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7|回覆: 1

[醫藥臨床] 消食導滯法在兒科中的應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認爲脾胃爲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和輸布精微,爲氣血生化之源。小兒運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長發育所需水谷精氣,較成人更爲迫切,故常易爲飲食所傷,出現積滯、嘔吐、泄瀉等症。【育嬰家秘】所說的小兒『脾常不足』,也是古代醫家對小兒所以多見脾胃疾病這一生理、病理特點的概括。

兒科臨床中,因飲食積滯所致疾病者,在兒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飲食積滯是兒科病中最爲常見的基本證型之一,或獨立存在,或兼夾出現。消食導滯法作爲中醫兒科常用內治法則之一,主要用於消化不良、食積內停之證以及積滯引起的其他病。

嘔吐之乳食積滯證

嘔吐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病證,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小兒傷食吐病因病機:由於小兒哺育不當,乳食過多,較大兒童或恣食生冷肥膩等不消化的食物,積滯中脘,損傷脾胃,以致胃不收納、脾失運化、升降機轉失調,其氣上逆而發生嘔吐。臨床表現:吐出物多成酸臭乳塊,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氣臭穢,腹部作脹,大便秘結,或瀉下酸臭,舌苔多厚膩。

治法:和胃導滯。

方藥:①乳積用消乳丸:香附(炒)、甘草(炙)、陳皮(去白)、縮砂仁、神曲(炒)、麥芽(炒)。具有溫中快膈,止嘔吐,消乳食之功。②若傷食爲主者,用保和丸。方藥:焦山楂、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炒萊菔子、炒麥芽。③若嘔吐較頻者,可加少許生薑汁,降逆止嘔。④若大便秘結者,可加枳實、大黃以通下導滯。

泄瀉之內傷傷食證

泄瀉是小兒最常見的病證之一。小兒傷食泄的病因病機爲:由於調護失宜,乳哺不當,飲食失節,或過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損傷脾胃:脾傷則運化功能失職,胃傷則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內停,清濁不分,並走大腸,因成泄瀉。臨床表現:大便稀溏,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腹脹,瀉後痛減,反酸或嘔吐,食納差,舌苔厚。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保和丸(藥物組成見上)加減。若腹痛較劇及氣脹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氣消脹;嘔吐較甚者,加藿香、生薑以辛香止吐。

腹痛之乳食積滯證

腹痛也是小兒常見的病證之一。乳食積滯之腹痛的病因病機爲:由於小兒飲食不節,乳哺不時,或暴飲暴食,或過食不消化的食物,以致損傷脾胃,乳食停積中州,壅塞氣機,升降違和,傳化失職,因而發生腹部脹滿之乳食積滯腹脹。臨床表現:以腹部脹滿疼痛,按之痛甚,噯噦腐濁,口氣酸臭,不思飲食,時轉矢氣,泄瀉臭穢,或腹痛欲瀉,瀉後痛減,時有嘔吐,吐物酸臭。夜臥不安,時時啼哭。舌苔多厚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香砂平胃散:蒼朮(炒)、陳皮、厚朴(姜炙)、木香、砂仁、甘草。具有消食導滯,理氣止痛之功。若大便不通,或瀉下不暢,瀉後痛減者,加檳榔、萊菔子攻下食積;若食滯化熱,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渴欲飲,大便秘結,舌苔黃糙者,可用本方去蒼朮、砂仁,加大黃、玄明粉,以清熱通腑,蕩滌腸胃之積熱。

積滯之乳食(內積)不化證

小兒積滯是指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病。屬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在這裡需要強調說明的是,積滯與傷乳、傷食、疳證密切相關。若傷於食,經久不愈。病情進展,可變成積;積久不消,遷延失治,影響小兒的營養和生長發育,形體日漸羸瘦,可轉化成疳。三者名雖異而源則一,唯病情可有輕重深淺之不同,故應相互參考。臨床表現:面黃肌瘦,煩躁多啼,夜臥不安,不思飲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食物、乳片,脘腹脹滿疼痛,大便酸臭,小便短黃或如米泔,或兼發低熱,舌質紅,苔白厚或黃厚膩,脈象滑數,指紋紫滯。

治法:消乳消食,導滯和中。

方藥:乳積用消乳丸(見上)。食積者,宜用木香大安丸:木香、連翹、黃連、陳皮、白朮、枳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砂仁、炒萊菔子(注意與保和丸的區別)。該方具有消食導滯之功,因該方以消爲主兼健脾,故用於積滯實證。

急驚風之痰熱積滯證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抽搐伴神昏爲特徵的症候,有急慢之分。急驚風之痰熱積滯證的病因病機爲: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毒邪之食物,鬱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熱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故可見嘔吐,腹脹,便閉,驚厥,或高熱,嘔吐,便溏、瀉痢,驚厥等證。臨床表現:先見納呆、嘔吐、腹痛、便秘以及痰多等,繼而發熱神呆,迅即出現昏迷痙厥,喉間痰鳴,腹部脹滿,呼吸氣粗,舌苔黃厚而膩,脈象弦滑。

治法:消食導滯,滌痰鎮痙。

方藥:玉樞丹和保和丸。玉樞丹:山慈菇、紅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人工替代品)、雄黃、硃砂。具有化痰開竅,辟穢解毒,消腫止痛之功。保和丸(見上)。臨床時,可加小兒回春丹(川貝母、陳皮、木香、白豆蔻、枳殼、法半夏、沉香、天竺黃、僵蠶、全蠍、檀香、牛黃、麝香(人工替代品)、膽南星、鉤藤、大黃、天麻、甘草、硃砂)(出自教材方劑學)鎮驚息風。痰多者可加礞石滾痰丸(金礞石 (煅)、沉香、黃芩、熟大黃)滌痰導滯。若痰滯交錯,腑氣不通,也可用保赤散(六神曲(炒)、巴豆霜、天南星(制)、硃砂)以蕩滌之。(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兒童院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陳宦丞 發表於 2025-4-11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消食導滯法在兒科臨證中的運用要旨】

小兒脾胃疾患的辨治,向爲中醫兒科之要務。本文擬就消食導滯法在兒科臨床中的具體應用,作一系統闡述。

一、理論基礎與病理特點
【靈樞·五味】云:"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在萬全【育嬰家秘】中已有明訓。其脾胃運化功能尚未健旺,而生長發育之需尤甚,故易爲飲食所傷。現代研究表明,嬰幼兒消化酶活性僅爲成人的1/3-1/4,此與中醫理論高度契合。食積既成,常爲百病之先導,誠如【醫宗金鑒】所言:"積爲疳之母,無積不成疳。"

二、臨證辨治要點
(一)嘔吐證治
乳食積滯型嘔吐,當分乳積與食積。消乳丸(香附、神曲、麥芽等)尤宜於哺乳期嬰兒,其組方暗合"治中焦如衡"之旨。保和丸爲通治之方,其中山楂消肉積,神曲化谷積,萊菔子除面積,配伍精當。若見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可佐黃連、竹茹;兼外感者加蘇葉、藿香。

(二)泄瀉證治
傷食泄瀉需把握"酸臭便、瀉後痛減"的特徵。保和丸去連翹加白朮、炮姜,是爲變法。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強調:"傷食瀉者,其脈必沉滑。"臨證若見肛門紅赤,可加黃芩、滑石;久瀉傷陽者,當佐煨肉蔻、補骨脂。

(三)腹痛證治
食積腹痛須與蟲積、寒疝鑑別。其特點爲"拒按、噯腐、夜啼",可予保和丸合香砂平胃散。若痛甚者,加檳榔、莪朮;兼發熱者,柴胡、黃芩可入。

三、用藥特色與注意事項
1. 劑型選擇:嬰幼兒宜用煮散劑,3歲以上可服丸劑。
2. 配伍要點:消導藥常配理氣之品,如陳皮、木香;久積需佐健脾藥,如白朮、山藥。
3.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連翹、大黃;服藥期間當節制飲食,忌生冷油膩。

四、現代拓展應用
近年研究表明,消食導滯法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病具有顯著療效。可在傳統方劑基礎上,結合具體證型加減:如兼濕熱加茵陳、佩蘭;兼陰虛加石斛、麥冬。

結語:
消食導滯法貴在"通""和"二字,通其壅滯,和其中焦。然小兒臟腑嬌嫩,遣方用藥當遵"衰其大半而止"之訓,中病即止,勿傷正氣。臨證若能準確把握食積特徵,靈活化裁古方,往往能收桴鼓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