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8|回復: 0

[医药临床] 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

[複製鏈接]
刘立红 發表於 2020-6-12 0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急性荨麻疹虽然发作严重,但是因为有明确致病因素,或饮食导致,或接触外界环境因素引起,因此去除病因并经过适当对症治疗后一般都能很快治愈。但是一些慢性荨麻疹患者,没有明确病因,经年反复发作,这个时候主要考虑体质因素,正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我们就需要从内而治,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考虑阳虚正气不足。笔者治疗一例顽固性荨麻疹和湿疹患者就是以五苓散加减而治愈。

患者女性,50岁。患慢性荨麻疹、湿疹,近3年反复发作。急性发作严重时,西医用输液和口服抗过敏药物可以控制,但是慢性发作几乎没有停止。皮肤红疹,瘙痒夜晚加重,影响睡眠。来诊前在某皮肤研究所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和湿疹,开中药和3种西药,连续服用2个月,服药期间可控制,但是停药即发。

患者以前中药处方,以祛风止痒药物为主。虽然有效,暂时疗效不巩固。患者来诊的时候,看见她双眼睑浮肿样,经询问得知她一直以来眼睑反复发肿,而且四肢也反复发肿,但是不发热不痛。患者时觉胸闷,呼吸困难,时恶心反胃。但是经检查心电图、肺部CT无阳性结果,胃镜提示慢性胃炎。患者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腻,大便不畅,小便微黄,脉弦滑数。综合患者四诊资料可知:患者眼睑及四肢水肿,舌苔白腻,都提示水饮内停;肺气不宣,故时觉胸闷,呼吸困难;湿邪碍胃,故时有恶心反胃;湿邪浸渍肌肤,遇风邪发为荨麻疹和湿疹。故治疗需要温阳化饮,健脾宣肺,祛风化湿。处方以五苓散加减如下:桂枝9g,白术15g,茯苓30g,泽泻12g,猪苓9g,杏仁9g,炙甘草6g,法半夏9g,炒蒺藜9g,地骨皮20g,黄芪20g,防风9g,路路通12g。方中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杏仁宣降肺气,黄芪、防风益气固表、祛风除湿;炙甘草、半夏健脾燥湿,炒蒺藜、路路通祛风止痒;地骨皮泻热止痒。一诊10剂药,因为患者仍然在服用皮肤研究所的西药故未开西药。

10天后二诊:患者诉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服药期间西药服完,只是单独服用中药,感觉效果明显。以前服用中药,必须加上西药才能控制住。现在最后几天只是单独服用中药,但是荨麻疹减轻,皮疹逐渐消失。要求继续巩固治疗。原方再开10剂。

10天后三诊:患者眼睑水肿明显消失、肢体水肿也好转。患者诉荨麻疹几乎未再发作,湿疹也逐渐好转,晚上皮肤几乎不再痒,睡眠也好转。继续服中药10天。患者诊疗期间,一直单独服用中药,未再服用西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本例患者患慢性荨麻疹和湿疹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疗效不佳。笔者抓住患者眼睑浮肿和肢体水肿的特点,从利水饮入手,以五苓散加减得以痊愈。可见治疗需要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收到佳效。(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付巧 發表於 2025-7-8 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之临证思辨》

慢性荨麻疹、湿疹之顽疾,虽形见于皮毛,实根于脏腑。本案以五苓散加减取效,正合《内经》"饮发于中,形见于外"之旨。今就病机与方义析之如下:

一、病机探赜
患者眼睑四肢浮肿、苔白腻,此《金匮要略》所谓"水走皮肤"之象;胸闷喘满乃水饮射肺之候;恶心反胃系湿浊困脾之征。其病机核心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外泛肌肤,遇风则发为瘾疹。细究其因,实由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兼太阴脾失健运所致。正如《伤寒论》第71条云:"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二、方药解析
处方以五苓散为君,取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共奏"启闸泄壅"之功。佐以杏仁开提肺气,取"提壶揭盖"之意;黄芪、防风组成玉屏风散之意,固表御风;半夏和胃降逆,蒺藜、路路通祛风止痒,尤妙在地骨皮一味,既清血分伏热,又制桂枝之温燥。全方融温阳化气、健脾利湿、宣肺祛风于一炉,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

三、治疗启示
1. 治风先治水:本案突破常规祛风止痒套路,从水饮论治,印证了《医宗金鉴》"水湿为患,其变百端"之说。
2. 整体调摄: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水津四布,皮毛得养,则风邪自熄。
3. 标本兼顾:既用五苓散治本,又佐祛风药治标,体现"间者并行"的治疗原则。

四、临证要点
1. 辨证眼目:眼睑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为使用五苓散重要指征。
2. 加减法度:若湿热偏重可加茵陈、栀子;血虚风燥可合四物汤。
3. 调摄禁忌:治疗期间需忌生冷、慎风寒,配合适度运动以助阳气升发。

此案启示:慢性皮肤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唯有溯本求源,方能根治。五苓散之妙用,不仅在于利水,更在于恢复人体气化功能,此即《伤寒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之深意。学者当于此类验案中,细悟中医"治病求本"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