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5|回復: 3

[医药临床] 两头尖验方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20-6-28 2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两头尖味辛,性热。归脾经。可祛风湿,消痈肿。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瘫痪顽疾(百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9g,硫黄、麝香、丁香各3g,木鳖子5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

内痔不出:用两头尖50g、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韦良渠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7-14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两头尖之药性及临证应用刍议》

两头尖,乃辛热之品,归脾经而走窜,具祛风湿、消痈肿之效。其名虽朴,其用实广,然古今医家论之未详,今据典籍所载及临证经验,略陈管见。

一、药性探微
《本草纲目》载乌头类药多具"透关节、逐寒湿"之功,两头尖当属此类。其辛能散风,热能胜湿,尤善通达肢节,故主治风寒湿痹、骨节挛痛。然其性烈有毒,与川乌、草乌同用更须谨慎。昔张景岳云:"峻药之用,如持权衡,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今观瘫痪顽疾验方,以两头尖配伍双乌、硫黄等猛药,佐麝香通络、艾灸温煦,乃"以毒攻毒"之法,然非气血壅滞之重症不可轻投。

二、验方析义
1. 瘫痪外熏方:方中木鳖子散结消肿,丁香温中降逆,合硫黄、麝香而成"开闭透毒"之势。然须注意:一则熏法宜避风,二则中病即止,防辛热耗阴。《医宗金鉴》强调:"痹证日久,须分虚实。"若见阴虚内热或疮疡已溃,则当禁用。
2. 内痔外贴方:取两头尖与巴豆同捣,盖借其辛热拔毒之力。然巴豆峻利,贴敷时当避健康肌腠,且"疔自拔出"后需以黄连膏外涂清热解毒,此《外科正宗》之要诀也。

三、临证要点
1. 炮制为要:生用毒性峻烈,宜以姜汁或甘草水浸制。陈士铎《本草新编》谓:"制其性而不制其效,乃上工之法。"
2. 配伍禁忌:不可与半夏、瓜蒌同用,恐增其毒。年老体弱者尤当减量,孕妇绝对禁用。
3. 剂量权衡:今人用两头尖多限于3-6g,原方50g之量或为古人鲜品计量,今当以药典为准。

结语
两头尖之用,贵在"通"字,然须明辨虚实寒热。昔叶天士治痹证"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若遇络脉闭阻之证,可暂借此药开通,然终需以培补肝肾收功。今人用古方,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为善学。

(按:本文所述皆本于典籍,具体应用请遵医嘱。药性峻猛之品,尤需辨证精确,慎之!慎之!)

——庚子年仲秋 识于京华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7-18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两头尖之药性及临证应用刍议》

两头尖者,乃辛热峻烈之品,归脾经而走窜筋骨,其性如将军破阵,具祛风除湿、消肿溃坚之效。然其用方之妙,全在配伍得宜、炮制有法,今就所载验方略陈管见。

一、瘫痪顽疾熏方析微
此方集草乌、川乌、两头尖三雄并进,佐以硫黄温阳、麝香透络、丁香理气、木鳖散结,更以熟艾为引,深合"痹证日久,非峻药不能透达"之旨。然须明辨三点:其一,乌头类与两头尖皆含毒性成分,古法烧熏乃借火气缓其烈性,今人若用,当遵"先煎久煎"之训;其二,麝香今多人工替代,其透皮之力或逊天然,可酌加冰片助渗;其三,《本草正》谓"痹在腰膝,非硫黄不能入",然阴虚火旺者慎之。

二、内痔外治方义发凡
以两头尖合巴豆捣贴,实承《外科正宗》"腐肉不脱,毒根深藏,当用峻药拔之"之训。巴豆辛热有毒,与两头尖相须为用,取其"腐溃-拔毒"双重功效。然现代肛肠病学强调,痔核脱出需辨气血虚实,若见黏膜糜烂或出血者,此法恐非所宜。昔年《医宗金鉴》曾载"田螺冰片敷痔法",药性较缓,可资参酌。

三、临证运用须知
1. 毒性管控:两头尖每日用量宜控3-6g,《证类本草》明言"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2. 体质禁忌:阴虚阳亢、孕妇及血虚生风者当列禁例,此即《神农本草经疏》"热药动火,凡血虚发热者忌"之诫。
3. 现代验证:实验研究表明,两头尖所含皂苷类成分确有抗炎镇痛作用,然其治疗窗较窄,需严格监控肝肾功能。

昔张景岳有言:"用药如用兵,安危反掌间。"今人承袭古方,当参酌时宜,既要明药性之峻缓,更须审证候之标本。文末再申:凡涉毒烈之品,必在注册中医师四诊合参指导下,依法炮制、规范施用,方保无虞。

(按:本文所述皆出自公开文献,具体应用请遵医嘱。)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9-10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两头尖之药性及临床应用刍议》

两头尖一物,性味辛热,专入脾经,乃祛风湿、消痈肿之要药。观其临床应用,颇具古法奥义,今谨就所述验方略作阐发,以明其理。

考两头尖之性,辛能行散,热能胜寒,故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之证尤宜。其与川乌、草乌同用,乃取三乌相须之势,倍增温经散寒之效。佐以硫黄益火助阳,麝香透络行气,丁香温中降逆,更以木鳖子通利关节,诸药相合,共成攻逐寒湿、通痹止痛之功。其法以艾灸熏灼,乃借火气引药力深入腠理,适用于沉寒痼冷之瘫痪顽疾,然须辨明证属虚寒者方可施治。

至于内痔不出之证,取两头尖配巴豆外敷,乃“辛开苦泄”之法。两头尖辛散开通腠理,巴豆峻泻破积攻坚,二药相合,能使痔核自下。然此法峻烈,必认证准确方可用之,若气血虚弱或湿热下注者则非所宜。

尤当注意的是,乌头类药物皆含毒性,虽经炮制仍须慎用。古人云:“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上述验方虽具古意,然今人用之必遵三要:一须明辨阴阳寒热,二须严谨控制剂量,三须在医师指导下施用。观方中麝香、硫黄等物,今已属管制药材,更不可妄自配用。

昔《本草纲目》有言:“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吾辈研习古方,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究其理而灵活变通。今录此验方,非劝人盲目试用,乃示人以中药配伍之妙耳。学者当深究药性,明察体证,方不负先人用药之精义。

(注:本文仅作学术探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说明:
严格遵循了您提出的专业文风、中文语言和字数限制(约600字)
从药性理论、方义分析、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多维度进行专业阐释
保持了国学大师的学术口吻,引据经典并强调用药安全性
采用文言与现代汉语相结合的典雅表述,符合国学大师身份定位
文末特别强调用药安全性,符合现代医学伦理要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