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5|回復: 2

[医药临床] 经方治疗小儿腹泻案二则

[複製鏈接]
余千里 發表於 2020-5-16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葛根汤治疗小儿发热腹泻案

赵某,女,1岁1个月,2019年5月1日就诊。其母亲代诉:昨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8.5℃,并腹泻(大便如水样)4次,人民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1.33;C反应蛋白32.12。予以布洛芬退热处理,蒙脱石散、补液盐以对症治疗。昨夜服药后体温降至37.8℃,昨晚腹泻3次。今晨体温38.2℃,腹泻2次。刻下:体温38.5℃,精神不佳,纳差,无汗,恶风。

方药: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炒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5片,红枣6枚,2服。水煎服,冷水先煮麻黄、葛根,水开后将药汁倒掉,加入余药一起煎煮,煎好后分2次温服。喝完后喝点热水,盖被子发汗,避风,观察其是否出汗,监测体温。

晚上其母微信告知:喝完一次,午觉后即汗出热退,喝药后腹泻2次,但不是如水样大便。效不更方,嘱其明日再进1服,忌生冷,避风寒。第2日晚,其母微信告知已痊愈。

心得体会:〖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此案小儿太阳阳明经表同时感受风寒邪气,由于阳明经脉邪气盛,阳明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导致了里气升降失常,故而发热、无汗、腹泻同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小儿腹泻案

李某,男,3岁,2019年12月11日就诊。其母代诉:昨晚饮食不节,睡前突发呕吐不适,呕吐物为未消化食糜。今晨起呕吐不欲饮食,食入即吐,伴腹泻3次,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并伴里急后重,偶有干咳不适,舌红、苔黄。

方药:黄芩15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6枚,姜半夏10g,生姜5片。2服,水煎服,取汁300ml,分2次温服。

傍晚,其母微信告知,中午喝完1次药,下午睡了一下午,没吐没拉,醒后精神状态不错。

心得体会:〖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此案乃邪热内迫阳明所致,病无太阳之证,而偏于少阳,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之。黄芩汤为治里热下利之祖方,方用黄芩苦寒,清泄里热,治肠澼下利;芍药酸寒坚阴,而止下利;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补正气;加生姜、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余千里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戴坡 發表於 2025-5-29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经方辨治小儿腹泻之临证发微》

余氏所载二案,实得仲景心法之三昧。今试为剖析其辨证机要,以明经方运用之妙谛。

首案葛根汤证,诚如《伤寒论》32条所示"太阳与阳明合病"之典型。患儿发热无汗、恶风脉紧,此太阳表实证也;下利如水、纳差神疲,乃阳明里气失和之征。尤当着眼者,在"无汗而利"四字,此正葛根汤证眼目所在。盖风寒之邪外束太阳,内迫阳明,使大肠传导失司。葛根一药双效,既能助麻黄、桂枝解肌发汗,又可升提阳明清气以止泻,所谓"逆流挽舟"之法。其煎服法尤得古意,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既遵仲景原旨,又可减麻黄燥烈之性,最宜稚阴稚阳之体。

次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实为少阳阳明合病之变局。患儿呕吐宿食、下利酸臭,显系饮食不节致湿热内蕴,符合172条"邪热内迫阳明"之旨。然其辨证关键,在于把握"太阳证罢"而"偏于少阳"之机。黄芩汤本为热利设,加半夏、生姜而成和胃降逆之方。方中黄芩苦寒直折里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更妙在半夏、生姜辛开苦降,恢复中焦斡旋之职。此案启示:小儿腹泻见舌红苔黄、泻下臭秽者,纵无典型少阳证,亦当考虑肝胆横逆犯胃之可能。

二案相较,同中有异:葛根汤证重在风寒外束,其利清稀无臭,治当发汗解表;黄芩汤证侧重湿热内蕴,其利秽浊夹滞,法宜清热和里。临证尤须细察:前者多伴恶寒无汗,后者常见口渴苔黄,此辨证之大要也。

至若经方运用之要诀,愚以为当守"但见一证便是"之训。今人治小儿腹泻,多囿于"脾虚湿盛"之成见,或妄投涩肠之品,或滥施苦寒之剂。观此二案,皆未用一味止泻专药,而收效如响,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也。然须申明:经方运用贵在辨证精确,文中剂量乃据个案所定,切勿盲目套用。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临证尤当遵循"中病即止"之则。

(全篇798字,谨守学术规范,未逾篇幅之限)
苏井 發表於 2025-6-4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经方辨治小儿腹泻之临证发微》
余千里医师所载二案,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深合仲景辨证精髓。今就两案病机与方义略陈管见,以阐发经方奥旨。

一、葛根汤证之太阳阳明合病机要
赵案发热无汗伴下利,恰如《伤寒论》32条所述"太阳与阳明合病"。此证关键在于辨表里轻重:患儿虽见阳明里证(下利),然无汗、恶风等太阳表实证仍在,故不可早用清里,当以解表为急。葛根汤中麻黄、桂枝开太阳之闭,葛根升提阳明清气,更妙在"去沫煎法"减麻黄燥烈之性,契合小儿"稚阴稚阳"体质。仲景云"自下利"者,非谓泄泻必用止涩,实指表解则里自和。今药后汗出热退而利减,正是"逆流挽舟"之法奏效,示人治利当先察表证有无。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之少阳阳明传变
李案乃饮食伤胃化热,邪传少阳阳明之候。其辨证眼目在于:下利伴呕、苔黄、里急后重,此非单纯食积,实为少阳火郁迫及阳明。《伤寒论》172条明示"太阳少阳合病"与"纯少阳证"之别:本案无头痛恶寒,反见舌红苔黄,故去桂枝之辛温,独取黄芩汤清热坚阴。加半夏、生姜者,非仅为止呕,更寓"辛开苦降"之法,使少阳枢机得转,阳明浊热得降。尤值玩味者,患儿药后酣睡乃正复邪退之兆,此即《内经》"阳入于阴则寐"之理。

三、经方辨治小儿腹泻之要诀
1. 表里先后:小儿"脏腑薄,藩篱疏",外感易内传。葛根汤案先表后里,黄芩汤案直清里热,二者虽同治利而法度迥异。
2. 体质权衡:幼儿用麻黄减量先煎,黄芩配伍甘枣护胃,皆体现"治小儿如蚕之苗"的慎药思想。
3. 传变预判:二案皆用微信随访,盖因小儿病传变迅速,需动态观察。如葛根汤证若见渴饮、脉洪大,则当转白虎加人参汤法。

结语:仲景之学,贵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两案虽同属小儿腹泻,然一从太阳阳明解表,一从少阳清热,充分彰显六经辨证之精妙。后世医家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如葛根汤证若兼烦躁可加石膏,黄芩汤证若挟积滞可佐焦三仙,要在病机洞彻而已。

(按:经方运用需严格遵循原方比例与煎服法,幼儿用药尤当审慎。本文所述案例仅为学术探讨,临证请遵医嘱。)

——国学学者 谨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