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00|回覆: 1

[文化觀點]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複製連結]
漢文堂 發表於 2020-2-15 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庚子年,又是庚子年。之前連續三個庚子年,神州大地都不那麼太平。

耶歷1840年庚子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耶歷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太后承諾『量中華之物力,結萬國之歡心』,這場動盪被稱為『庚子國難』。耶歷1960年庚子年,全國大面積受災,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接下來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歷史,耶歷2020庚子年。也許這是歷史的周期,但信命,不任命的中國人,面對這種情況,還是要報怨一句: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詩經·小雅·節南山】

這個新年,可能是有史以來,中國人過的最冷清的一個新年,沒有爆竹,沒有聚會,沒走親串友,甚至沒有歡聲笑語。『八門金鎖,九州閉戶』。神州大地,在某個層面上,似乎被封印了。但疫情鎖住了人的腳步,卻鎖不住瞬息變幻的人心。

憤怒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詩經·小雅·巷伯】

隨着武漢封城,人們開始重視起來這場瘟疫,這種情緒,有恐懼,有憤怒。古人云:『人心如水』,而憤怒的人心,則如洪水。雖然封步於室,但情緒要有一個泄洪窗口。這個窗口很快讓人找到了,就是蝙蝠。

中國人很喜歡以諧音字借喻,由於蝠與『福』同音,實際上在古人眼中,蝙蝠有吉祥之意。但經過這種疫情,也許蝙蝠將被視為妖魔。

由於推測是蝙蝠將病毒傳到了人身上。但蝙蝠不會領受人的情緒,於是窗口又轉移到了吃蝙蝠者身上。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於是,這位四年前在南太平洋帛琉吃過蝙蝠的女子被推向風口浪尖。憤怒的民心只需一絲的導火線,就可以點燃,這憤怒,是洪水、是烈火。若【巷伯】之怨。

戰疫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周易·繫辭下傳】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素書】)』畏危、畏亡是常人都有的心態,古籍強調的是居安思危,在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時,提前採取有效的措施。

當大家重視到瘟疫正在蔓延時,一場調動十四億人的大行動就開始了。

中國人既至情至性,有着最豐富的情感,又能十分理性的解決現實問題。這是其它民族很難做到的。很不幸這樣的瘟疫降於中國,使億萬同胞深受其害。但又慶幸這樣的瘟疫是降臨在中國。因為只是中國人,才能最有效的戰勝瘟疫。

兩千多年前,我們已經是中央集權的高效組織。這意味着,兩年前來,凡是向中國宣戰,就是向這個國家的全體人員宣戰。

於是,一個新的詞彙誕生了——『戰疫』。許多國人可能已經熟悉國內這種團結一心,上下一致的氣氛。但若是西方的視角,我們的行動是不可思議的。一方面,十四億人大多自覺的隔離於居室。一方面,全國醫務人員統一的調度,各地許多醫務人員支持湖北。另一方面,海內外華人大量購買防護用品援助國內。這三項,放在西方,沒有一項能輕易做到。並且,許多人員明知冒着生命危險,甚至已經有工作人員因此犧牲。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米國大片中,十分宣揚個人英雄主義,這種精神面對瘟疫,將是毫無價值的。

而中國人,不管個人是否意識到,大多數人有一種集體英雄主義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面對幾千年歷史中的苦難,從未屈服過,並且愈戰愈勇。一個英雄倒下了,無數個英雄補上來。

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詩經·大雅·桑柔】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中國人很容易因為個別人的高尚行為而感動,進而效仿,從而形成群體的英雄。這個特性,或許根植於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教育。

瘟疫選擇降臨於中國,註定了它將以最快的速度消亡。

危機

『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周易·系下傳】

客觀來講,危機意味着變化,變化意味着機遇。面對危機,正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當今世界,行業之多,恐怕很難全面統計。不同行業者,面對如此局面,都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看到機遇的,應該經營食材的商人,武漢封城之初,便有商人將白菜漲到了60多元。隨後就是口罩漲價。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這種奸商從古至今都存在,不論古代還是現代,政府都會打擊這種奸商。因為在中國人的價值觀中,這就是趁火打劫,發國難財。

但有些國難財是可以發的。比如在這全民閉戶的情況下,發佈網絡視頻課程,讓學生可以在家學習。以及生產防護用品等,這些惠及民眾的行為,在此特殊情勢下,盡可以多發些財。

這兩者的區別,一個是禍民,一個是利民。

二者的共同點是都看中了消費者的錢袋子。而有些人,還看中了別人的靈魂。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當災難來臨,普通人面對危機感到恐懼、無助時,不安的情緒會促使他們尋找心理安慰,而這正是宗教傳播的最好土壤。細研歷史就會發現,每經過一次戰亂,佛教在中國就更壯大一些。但宗教只是給以精神的麻痹,對於現實問題的解決,是無力的。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逃避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此小人之福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善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周易·繫辭下傳】

有些人在面對問題時,即不迎難而上,又不坦然接受。只有恐懼、逃避。有些人不知自己是否感染,仍我行我素與他人接觸。有些人明知自己已經感染,也仍然我行我素與他們接觸。還有一些人,不知是真胡塗還是裝胡塗,與防疫工作人員大打出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也許有些人真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但如此危機之下,不配合防疫,等於是拿別人的生命做賭注。賭的就是自己是否有病。這是一場只有輸家,沒有贏家的賭局。

一些明知自己感染的人,還若無其事的與他們接觸,甚至故意與多人接觸。這使我想到了兩句詩:『十步殺人一,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但這兩句是形容俠客除危濟難的,而現在這些危害他們的毒源,在古人眼中,只能稱為『小人』。

小人不是惡人、歹人,正常情況下不會主動犯錯。但危機時,由於內心的恐慌,更加多疑、躁動,從而做出種種出格之舉。

正如荀子所言:『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危機之下,小人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着想找一個安全出口,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慌不擇路。以上所列種種之舉,有些是小人們為了掩蓋內心的恐懼而故做無謂,有些是小人們真不知現在發生了什麼事。

許多人,如果告訴他們事態很嚴重,他們就會恐慌,如果告訴他們事態沒那麼嚴重,他們又不夠重視。覺得其他人都是大驚小怪。

道德很難約束這些人,因為道德的建立,是靠較深的教育及複雜的環境因素,非一朝一夕之功。對於這些小人,唯有政令和刑罰,才能有效的約束他們。所以古人講『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言論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周易·繫辭下傳】

當危機來臨,摧毀人類的,並不是危機本身,而是對危機的恐慌。

人類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就是語言。但語言所含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很容易失真。再加上恐慌心態,就像冰與火的交融,迸發出更多的浪花、迷霧。而現代社會,信息又能通過網絡迅速的傳播整個地球。

信息化使政府的決策,可以直接通過電視、網絡,傳播到每個人。避免了古代一遇變故,謠言四起的情況。但謠言產生的根源是人心。『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禮記·禮運】)』所以,即便現代社會,仍免不了一些謠言的產生。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疫情防控下的人間百態

言論,其實就是對正在發生的歷史的評論。所以在某些方面,它與古人寫歷史的態度,有一定的相似性。

【春秋】錄內而略外,於外大惡書,小惡不書,於內大惡諱,小惡書。

【春秋公羊傳·昭公八年】

海內外共抗疫情的同胞,會言一些『小惡』,這些小惡,就是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捐助物資是否到位等,這些,都是希望抗疫工作能更順暢的進行。

而一些外界的別有用心者,則擅言『大惡』,而不言『小惡』。他們是希望將輿論引導的更加恐懼,以石擊起千層浪,從而達到其利益目的。

若水

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周易·繫辭下傳】

人心若水,有良好的河渠,水就能潤澤萬物。堤坊損壞,則洪水濤天。

倒入圓形的杯子裏,水就是圓形的,倒入方形的容器,水就是方形的。水,有最好的可塑性。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尚書·大禹謨】

人類的歷史,就是人心塑造和被塑造,進而驅使言行,從而產生各種故事的過程。時代在變,但人性從未改變。改變人心的,只是外在的環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

有人誇讚『戰鬥民族』,有人誇讚求神拜佛的『信仰』。但我們主體的民族意識,既不是知進不知退的莽夫,也不是只會求神庇佑的神棍。這樣的國家、民族,在歷史上也許曾經輝煌一時,但很快就消亡了。

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成功的治理洪水,而西方人只能乘着小船跑路。我們的民族之所以綿延數千年不絕,就在於能夠一次次的克服各種大小災難。而許多民族,在一次次的災難中,最終被摧垮。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詩經·小雅·大東】

別忘了,我們的民族叫大漢。它象徵奔流的江河,象徵照亮夜空的銀河,它亙古川流不息。

漢文堂長期開展傳統禮儀培訓課程,國學經典課程,傳統成人禮、婚禮、祭禮等策劃與主持等。可與相應平台合作,共同發展。

若有需求,請諮詢:15323832598(微信同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20-2-16 08: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來自於蝙蝠,是個很搞笑的研究結果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4-30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庚子疫癘與華夏文明的精神底色】

疫癘之來,自古有之。【周禮】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先民應對疫病之智慧,實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今觀庚子之疫,恰可窺見華夏文明應對危機的精神底色。

一、歷史周期中的文明韌性
太史公言"究天人之際",歷代庚子之變,實為華夏文明韌性之見證。1840年鴉片戰爭,士大夫"師夷長技"之思萌發;1900年庚子之變,催生新政變革;1960年自然災害,鑄就獨立自主之志。今之疫情,恰如【周易】"震"卦所示:"震驚百裏,不喪匕鬯",危難之際反顯文明定力。王夫之【讀通鑑論】謂"多難興邦",正此之謂也。

二、禮俗暫歇中的文化自覺
【禮記】云"禮時為大",春節習俗之暫歇,恰顯"權變"智慧。古有"禳災"之禮,今有"居家"之策,形式雖異,其理一也。王安石【周官新義】言"因時制禮",此疫中"雲拜年""隔空祭祖"等現象,實為禮文之現代轉化。朱熹所謂"存天理,滅人慾"在此表現為克己復禮的集體自律。

三、輿情激盪中的中庸之道
【尚書】云"民心無常,惟惠之懷",輿情起伏本是常態。然觀"蝙蝠"之議,恰如【荀子·正名】所言"名無固宜"。古人以蝠為福,今人視若瘟神,此名實之變也。然【論語】"攻乎異端"之戒,提醒我們當如程頤所言"持敬涵養",既要有情緒宣洩,更需理性疏導。

四、抗疫實踐中的經世智慧
【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在此次防控中展現無遺。從"封城"到"方艙",處處可見【管子】"輕重之術"的現代運用。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基層防控中化為無數志願者的實踐。這種組織效能,實為【韓非子】所謂"法術勢"三者結合的當代呈現。

結語:
此疫如鏡,既照見【周易】"復"卦"七日來復"的循環之理,更映現出【孟子】"生於憂患"的文明活力。昔孔子刪【詩】存"雅頌",今人抗疫寫新篇。歷史周期律之下,是華夏文明"苟日新,日日新"的永恒生機。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4-30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庚子疫癘中的文明韌性】

"多難興邦"四字,實為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生存智慧。今觀疫癘橫行之際,國人展現的集體心性與制度效能,恰是【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生動詮釋。歷史周期率之說雖有其表象,然細究庚子之變,實可見文明演進的內在理路。

一、災異觀與集體記憶
【春秋】記災異三百餘事,董仲舒釋為"天人相與之際"。今人謂"庚子魔咒",實為歷史創傷的集體記憶投射。然【左傳】云"或多難以固其國",武漢封城之舉,恰如【墨子·尚同】所述"一同天下之義"的現代實踐。閉戶防疫非消極避世,乃【孫子兵法】"先為不可勝"的積極防禦。

二、民情疏導的禮治智慧
【巷伯】之怨與網絡輿情,皆屬【禮記】"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情感表達範疇。對食蝠者的道德譴責,實為【尚書·酒誥】"民罔不衋傷心"的現代變體。然【論語】"攻乎異端"之戒提醒我們,輿情治理當效法【周禮】"以五禮防萬民之偽",既疏導情緒,更需理性引導。

三、制度效能的法家底色
【商君書】言"治國貴勢",今日防疫體系正合【韓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治理範式。基層防控網格化,暗合【管子】"十家為什,五家為伍"的保甲遺意。此非簡單復古,實為法家"循名責實"精神與現代治理的創造性轉化。

四、文明韌性的哲學根基
【易傳】"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命觀,鑄就國人"存不忘亡"的憂患意識。【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鄉治傳統,在社區防疫中煥發新生。這種文明韌性,正是【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當代實踐。

結語:
疫癘如鏡,照見文明底色。從【詩經】"豈曰無衣"到今日"逆行出征",中華文明總能在危機中實現【大學】所謂"苟日新,日日新"的自我更新。此非宿命論之驗證,實為【易經】"窮變通久"辯證法的又一次勝利。吾輩當記取【鹽鐵論】"明者防禍於未萌"之訓,使多難興邦的古訓永葆生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