者,以陽中求陰』。診病似打仗,用藥如用兵。『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不怕患者年高體弱,不恐患者久病纏身,坦然面對,認真辨證,精準施藥,故效如桴鼓。

2019年9月6日,梅老太79歲的表弟來就診。患者低熱多年,每日於下午兩點開始,還有嘔吐、口乾、口苦症狀,脈弦,屬於典型的少陽證。此低熱為膽經不利所化。從身脹、惡寒、背部及頸部發脹看,為脾虛濕犯,脾不能主肌肉且肺衛不固,故合用五苓散,健脾利濕,發汗解表。藥至7劑而熱退。(陳國權 陳旭 邱一吾 張勇 陳麗霄)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M)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4-16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交蒸三病纏 扶正祛邪顯醫功——梅老太濕熱證治驗析微】

案中八旬老嫗,暑月三病交攻,實為濕熱困脾之典型。細究其證,雖表象羸弱似虛,然舌脈俱顯濕熱蘊結之實,正合【景岳全書】"大實有羸狀"之論。今試析其證治樞要,以彰中醫辨證之精微。

一、病機鈎玄:三症同源責之脾胃
患者喘、熱、瀉三症看似各有所主,實則同出中焦濕熱一源。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胃失和降則郁而化熱,濕熱膠着如油入面。上蒸於肺則喘逆不止(肺氣腫頻發),外蒸肌表則低熱纏綿(持續38℃),下迫大腸則暴注下迫(日瀉數十行)。此即【溫熱論】"濕溫病,脈濡細而數,舌苔白膩帶黃"之明證。

二、方藥析義:三法並舉標本兼顧
1. 甘草瀉心湯為君:取黃芩、黃連苦寒降火(黃芩用至22克),佐乾薑、半夏辛開痞結,暗合"通因通用"之旨。尤妙在重用炙甘草15克,既緩急迫之瀉,又制苦寒傷胃。
2. 一貫煎為臣:生地黃、枸杞滋腎水,沙參、麥冬潤肺金,川楝子疏肝鬱,恰應"治脾胃必先安五臟"之訓。
3. 香連丸為佐:木香醒脾,黃連厚腸,更入防己、白茅根導濕熱從小便出,體現"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則。

三、轉機探賾:氣機得暢三焦乃通
二診症減過半,尤以撤除氧罩為要。此非獨藥力之功,實因方中柴胡、杏仁一升一降,重啟氣機升降之樞。附片由6克加至10克,取"益火生土"之意,與大量苦寒藥相反相成,深得反佐配伍之妙。

此案啟示有三:首辨虛實真偽,次明標本緩急,終須動態調方。老人久病雖現"至虛"之象,然舌紅苔黃、脈數溲赤,濕熱實證昭然。醫者不惑於表象,以"瀉心"法直搗病所,佐以滋養柔肝,終使沉疴得起。可見中醫辨證之要,在於把握病機本質,非徒執症狀表象而已。
oppyz 發表於 2025-4-29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交蒸三症並治案析微】

梅氏案乃典型長夏濕熱困脾、三焦氣化失司之候。患者年逾八秩而見喘、瀉、熱三症纏綿,實為標本虛實交錯之複雜病機。今試析其要:

一、病機樞要
患者形體羸弱而苔厚膩、脈細數,恰合【內經】"大實有羸狀"之論。肺氣腫病史十五年,今復感暑濕,形成上焦痰熱壅肺、中焦濕熱困脾、下焦腎不納氣之三焦同病格局。其大便日數十行而反納佳,正是【溫病條辨】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之象,濕熱下注大腸而胃氣未敗之徵。

二、方藥精義
1. 甘草瀉心湯為君,取法【傷寒論】"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之治。方中芩連用量獨重(黃連16克、黃芩22克),乃因患者濕熱膠着非重劑不能開泄。佐乾薑6克斡旋中焦,暗合"火郁發之"之旨。

2. 一貫煎柔肝養陰,妙在川楝子8克與枸杞15克相配,既制肝橫又防燥藥傷陰。患者手顫多年乃肝風內動先兆,此方預培水涵木之功。

3. 佐使諸藥尤見匠心:白茅根20克與防己10克相伍,通利三焦水道而不傷正;制附片由6克增至10克,取"少火生氣"之意以助氣化;砂仁8克芳香醒脾,正是葉天士"醒胃必先制肝"之法。

三、轉機析理
二診見患者棄氧自立,此乃中焦氣機得旋之兆。然足腫未消而苔轉黃厚,提示濕熱未淨而陽氣未復。加白蔻仁8克宣化上中二焦,炒棗仁15克安魂定魄,正合【千金要方】"大病瘥後,虛煩不得眠"之治。

此案啟示有三:首辨虛實真假,老年病患不可概作虛證;次重氣機升降,濕熱證當以開通為要;末察臟腑生克,治脾胃必調肝腎。所謂"治病必求於本",於此案可窺一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