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4|回复: 2

[医药临床] 小陷胸汤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困脾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方由黄连、半夏、瓜蒌3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临证治疗内科杂病时,遇有痰热交阻、胸脘痞满、按之疼痛、苔黄腻、脉浮滑者,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味,每获良效。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

上两方合用,治疗心虚胆怯、痰热交阻所致的胸闷、头晕等症有卓效。方中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黄连苦寒泄热除痞,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燥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姜枣调和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其中,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半夏与黄连相配,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笔者临证四十余年,用温胆汤合小陷胸汤治疗因痰热交阻、上蒙清窍及脾不健运、聚湿成痰成饮引起的头蒙困重、神疲乏力、嗜睡倦怠,疗效颇佳,下举临床一例验案以作说明。

郑某,女,68岁。2016年02月17日初诊。主诉:头身困重半年余。近半年来精神不佳,常觉疲乏无力,神蒙不清,全身困重。刻下症见:乏力,身体困重,头蒙,晨起喉间有痰、易咯出、色黄,口中乏味,不思饮食,大便尚可,舌淡苔黄腻,脉滑。中医辨证为痰饮(痰湿内蕴型)。用祛湿化痰,醒脾开窍方药治疗。

处方: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20克,炒枳实15克,竹茹6克,石菖蒲15克,瓜蒌30克,黄连6克,焦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神曲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2曰29日。患者诉服上方效可,自觉精神好转,全身轻松,晨起仍有痰,不思饮食。

处方: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20克,炒枳实10克,竹茹6克,石菖蒲10克,瓜蒌30克,黄连6克,焦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神曲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赵永强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邓帛 发表于 2025-5-26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小陷胸汤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困脾之配伍精义》

小陷胸汤与温胆汤之合方,实为治疗痰热交阻证之经典配伍,其组方思路深契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又融汇后世医家清热化痰之法。今就二方合用之机理、配伍特点及临证要点析论如下:

一、方证对应之理论基础
小陷胸汤以黄连苦降、半夏辛开、瓜蒌涤痰,三药相伍,正合《内经》"辛以散之,苦以泄之"之则。考《伤寒论》138条,此方本治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证,其脉浮滑、按之痛,恰与痰湿困脾之舌苔黄腻、胸脘痞满相应。温胆汤肇始于《千金要方》,经陈无择增损而定型于《三因方》,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取二陈汤之意,佐以竹茹清胆和胃,枳实破气消痰,实为治痰热扰胆之要方。二方相合,既解心下之痰热互结,又除胆胃之不和,诚如《医方集解》所言:"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二、配伍法度之精微处
1. 辛开苦降之妙用: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半夏之辛温,正合《本草备要》"半夏体滑性燥,能走能散"之论;黄连之苦寒,则应《药品化义》"黄连味苦,苦能燥湿"之说。二者相须为用,既除湿热之胶结,又防苦寒伤中之弊。

2. 痰气并治之配伍:方中枳实与瓜蒌相伍,一者破气消积,《本草衍义》谓枳实"专泄决壅塞";二者涤痰散结,《重庆堂随笔》称瓜蒌"最善洗涤胸中垢腻"。此二味与茯苓健脾渗湿相配,暗合朱丹溪"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训。

三、临证运用之要点
观验案中郑某之证,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滑,正是痰湿郁而化热之象。医者以二方为基础,佐石菖蒲开窍醒神,加焦三仙消食助运,深得随证加减之要。尤值注意的是:
1. 痰色转黄,宜增竹茹用量至10克,或加黄芩6克以强化清热;
2. 纳呆明显,当遵《临证指南医案》"醒胃必先制肝"之说,可酌加生麦芽30克疏肝和胃;
3. 若兼见心烦失眠,宜仿黄连温胆汤意,增黄连至9克,并加远志10克交通心肾。

四、现代应用之拓展
当代临床研究表明,此合方对代谢综合征、慢性胃炎伴焦虑状态等属痰热证者疗效确切。然须注意:
1. 痰湿未化热者(苔白腻)当去黄连,加苍术10克、厚朴10克;
2. 兼气虚者(脉濡)需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化痰药伤正;
3. 久病入络者,可参叶天士"久病入络"说,酌加郁金10克、丹参15克。

结语:小陷胸汤合温胆汤之配伍,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精髓。其组方严谨,辛开苦降并行,痰气同治兼顾,实为治疗痰热交阻证之良方。然临床运用时,当谨守病机,知常达变,方能收桴鼓之效。
龙依 发表于 2025-6-2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陷胸汤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困脾之临证阐微》

小陷胸汤与温胆汤之合方,诚为治疗痰热交阻、脾失健运之良剂。此二方配伍精当,法度严谨,深合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又兼清热化痰之能,实为痰热证治之典范。

考小陷胸汤,乃仲景治小结胸病之要方。黄连苦寒泻心火,半夏辛温化痰结,瓜蒌甘寒润燥涤痰,三味相合,暗合"辛开苦降"之法。尤妙在瓜蒌实一味,《本草思辨录》谓其"能荡涤痰垢,开通胸膈",正合痰热胶结胸脘之病机。而温胆汤肇始于《三因方》,以二陈汤为底,佐竹茹、枳实,变燥湿化痰之方为清胆和胃之剂。其中竹茹与半夏配伍,一凉一温,深得相反相成之妙,诚如《本草备要》所言:"竹茹甘而微寒,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

二方相合,其配伍之精要在于:黄连、竹茹清上焦之热,半夏、陈皮化中焦之湿,茯苓、甘草健运脾土,枳实、瓜蒌通降气机。此正合叶天士"分消走泄"之法,使热清痰化,脾运得健。观原案用药,更加石菖蒲芳香化浊,焦三仙消食导滞,尤见随证化裁之妙。患者首诊即效,然痰饮未净,故二诊减枳实、石菖蒲用量,恐过耗正气,示人"治痰当顾脾胃"之训。

今人治痰湿困脾证,多囿于温燥渗利,而忽略痰热相兼之候。此合方之要义,在于把握痰湿化热之病机转归。舌苔黄腻为辨证眼目,脉滑主痰,浮则热轻,滑数则热重,临证当细辨之。若热重者可加黄芩,湿盛者可合平胃散,此皆活法也。

然须申明:痰饮为病,本虚标实,待痰热既清,当转予六君子汤类方调理脾胃,方合"缓则治其本"之旨。原案未载后续调治,是为小憾。学者当知,善用古方者,必明方义而灵活化裁,如此方能得古方之精髓而不为所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