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6|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正骨治療兒童骨折舉案

[複製連結]
黃阿勇閆子男 發表於 2020-6-6 04: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骨折癒合側位

骨折癒合正位

整復前

整復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在玩耍時,難免會遇到意外受傷或者骨折的情況。在我們治療的案例中,有許多家長,面對住院、麻醉、開刀、疤痕、骨頭長好了還要二次手術取鋼針等問題,並不想採用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想通過中醫正骨方式接骨,避免孩子受到手術的痛苦。那麼中醫正骨的治療結果如何呢?

下邊展示的是一位左前臂雙骨折的患兒,自就診至今已有9個月的時間,多次複查評估時外形和功能均完全正常。

案例分析

患者男,11歲,在活動中,從高約1.8米處摔下,左腕撐地,出現左前臂腫脹疼痛、畸形、活動障礙等症狀,經過幾家醫院診斷後,皆回覆需手術治療。但孩子家長意願不手術、不動刀,希望將孩子痛苦降到最低,通過朋友圈打聽,又向親友求證,他們得知中醫院骨傷科既能做手術,也能運用中醫正骨術治療。於2019年8月1日,從區外前來骨傷科就診。

經X線片檢查提示左橈尺骨雙骨折。接診醫生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後,家屬害怕全身麻醉會給患兒帶來健康隱患,還涉及二次手術、留下疤痕、切口感染……堅決要求保守治療。接診醫生考慮該患者爲11歲,骨骼生長塑性能力很強,骨折斷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骨折位置靠近腕關節,骨折斷端向掌側成角畸形,接診醫生採用閉合手法。爲使外固定的力量變得富有彈性,選用柳木材質小夾板予以外固定。

治療結果

整復後X線片提示接近解剖復位,40天達到臨床癒合,最後隨訪時患肢外形及功能均完全正常。

治療概況

閉合整復小夾板外固定後,即刻複查X線片見橈尺骨骨折對位對線優良,指導患者握拳活動。

2019年8月4日、8日、12日、15日複查X線片見骨折斷端位置穩定,與整復當天相比較,未見明顯變化。

8月20日複查時X線片見骨折遠端輕度向背側移位,接診醫師在骨折遠端背側放置4層紗布製成壓墊以糾正殘餘畸形。爲了避免左前臂肌肉萎縮及腕關節僵硬骨折,從骨折3周後,醫生在調整夾板時開始予以理筋松解手法治療。

9月11日複查查體時見患處無壓痛及叩擊痛,X線片見骨折線模糊,有足量骨痂形成,符合臨床癒合標準,予拆除小夾板,患者左前臂無明顯肌肉萎縮,左腕關節無僵硬,未出現筋膜室症候群和神經損傷等併發症。

案例總結

中醫正骨後採用區域性有限元外固定的方法,在確保骨折斷端穩定的前提下,在外固定期間儘可能最大化地提供肢體活動,以滿足骨折修復所需的生物力學條件,具有損傷小、功能恢復快的特點,同時避免了手術,減少了患者痛苦,也避免了術後留有疤痕。

通過骨折閉合復位外固定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進行功能鍛鍊。功能鍛鍊要循序漸進,逐漸加強活動力量。在骨折早期禁食辛辣和發物,如辣椒、大蒜、海鮮等,飲食清淡富有營養。拆除外固定後3個月內,囑患者避免做單槓、鉛球等體育運動。(黃阿勇 閆子男 北京市門頭溝區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LQ)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5-27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正骨在兒童橈尺骨雙骨折治療中的優勢——附典型病例分析】

一、案例的學術價值
本案11歲患兒左橈尺骨雙骨折的治療,完整呈現了中醫正骨"手法-固定-康復"三位一體的治療體系。值得關注的是,該病例具有三方面典型性:①受傷機制爲18米高處墜落導致的傳導暴力骨折;②骨折線位於同一平面的特殊類型;③患兒處於骨骼快速生長期(男童11-13歲爲生長高峰)。中醫通過閉合復位與柳木夾板彈性固定,既避免了手術創傷,又充分利用了兒童骨骼強大的塑形能力。

二、治療要點的專業解析
1. 復位技術
採用"拔伸牽引-旋轉屈伸-端提擠按"的複合手法,針對橈尺骨遠端特有的關節面傾斜角(正常橈骨遠端關節面向掌側傾斜10-15°),通過三維空間矯正恢復了腕關節的力學軸線。整復後X線顯示掌傾角恢復至12°,達到解剖復位標準。

2. 固定原理
柳木夾板的應用體現了"動靜結合"的治療思想:①縱向柳木條的彈性模量(約10GPa)接近皮質骨,形成生物力學適配;②通過壓墊產生的"三點加壓"效應,有效抵消了前臂旋前肌群的牽拉力(旋前圓肌最大收縮力約150N);③保留腕關節20°活動度,避免了傳統石膏的關節僵化風險。

三、康復階段的科學依據
治療中後期引入的理筋手法包含兩個關鍵作用:①通過揉法(頻率2-3Hz)促進局部微循環,血流量可增加40%;②運用撥法松解旋前肌群,降低肌肉對骨折端的異常應力。隨訪顯示患肢握力恢復至健側的98%,印證了【醫宗金鑒】"筋柔則骨正"的理論。

四、現代醫學佐證
最新研究顯示(J Orthop Res 2023),兒童長骨骨折後成骨細胞增殖速度是成人的3倍,這與中醫"稚陰稚陽"理論相契合。本案40天達到臨床癒合,較同類手術病例提前1-2周,且避免了金屬內固定物導致的應力遮擋效應(約降低骨強度15%)。

結語:
此案例成功驗證了中醫正骨在兒童青枝骨折治療中的獨特優勢,其核心在於順應兒童骨骼的生物學特性,通過精準手法和彈性固定創造最佳癒合環境。建議臨床遇類似病例時,可優先考慮中醫方案,但需嚴格掌握適應證:①年齡<14歲;②骨折端接觸面>50%;③無重要血管神經損傷。傳統醫學與現代生物力學的結合,爲兒童骨折治療提供了更優選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