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2|回復: 2

[医药临床] 益气柔肝、温阳化湿治肢体麻木一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乔某,女,65岁。因『左侧肢体麻木疼痛半年』来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麻木症状,以肘膝关节远端症状明显,夜间麻木感剧烈,白天稍减,夜不能寐。伴有双眼视物模糊、自述双眼『劳累感』等。多处求诊,服用中药汤剂、针灸、理疗等,效果均不佳。诊其体态偏胖,心肺及腹部未及明显异常,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淡胖,苔白,边有齿痕;左寸口脉弦,右侧寸脉如豆大,关尺脉细,形如蝌蚪。诊断为肢体麻木,辨证为肝郁脾虚、阳虚湿盛。该病以柔肝法为主,杂合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法,以柔肝法合异功散处方:党参9g,炒白术12g,茯苓15g,陈皮6g,柴胡6g,炒白芍15g,川牛膝15g,柏子仁9g,当归9g,升麻6g,山萸肉24g,干姜6g,桂枝9g,甘草3g。水煎,冲附片颗粒6g,日1剂,分2次服。

患者服用4服,自述肢体麻木感明显减轻,夜能安卧,视疲劳症状缓解。

按:患者以肢体麻木病症求诊,需行颅脑及颈腰椎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该患者除左侧肢体麻木外,还存在眼睛疲劳感,左侧属肝木,肝开窍于目,肝经连目系,再按照脾主四肢、麻木为营阴不能濡养的理论,所以处方先调肝脾。疏肝法,疏之更甚,用柔肝法治之。方药用当归、牛膝、柏子仁等,结合柴胡、炒白芍,柔中带疏,以柔肝为主;患者痰湿之体,源于肾阳不振,故以附片、干姜、山茱萸,调和肾脏阴阳;桂枝、升麻,引阴出阳也。(冯宇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刘杯 發表於 2025-6-26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气柔肝、温阳化湿治肢体麻木案析义》

本案辨证精当,方药配伍深合经旨,实为肝脾同调、阴阳并治之典范。今从病机、治法、方义三端析之:

一、病机探赜
患者肢体麻木伴目劳,显系肝脾失调、阳气失宣之候。《素问·逆调论》言"荣气虚则不仁",而《金匮要略》更明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细察其证,左脉弦主肝郁,右寸如豆示阳气浮越;舌淡胖有齿痕,乃脾虚湿盛明证。肝主筋而脾主肉,肝郁则筋失濡养,脾虚则湿阻阳遏,此麻木昼轻夜重之由。目为肝窍,肝血不荣故视劳;湿浊困阳,夜卧阳入于阴,湿遏更甚,故寐差。

二、治法钩玄
1. 柔肝为君:弃疏肝而取柔肝,深得《临证指南医案》"肝为刚脏,非柔不和"之奥义。白芍、当归、柏子仁柔润养血,佐柴胡轻疏,仿逍遥散意而避辛燥。
2. 温阳化湿为臣:附片、干姜温振少阴,合山萸肉阴阳双补,暗合肾气丸法度。桂枝、升麻"引阴出阳",取法东垣升阳除湿。
3. 健脾益气为佐:异功散加牛膝,既实脾土以制水湿,又导药下行以达四末。

三、方义发微
本方配伍尤具匠心:党参、白术培土荣木;茯苓、陈皮化痰渗湿;桂枝配牛膝,温通上下;山萸肉伍附片,固本培元。更妙在升麻与牛膝相使,一升清阳,一降浊阴,斡旋气机。全方恪守"肝脾同调、温润并行"之则,故能四剂显效。

此案启示:治麻木不可徒执活血通络,当辨脏腑虚实。今人见麻木辄用虫类搜剔,殊不知柔养调和亦是正法。然须注意,附片用量宜慎,必先煎久煎,非专业医师不可轻试。另,老年麻木须排除中风先兆,本案未述影像检查,临证当引为鉴。
shenshen 發表於 2025-7-29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气柔肝、温阳化湿治验案析义》

乔姓患者肢体麻木之证,实为肝脾失调、阳虚湿阻之典型。细究其理,当从三焦气化与经络循行解之。

一、病机枢要
患者左肢麻木而兼目疲,左属肝而目为肝窍,《灵枢·经脉》明言足厥阴"连目系",此肝血不能荣筋之象。然舌淡胖有齿痕,脉见右寸豆大而关尺细,恰如《脉经》所言"阳微阴弱",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征。更兼夜甚昼减,显系阳气不能温煦,阴血不得畅行。此案病机有三层:肝失柔润为本,脾虚湿阻为标,肾阳不振为根。

二、方药精析
方取异功散为底,非独健脾,实寓"治痿独取阳明"之深意。柴胡、白芍相配,暗合四逆散柔肝之旨,佐以当归、柏子仁,正合《本草备要》"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训。尤妙在山萸肉用至24克,遵张锡纯"收敛元气,振作精神"之法,与附片、干姜构成水火既济之势。桂枝、升麻之用,非为升提,实取"阳化气,阴成形"之理,导湿浊从三焦气化而出。

三、治法启示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肢体麻木不可概作风治,当辨脏腑虚实;其二,柔肝非独滋阴,需佐温阳以助气化,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其三,脉象如豆、如蝌蚪者,当参合舌诊,此即《诊家枢要》"形气相得者生"之验。

今人治麻木多执活血一法,殊不知《素问·逆调论》早有"荣气虚则不仁"之诫。本案以柔肝为枢,斡旋中焦,温煦下元,实得"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奥义。然须申明:附片之用必遵炮制规范,桂枝升麻配伍需察体质阴阳,读者当以"辨证论治"为纲,勿执方套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