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1|回復: 2

[中药方剂] 寒证咽炎吃什么药

[複製鏈接]
悦读中医 發表於 2020-5-22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导读

治疗咽炎,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一些清热利咽的药物,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有些咽炎患者属于实寒之证,用清热利咽药自然不会奏效,那这类患者应该怎么治呢?名老中医李孔定老师总结了一个方子。

寒咽汤

组成:

麻黄10g,熟附片12g(盐水炒),细辛5g,桔梗15g,甘草15g,枳壳15g,淡竹叶12g,天名精30g,木通10g。

主治:

急性咽炎,症见舌红津多,苔厚,发热恶寒或无热恶寒者。

4d4e68e096005cca029de5aa42b16a50.jpg

寒证也有咽炎

方义:

咽炎无分急慢,其病理归经多在肺肾,其临床证候不外寒、热、湿三证。寒证之轻者用人参败毒散,重者用四逆汤加桔梗;热证之轻者用银翘马勃散,重者用玄麦甘桔汤加薄荷、牛蒡子;湿证之偏热者用甘露消毒丹,偏寒者用三消饮。皆非肺即肾之治。咽喉属肺系,治之不疑,缘何治肾?〖灵枢·经脉〗谓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咽炎一病除责之肺外,则责之肾。但二经之证皆有寒热虚实之殊。即以肾经之证言,虚寒者用四逆汤加桔梗,首见于〖伤寒论〗,次见于〖医学实在易〗。实寒之证较为少见,故方书未及备载,今据个人经验所及补之。本方用附子、细辛温散少阴之寒,桔梗、天名精助麻黄导邪由上由表而出,淡竹叶、枳壳、木通导邪由下分消,甘草和中解毒,各尽其妙。

加减:

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咽痛甚加川牛膝、赤芍。无天名精可用蛇莓代。

禁忌:

辛辣燥热食物。

方歌:

急性寒咽麻附辛,竹精甘桔枳通珍。天花知芍川牛膝,随证加来中墨绳。


验案

验案1:

崔某,男,26岁,1997年10月19日就诊。

诉患慢性咽痛已6年,平素受凉易感冒,咽痛时进食辛辣之品痛反减轻。近1周受凉咽痛复作,吞咽困难、恶寒,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多,口不渴。查咽部充血,舌暗淡,苔白滑,脉沉细涩。此为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直入少阴肾经,以寒咽汤予之:麻黄10g,熟附片12g(盐水炒),北细辛5g,桔梗15g,枳壳15g,南沙参30g,甘草15g,天名精30g,赤芍30g。1剂痛减咳轻,2剂诸症悉除,继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调理半个月,体质增强,很少感冒。

2c968ba88ef0e812f74cc5edadf347f3.jpg

寒证慢性咽炎往往由于药不对症而拖着

验案2:

吴某,女,31岁,1998年11月27日就诊。

诉3日前夜晚久坐看书,当时即感双下肢寒冷,次日晨起咽喉肿痛,语音嘶哑,恶寒甚,发热,体温38.9℃,自服三九感冒冲剂及青霉素胶囊,咽痛稍减,余症如故,遂求治。查咽部轻微充血,舌淡红,苔薄黄滑,脉细。诉口不渴,无汗,纳可,二便自调。此为寒邪入侵少阴肾经,循经上行,蕴结于咽喉,故红肿不著;寒邪凝滞,气血不通,故痛甚。亟当温散少阴之寒邪,拟寒咽汤加减:麻黄10g,熟附片12g(盐水炒),北细辛5g,桔梗15g,甘草15g,马鞭草15g,淡竹叶12g,赤芍30g。1剂疼痛大减,热退,微恶寒,语言恢复正常,活动后汗出,口渴欲饮,表解寒散。以扶正固表,兼清余邪为治,药用:南沙参30g,麦冬15g,桔梗15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2g,大枣30g,天名精15g,甘草10g。2剂即平。

验案3:

蒋某,男,40岁,1996年8月26日就诊。

诉2日前因户外劳动酷热难当,回家后即用冷水冲澡,是夜身痛如杖,恶寒发热,体温达40.5℃,咽痛梗阻,饮食难进,某诊所给予肌注安痛定2次,未见显效,遂转中医治疗。症见形体壮实,虽盛夏尚着厚衣,发热无汗,口淡不渴,不欲饮食,舌淡红,苔白厚腐腻,脉沉涩。证为夏季腠理疏松,骤然冷水冲淋,寒邪闭郁而致,须散寒解表,不可执夏季暑热而妄用辛凉,书方:麻黄10g,制附片12g,北细辛6g,羌活15g,苍术15g,桔梗15g,淡竹叶12g,赤芍30g,甘草12g,谷精草12g。服1剂热减,咽痛、身痛缓解,能进稀粥,厚衣已去。原方继进1剂,寒热悉解,咽痛身痛均除,唯觉乏力、头晕、纳谷不馨,舌苔前薄根厚,脉细无力,表证虽解,暑伤津气,仿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善后:南沙参30g,麦冬30g,五味子12g,陈皮12g,白术30g,黄芪50g,神曲30g,山楂30g,甘草10g,白豆蔻10g。2剂后诸症悉痊。

道德经 發表於 2025-6-10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寒咽汤证治发微——兼论少阴咽痛辨治纲要》

【按】李孔定先生所拟寒咽汤,诚为辨治少阴实寒咽炎之圭臬。今就经方脉络与临床要义析论如下:

一、少阴咽痛辨治源流
《伤寒论》少阴病篇明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此乃虚热咽痛之正治。至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实已暗含寒邪直中少阴致咽痛之理。李师融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甘桔汤于一炉,更佐升降分消之品,实得仲景心法而有所发挥。

二、方药解析
1. 麻附辛配伍之妙:
麻黄开太阳之表,附子温少阴之里,细辛通彻表里,三药相合正合"少阴太阳两感"之病机。尤妙在附子盐水炒制,既减燥烈之性,又引药入肾。

2. 升降分消之道:
桔梗、天名精宣肺利咽(《本经》载天名精"主瘀血癥瘕"而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抗炎之效),枳壳、木通降气利湿,淡竹叶导邪下行,暗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旨。

3. 加减法精要:
口渴加花粉、知母,存"有故无殒"之智;咽痛甚加牛膝、赤芍,取"血行则痛止"之理。蛇莓代天名精之法,可见李师深谙民间草药互代之妙。

三、鉴别要点
1. 寒热真假之辨:
舌红而津多、苔厚为辨证眼目(不同于虚寒证之舌淡、实热证之舌干)。若见"进食辛辣痛减"之特殊指征,更可确诊。

2. 与相似方鉴别:
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主治少阴客寒咽痛兼痰气阻滞
苦酒汤:专治少阴阴虚火旺咽伤生疮
本方正为少阴寒凝气闭之实证而设

四、临证启悟
验案中患者六年咽痛用寒凉药不效,反见"恶寒、白痰、脉沉细",正是"久病及肾"之明证。李师先以寒咽汤急则治标,继用玉屏风合桂枝汤调理体质,深得"治病求本"之三昧。

【结语】寒咽汤之设,非惟补方书之未备,更示人当以六经为纲辨析咽痛。今人见咽炎辄投清热解毒,无异于以冰覆火。学者当于此案中悟"同病异治"之妙,方不负先贤苦心。

(全文798字)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6-12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寒证咽炎之辨治要旨——兼释李孔定寒咽汤方义》

【学术阐微】
咽炎一证,古今医家多从热立论,然《内经》早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训。李孔定先生所创寒咽汤,实承仲景少阴咽痛证治思想而有所发挥。考《伤寒论》少阴病篇,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李氏将经方思维拓展至咽喉实寒之证,诚为善用古方之典范。

【方解精要】
寒咽汤组方暗合"开鬼门、洁净府"之古法:
1. 麻附辛三味为君,取法仲景而变其用。盐水炒附子独妙,既制其燥烈之性,又引药入肾经;
2. 桔梗为舟楫之剂,与甘草相伍乃仲景桔梗汤遗意,专疗咽痛;
3. 天名精一药尤值玩味,《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瘀血、血瘕",李氏用此既解毒利咽,又防寒凝血瘀,与木通、淡竹叶构成清浊分消之势;
4. 枳壳理气宽中,暗合"咽喉以通为用"之旨。

【临证心悟】
观验案崔某之治,可见"舌暗淡苔白滑"为辨证眼目。慢性咽炎六年而用辛辣反舒,正是阴盛格阳之象。李氏先以寒咽汤急则治标,后以玉屏风合桂枝汤调理,深得"治病求本"之奥义。

【使用禁忌】
需特别注意:
1. 本方适用于"舌红津多苔厚"之真寒证,若见舌绛少津则当禁用;
2. 细辛用量恪守"辛不过钱"古训,现代煎煮法仍当慎之;
3. 方中天名精与蛇莓替换时,需考虑蛇莓凉血解毒之性可能减弱温散之力。

【学术延伸】
咽炎从肾论治,可参《医贯》"咽喉诸症皆由阴火上炎"之说。然赵献可所言属虚火,李氏此方治实寒,二者恰成镜映。当代临床常见过用抗生素及寒凉药物导致的"冰伏邪气"之证,此方尤为切用。

结语:寒咽汤之价值,不仅在于补充了咽炎实寒证的治疗空白,更示范了如何将经典理论创造性运用于现代临床。学者当于"发热恶寒与否""舌象润燥"等细微处着力,方能准确运用此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