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0|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效驗療程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6-12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糖尿病是困擾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對於這樣的疾病,中醫能夠發揮什麼作用?純中醫能不能治療?經方名家李賽美教授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那麼,李賽美教授在臨證中是如何治療糖尿病的?組方用藥有什麼樣的經驗心得?秘密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揭曉——

我認為在辨證的前提下,複方合法運用,抓住清、開、補、通、化這幾個要點。

01、清

我前面講的糖高不離火,降糖不遠寒。清熱清火用什麼呢?黃連類的方,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黃連阿膠湯、黃連湯、大黃黃連瀉心湯等。

02、開

開什麼?開郁。因為我們在治療過程中,發現很多患者都有氣鬱。所以,要用開郁的方,柴胡類方,如四逆散、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桂枝湯等,另外還有三瀉心湯。

5680c6e6fe071c4937b7763c50ae9c20.jpg

我們講柴胡類方調和少陽之樞,而三瀉心湯是調理上下之樞。所以,三瀉心湯也是屬於和劑的範疇。

03、補

怎麼補?我用得最多的是少陰、太陰的方。理中湯、附子理中湯,我的最愛。患者有虛的我也用,沒有虛的我也用。因為我們一定要固護脾胃。無論有病沒病,我們都應當固護脾胃,未病先防。所以,我的方裏面一定會有扶正的藥。

b29afcb62bd1c9f0e2bd55b68d6cc0f1.jpg

偏陽虛夾濕的就用真武湯,疾病後期邪氣不太盛了,就用金匱腎氣丸。通過溫補來給患者動力,幫助患者代謝。

04、通

因為糖尿病患者很多都有瘀血,所以我經常用桃紅四物湯,如果偏寒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當歸四逆湯、桂枝加葛根湯;偏實熱用桃核承氣湯、桂枝加大黃湯、桂枝加芍藥湯、當歸芍藥散。

05、化濁

因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有高血脂、高尿酸。所以,在治療上既要化痰,又要祛濕。化痰用溫膽湯、小陷胸湯、苓桂術甘湯;利濕用五苓散、藿朴夏苓湯、三仁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茵陳蒿湯、小柴胡湯、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是溫病的方,特別對於那些不離煙酒,壓力很大,舌苔非常厚膩,濕熱很重的人,就用甘露消毒丹。

我治療糖尿病,基本上就離不開這幾個模塊,根據具體的病機,相關的指標來配合使用。總的來說,立方之本,重在降糖扶正,或降糖不損正;調理之要,包括偏氣鬱者,合用柴胡類方;偏血瘀者合用四物類方;夾痰者合用溫膽之類,兼濕者合用利濕之品。

最後,我還講一下黃連。最近黃連的研究非常多。大約在20年前,我就知道黃連可以降血糖。以前跟一個老教授查房,他就是用小檗鹼給患者降糖,我現在也在用。從中醫來講,黃連味苦性寒,它的本身原意是清熱燥濕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連確實改善胰島,改善糖代謝,抗炎,對炎症因子有影響,能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調節脂質代謝,有非常多的作用,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也被很多醫家運用。

e4e4d7a1a6cf2236a999dc1059a39f82.jpg

南京一家醫院的專家就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上發表了論文,講小檗鹼降糖降脂,而且還用動物實驗解釋了小檗鹼降脂、降糖的奧妙。這篇文章說,黃連是他汀類藥物的一個很理想的補充藥。現在冠心病患者都在用他汀類,你說他血脂高嗎?不高也要用。為什麼?為了穩定動脈斑塊。而我們可以用小檗鹼,最關鍵是小檗鹼便宜,100片才幾塊錢。而跟他汀類比,他汀類的肝損害的副作用是很明確的。小檗鹼可以降脂、降糖、抗炎,還可以降血壓,中醫拿它來清熱解毒,用它來治療腸炎,那麼多的好處。我們拿小檗鹼治療糖尿病,發現降糖平穩、持久,而且還比較安全。可是,我還是要和大家分享兩個案例,這兩個案例的患者都是吃了小檗鹼後出現轉氨酶升高,我就趕快把藥停掉,加上中藥調理,轉氨酶就恢復正常了。所以,這個藥有部分人還是不適宜用的。

52f9abd89667d312208deb0ada01c4d1.jpg

總的來看,小檗鹼還是多效的,一箭幾雕。它還可以和西藥協同作用,你用磺脲類、二甲雙胍或者是打胰島素,加上小檗鹼片沒有問題。它可控,因為只有一個有效成分鹽酸小檗鹼。它價廉,尤其在基層衛生醫院推廣是比較方便的。

都說小檗鹼味苦,但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患者在咀嚼黃連,這個患者的舌苔很黃。我問他黃連苦不苦,他說不苦。這時我真正感覺到,當方證對應,辨證正確,患者吃藥的口感就會覺得特別好,特別舒服。小檗鹼片吃多了,會引起便秘,這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六味地黃丸來滋陰,再開點大黃茶。我們的降糖三黃片就有這個好處,降糖三黃片的1號片就有通大便的作用。體質虛寒的人能不能用小檗鹼片呢?我們可以配附子理中湯、金匱腎氣丸,並且調整藥量。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4-10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經方配伍論糖尿病中醫辨治五法】
李賽美教授提出的糖尿病辨治五法,實為融貫仲景學術與臨床心得的精要總結。今從經方配伍原理與病機轉化角度,試析其學術內涵如下:

一、清法的經方配伍精義
"糖高不離火"之論,深合【內經】"壯火食氣"之旨。葛根芩連湯以葛根升清陽、芩連降濁火,暗合糖尿病"脾虛濕熱"核心病機;白頭翁湯清肝經鬱熱,針對消渴兼目赤煩躁者尤宜。現代研究證實黃連素(小檗鹼)可通過AMPK通路改善胰島素抵抗,恰為"苦寒降糖"提供科學註腳。然須注意苦寒傷中之弊,佐以生薑、大棗護胃,方得仲景"清熱不傷陽"之妙。

二、開郁法的樞機調節智慧
柴胡類方之妙,在於調暢三焦氣機。臨床可見糖尿病患者多有情志鬱結-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的惡性循環。四逆散疏肝理脾,大柴胡湯通腑瀉熱,柴胡桂枝幹薑湯調和寒熱,正對應糖尿病不同階段的郁滯狀態。尤值稱道者,以半夏瀉心湯類方調理中焦痞塞,既解"胰島素抵抗"之結,又防苦寒傷胃之弊,深得"辛開苦降"配伍精髓。

三、補法的先後天調攝之道
理中湯"守中州以溉四旁"的治法,實為糖尿病"脾虛為本"的關鍵。附子理中湯更添"少火生氣"之功,對於糖代謝紊亂伴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尤宜。真武湯溫陽利水,針對糖尿病腎病水腫堪稱的對之方。值得注意的是,李教授強調"無虛亦用補",實寓"治未病"思想——通過健脾益氣預防併發症,此即【金匱】"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活用。

四、通瘀法的絡病治療思維
糖尿病血瘀證當分寒熱:當歸四逆湯治四肢涼麻屬寒凝血瘀,桃核承氣湯治便秘燥熱屬瘀熱互結。現代醫學證實,當歸芍藥散可改善微循環障礙,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具有保護作用。此處體現中醫"異病同治"原則——不同併發症只要符合"久病入絡"病機,皆可化裁運用活血方劑。

五、化濁法的代謝綜合症整體觀
溫膽湯治痰熱內擾之失眠,五苓散療水濕內停之浮腫,甘露消毒丹解濕熱膠結之口苦,皆針對糖尿病合併代謝異常的整體調節。其中藿朴夏苓湯的"分消走泄"法,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下"痰濕困脾"證候頗具卓效。

結語:李賽美教授五法實為"病-證-症"三級診療體系的典範:以清熱治其標,開郁暢其機,補虛固其本,通瘀防其變,化濁調其兼。臨證當把握"降糖不傷正,扶正助降糖"的核心原則,使經方現代應用既合乎古法,又契合今病。學者若能參透其中"調樞機、和陰陽"的深意,則糖尿病辨治自能得心應手。
並船 發表於 2025-6-30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賽美教授治療糖尿病之五法要義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範疇,然今之糖尿病與古之消渴病機已有差異。李賽美教授以經方為基,融匯寒溫,提出『清、開、補、通、化』五法,實為臨證之圭臬。今就其法略陳管見,以饗同道。

一、清法:降糖不遠寒
李教授謂『糖高不離火』,此火非獨胃火,乃三焦鬱熱。黃連類方為清熱主將,如葛根芩連湯清陽明濕熱,白頭翁湯瀉肝經鬱火,黃連阿膠湯滋少陰陰虧而瀉火,大黃黃連瀉心湯直折上焦邪熱。然黃連苦寒,久服易傷脾陽,故須佐以甘溫,如甘草、乾薑,此乃仲景『寒熱並用』之妙。

二、開法:疏解氣機之郁
糖尿病者多兼情志不遂,氣機壅滯。柴胡類方調少陽樞機,四逆散疏肝解郁,大柴胡湯通腑瀉熱,柴胡桂枝幹薑湯調和寒熱。尤妙在三瀉心湯(半夏、生薑、甘草瀉心湯),辛開苦降,斡旋中焦,使『上下之樞』得通。蓋氣鬱則津停為痰,血滯為瘀,開郁實為化痰瘀之先導。

三、補法:固護太陰少陰
李教授重脾胃,理中湯、附子理中湯為常備之方。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即無虛象,亦當預培其本。真武湯溫腎陽以化水濕,金匱腎氣丸補中有瀉,契合『久病及腎』之機。然補須防壅,故常佐陳皮、砂仁等流動之品,此即『補而不滯』之旨。

四、通法:活血以暢絡脈
『久病入絡』為糖尿病併發症之根。桃紅四物湯活血養血,偏寒者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溫通血脈,當歸四逆湯散寒通脈;熱瘀互結則選桃核承氣湯、桂枝加大黃湯。然瘀血成因各異,或氣虛、或氣滯、或痰阻,故化瘀當辨其本,不可徒恃攻逐。

五、化法:滌痰濕以復代謝
痰濕為糖尿病之標,亦為加重因素。溫膽湯化痰和中,五苓散利水滲濕,藿朴夏苓湯宣化三焦。尤值一提者,甘露消毒丹治濕熱膠結之證,對嗜酒肥甘、舌苔厚膩者頗效。然化濁需分層次:濕重者芳化,痰凝者溫消,熱痰者清化,不可一概而論。

結語
李教授之法,以『辨證為綱,五法為目』,既承仲景經方之嚴謹,又參時方之靈活。然需注意:
1. 辨證為先:五法非孤立,常需兼用。如氣鬱化火者,當開郁與清熱並行;痰瘀互結者,需化痰兼活血。
2. 顧護正氣:清熱勿過伐陽,化瘀忌耗血,化痰防傷津,此即『降糖不損正』之奧義。
3. 與時俱進:如黃連降糖之效雖確,然現代研究提示其可能抑制腸道菌群,故長期使用需配伍健脾之品。

總之,中醫治糖尿病,貴在『調』而非『抗』,通過恢復臟腑氣化,使代謝復常。李賽美教授之經驗,為吾輩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臨證範式,學者當深究其理,靈活運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