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5|回覆: 3

[醫藥臨床] 武維屏治療肺系疾病經驗

[複製連結]
任傳雲弓雪峯 發表於 2020-6-15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從醫五十餘年,在中西醫學術界頗有影響,提出『抓(主症)』『觀(次症)』『顧(兼症)』『依(舌脈及理化檢查)』『定(中西醫診斷)』『明(證候)』『知(病位、病性、病機轉化、病勢發展)』的中醫臨證思維,臨床用藥少而精,療效顯著。武維屏在肺系疾病的診治上,形成了獨特的學術觀點和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肝論治哮喘』即是其學術特色的代表,三期分證法治療激素依賴性哮喘、益氣活血化痰法治療肺脹、益肺腎化痰瘀通肺絡治療肺間質纖維化、清化通調法治療支氣管擴張、消補通調法治療肺癌、三陽合治治外感發熱等學術觀點均受到界內醫家的重視和推崇。自上世紀80年代起即對胸內結節病進行系統論述,提出了辨證論治要點,近年來,又提出預防『結癌轉化』的觀點。現將武維屏的主要學術思想分享如下。

調肝理肺法治療支氣管哮喘

武維屏首倡『從肝治肺』理論,強調肝肺生理相關,病理相因,提出了『調肝理肺法』治療哮喘的學術觀點,及哮喘『未發扶正益脾腎,既發祛邪理肺肝』的治則。臨床治療時,重視氣機升降理論在肺系疾病的運用,其中既包含了肺臟本身氣機宣降的調理,也包含了肝肺、肺腎、脾胃、肺腸氣機的調理,宗旨是以通為用,以平為期。

對於激素依賴型哮喘,武維屏認為病機屬本虛標實,臨床見證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提出從補腎、調肝、健脾、理肺四法論治,並依據撤減激素不同階段的證候特點進行規範化治療。應用大量激素時,哮喘多表現為陰虛火旺、痰熱內蘊,治宜滋陰降火、清熱化痰、降逆平喘;激素撤減中,多表現為陰陽兩虛、寒熱錯雜、痰瘀互結,治宜調補陰陽平衡、活血化痰、降逆平喘;撤減激素後,多表現為腎陽虧虛、氣血失和、氣機不暢,治宜溫腎陽、和氣血、暢氣機。由於激素的大量和長期應用,干擾了體內陰陽平衡,故調整臟腑陰陽平衡是治療激素依賴性哮喘的關鍵,可選用烏梅丸加減。烏梅丸集酸苦辛甘於一方,寒熱並用,氣血雙調,標本兼顧,臨床加減運用,可調理陰陽、寒熱、虛實之錯雜,酸收之長有斂肝息風的妙用,可謂圓機活法,獨闢蹊徑。

益氣活血化痰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綿長,症狀複雜,隨着病情進展,咳、痰、喘表現各有側重。其中,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臨床表現。

武維屏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概括為喘、咳、痰、滿、悸、腫、紺、熱、昏、痙、血、脫十二個症狀,提出病機要點為氣虛、血瘀、痰阻,閉郁肺絡,其中,氣虛為本,血瘀、痰阻為標。她認為久病肺虛是此病形成的基礎,反覆感受外邪為病情加重的關鍵,痰濁瘀血是主要病理產物,五臟虛損是晚期病機的根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展到最終階段,本愈虛,標愈實,痰瘀壅盛,五臟衰敗,治療當標本同治。武維屏倡導以『益氣活血化痰法』為大法,認為對於表現為喘的患者,須從痰喘、悸喘、腫喘、紺喘辨治。

益肺腎化痰瘀通肺絡治療肺間質纖維化

武維屏認為,肺間質纖維化病名當有『肺痿』『肺痹』兩元論。『肺痿』言肺之痿弱不用,屬本虛;『肺痹』言肺為邪氣痹阻,屬邪實。臨床中,痿中有痹,痹中有痿。肺外疾病和化學藥物導致的肺纖維化以『肺痹』命名,如狼瘡肺、類風濕肺、胺碘酮等藥物性肺纖維化等;將呼吸系統疾病發展導致的肺纖維化以『肺痿』命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的肺纖維化、放射性肺炎後肺纖維化等。

武維屏認為肺間質纖維化病因可由外邪引起,也可由內傷產生,內外合邪更為多見。感受外邪者,無非六淫邪氣或理化毒氣;傷於內因者,無非內生之濕、水、飲、痰、瘀血、熱毒痹阻肺絡。此病病機為內外合邪,正虛邪實,互為因果,因實致虛、因虛致實,實者更實、虛者更虛,終致五臟衰敗。病性當於寒熱虛實中求之,肺脾腎氣虛、陰虛或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為本虛一方,痰濁(痰飲及痰熱)、瘀血為其標實一面,故立益肺腎、化痰瘀、通肺絡的治療大法。

清化通調治療支氣管擴張症

支氣管擴張是臨床常見病,武維屏將其中醫病名定為『小肺癰』『肺絡癰』。認為此病病因多為稟賦不足或邪氣傷肺,致肺絡受損或致氣陰兩傷,病機以虛、痰、瘀、熱為要,急性發作期重在痰瘀熱壅,遷延期重在虛、痰、瘀,可參照肺癰辨證論治,提出『清』『化』『通』『調』為支氣管擴張症治法之綱。

『清』,即清熱,依病期及主證不同,又分為清實熱和清虛熱,清實熱又可分為清肺熱、清肝熱和清胃熱;『化』即化痰和化瘀,化痰又分為化濕痰、化熱痰、化寒痰、化燥痰和化頑痰,化瘀則分為活血化瘀法和養血活血法;『通』是指通肺氣、通肺絡、通肺腑;『調』即調和表裏、調和氣血、調和臟腑。此外,還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急性發作期以清、化為主要治法,常用蔞芩止嗽煎加減。正如喻嘉言【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所說:『凡治肺癰病,以清肺熱、救肺氣,俾其肺葉不致焦腐,其生乃全,故清一分肺熱、即存一分肺氣,而清熱必須滌其壅塞,分殺其勢於大腸,令穢濁膿血日漸下移為妙。』

化痰散結活血通絡治療肺結節病

結節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腫性疾病,常侵犯肺、雙側肺門淋巴結、眼、皮膚等器官,胸內侵犯率高達80%~90%,通常把肺部表現稱為『肺結節病』或『胸內結節病』。肺結節病隱襲起病,易由外邪觸發,多為虛實夾雜或本虛標實之證,主要病機為痰瘀互結,病位在肺,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納為痰瘀證、肺熱證、肺虛證、五臟氣血陰陽失調證等。分證治療時,可將肺結節病分為4型辨治。

陰虛痰火型,以養陰清肺,化痰散結,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熱毒壅肺型,治以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方選清瘟敗毒飲加減;氣滯痰瘀型,治以理氣化痰活血,方選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或血府逐瘀湯;氣虛痰瘀型,治以益氣健脾,化痰活血,方選當歸芍藥散合補陽還五湯。

三陽合治外感發熱

武維屏治療外感發熱善用六經辨證,認為外感高熱、邪從熱化、三陽合病證多見。外邪由表入裏時,經太陽、少陽、陽明經傳變,易於出現合病或並病,表現為惡寒發熱、肢體酸痛等太陽證,又有口苦、咽乾等少陽證,還兼有大渴、大便乾結等陽明證。武維屏認為少陽為樞,樞機通利則邪易外達,故提出『治從三陽,三陽合治,少陽樞機為要』的治療大法,依據太陽、少陽、陽明見證的多少而權衡施治。臨床多選用柴胡劑為主方,外散太陽常合用荊芥、防風或桂枝湯;內解陽明則配合石膏、知母而成柴胡白虎湯;大便乾結選擇大柴胡湯;咽痛常合銀翹散;若夾濕邪,可加用芳香化濕、苦溫燥濕,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佩蘭、蒼朮、茯苓等,若有濕熱,常加竹葉、滑石等引熱從小便出;熱結旁流,可合用葛根芩連湯,辨證臨床應用,往往獲得佳效。

消補通調從肝論治肺癌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武維屏認為,肺癌是痰瘀蘊毒結滯成積,停留於肺的疾病,病位在肺,與五臟相關,尤其與肝關係密切,病機為虛、氣、痰、瘀、毒,有消、補、通、調四治法。她臨證選方擇藥重視從肝治肺,強調除痰消積當以治氣為先,理氣重肺肝;姑息治療、整體調養不能離肺肝;消、補、通、調治氣、血、痰,關鍵在肺肝。治療肺癌,祛邪扶正是原則,辨證論治是基礎,辨證辨病相結合、對症治療是前提,抗病延壽是目的。

武維屏認為,重視肺部結節的中醫治療,對於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第一,了解西醫動態,明標準,識風險,旨在西為中用。第二,對肺部結節的中醫認識,提出:①看局部,觀整體,解析病因病機;②消結節、重證候,詳於辨證論治;③立治法,舉綱要,重在標本同治。

肺部結節常見的六個證候為:風火痰瘀證,治以祛風清熱散結通絡,方選自擬風翹陷胸湯;氣滯痰瘀證,治以理氣化痰散結通絡,方選自擬四逆葦莖湯;陰虛痰瘀證,治以滋陰清熱散結通絡,方選自擬鱉甲消瘰湯;氣虛痰瘀證,治以益氣化痰散結通絡,方選自擬益氣散結湯;血虛痰瘀證,治以養血健脾祛風散結,方選自擬逍遙散結湯;寒濕痰瘀證,治以散寒化痰活血通絡,方選柴薑桂苓湯加減。

肺部結節常用治法十綱為:化痰、散結、活血、通絡、解毒、祛風、益氣、養血、滋陰、助陽。

武維屏教授擔任東直門醫院呼吸科主任20餘年,至今仍是呼吸科學術帶頭人和首席專家,臨床治療崇尚辨證論治,對肺科各個疾病均有系統的診療思路。武維屏強調肺系病病機五要為:風、痰、氣、瘀、虛,認為外風引動內風是咳喘哮發作的基本環節,氣機升降失常是咳喘哮發作的病機要點,痰瘀氣阻是咳喘哮發生的病理基礎,肺、肝、脾、腎不足是咳喘哮發生的內在因素。依此為前提,研製了『哮喘寧沖劑』『肺康沖劑』『蔞芩止嗽煎』『柴胡解熱飲』等多種院內製劑,沿用至今,為推動中醫呼吸科學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任傳雲 弓雪峯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4-8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維屏教授肺系疾病診療思想述要

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構建的肺病診療體系,體現了"臟腑相關、氣血並調、標本兼顧"的學術特色。其理論創新在於突破傳統"肺主氣司呼吸"的單一認知,建立了"肝肺同治、三焦並調"的整體觀診療模式。

一、調肝理肺法的理論創新
武教授提出的"肝肺同治"理論,源於【內經】"肝左肺右"的升降理論。其創新性體現在:
1. 生理上提出"肝肺氣機軸"概念,認為肝主疏泄與肺主宣降構成人體重要的氣機循環系統
2. 病理上總結出"肝鬱肺痹"的病機轉化規律,包括肝火刑金、肝風擾肺、肝血瘀肺等證型
3. 治療上創立"疏、清、降、柔"四法調肝,"宣、降、溫、潤"四法理肺的配伍原則

針對激素依賴性哮喘的治療,武教授創造性地將【傷寒論】厥陰病方烏梅丸化裁應用。其用藥特色在於:
• 以烏梅、白芍酸收養肝體
• 黃連、黃柏苦寒清肝熱
• 細辛、桂枝辛溫通肺絡
• 人參、當歸甘溫補氣血
此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的配伍思路,完美契合激素導致的陰陽失調病機。

二、益氣活血化痰法的臨床價值
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武教授提出的"虛、瘀、痰"病機三元論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 病機演變呈現"氣虛生痰→痰阻致瘀→瘀久耗氣"的惡性循環
2. 治療創立"益氣為基、活血為要、化痰為用"的診療規範
3. 方藥運用體現"補而不滯、活而不耗、化而不燥"的配伍智慧

典型方劑常以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 人參、麥冬補肺氣養陰津
• 桃仁、紅花活血通絡
• 半夏、陳皮化痰祛濁
• 佐柴胡、桔梗調暢氣機

三、學術思想的現代意義
武教授的診療體系對現代呼吸病學有三大啟示:
1. 為支氣管哮喘的神經-免疫調節機制提供了中醫理論解釋
2. 為肺纖維化的抗炎抗纖維化治療開闢了中醫藥路徑
3. 建立了慢性氣道疾病"病證結合、分期論治"的規範化方案

其提出的"結癌轉化"預防觀,更體現了"治未病"思想在肺系疑難病中的應用價值。這種融合傳統理論與現代病機認知的診療模式,為中醫肺病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範式。

武維屏教授的學術思想啟示我們:中醫臨床創新既要深諳經典理論,又要把握疾病演變規律,最終實現理論突破與臨床實效的統一。其建立的肺系疾病診療體系,堪稱當代中醫學術創新的典範。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5-3 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維屏教授肺系疾病診療思想探賾】

武維屏教授之學術體系,實乃當代中醫肺病學之圭臬。其以"肝肺同治"為樞機,融貫三焦氣化之理,構建起獨具特色的肺系疾病辨治框架。本文就其學術精要作三重闡發:

一、氣機升降之樞要
武氏臨證首重"肝肺氣機"之動態平衡,深得【內經】"升降相因"之奧旨。其創"調肝理肺法",非僅着眼於肺金之肅降,更重視肝木之疏泄對肺氣宣發的影響。此說實發前人所未發,暗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的經義。臨床以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湯為底方,佐以枇杷葉、杏仁等輕清之品,確有斡旋氣機之妙。

二、激素哮喘之三焦辨治
對於激素依賴性哮喘,武氏以"三焦傳變"立論,創三期分證之法:上焦熱盛階段,取黃連阿膠湯合瀉白散;中焦寒熱錯雜期,用烏梅丸加減,尤擅以椒目與地龍相伍,既解痙平喘,又無燥烈傷陰之弊;下焦虛損期,則宗景岳貞元飲化裁。此三層辨治體系,實將張仲景六經辨證與葉天士衛氣營血理論熔於一爐。

三、慢阻肺之痰瘀同治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武氏提出"痰瘀互結,本虛標實"的病機觀。其益氣活血化痰法,取法王清任血府逐瘀湯而別有新意:以黃芪易桃仁保元固本,莪朮代紅花破血不傷正,更佐海浮石、鵝管石等礦物藥以通肺絡。此乃深得【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三昧,又結合現代病理認識而有所發揮。

武教授之學,既恪守"辨證求因"之經旨,又善融現代醫學檢測手段。其處方往往不過十二味,而君臣佐使各得其位,如鼓應桴之效,實為"方精藥簡"之典範。觀其治肺間質纖維化用蟲類藥通絡,治支擴以"清化通調"為法,皆示人以"守正創新"之軌範。當代中醫臨證,當以此等學術為鏡,既不可拘泥古方而罔顧今病,亦不可妄言創新而離經叛道。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5-28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維屏教授肺系疾病診療思想探賾】

武維屏教授融貫中西的學術體系,實乃當代中醫肺病學發展的重要範式。其提出的"七步辨證法"(抓主症、觀次症、顧兼症、依舌脈、定診斷、明證候、知病機)構建了完整的臨證思維框架,尤以"從肝論治哮喘"的理論創新最具學術突破性。本文就其核心學術思想作專業闡釋。

一、肝肺同治理論的範式轉換
武維屏教授突破傳統"肺為主病之髒"的認知框架,從【內經】"肝左升肺右降"的氣機理論出發,創造性地提出"肝肺氣機樞軸"學說。其調肝理肺法包含三重理論創新:首先揭示肝失疏泄導致木火刑金的病機轉化,其次闡明情志因素通過肝經影響肺系的傳導途徑,最終確立疏肝解郁與肅肺降逆並行的治療原則。臨床運用時,常以柴胡劑合旋覆代赭湯為底方,佐以川芎、香附等風藥,實現"治肝調氣以利肺"的治療目標。

二、激素依賴性哮喘的辨證體系
針對現代醫學難題,武教授創立"三階段辨治模型":激素應用期主清肝肺鬱火,以黃芩滑石湯合黛蛤散加減;撤減期宜調和寒熱,取烏梅丸法,其中烏梅用量可達30g,配合椒目、細辛形成"辛開酸收"之勢;維持期側重溫養腎陽,常選肉蓯蓉、補骨脂等溫潤之品。此分階段治療方案,既符合【傷寒論】六經傳變規律,又融合現代藥理認知,體現"病證結合"的診療智慧。

三、慢性肺病的氣血痰瘀論
在COPD診治中,武教授發展"氣虛血瘀痰阻"三維病機模型,其創新性體現在:1)提出"痰瘀互結"是氣道重塑的中醫病理基礎;2)創立益氣活血化痰法的量化應用標準,如黃芪用量隨氣虛程度呈梯度變化(30-90g);3)開發特色藥對:莪朮配海藻化痰瘀,三七合紅景天通肺絡。臨床研究表明,該法能顯著改善患者6分鐘步行距離及FEV1%預計值。

武維屏教授的學術貢獻,在於將傳統理論進行創造性轉化:既恪守"氣機升降"等中醫核心理論,又結合現代疾病譜變化實現診療模式的創新。其建立的肺系疾病辨治體系,為當代中醫內科臨床提供了重要範式參考,值得深入研究和傳承發展。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