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1|回复: 1

[医药临床] 治肾病对药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笔者总结临证治疗肾病疗效确切的以下7组对药,供同道辨证施用。

黄芪与地龙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健脾,益卫固表,利尿消肿。现代医学认为黄芪可调整蛋白和脂代谢紊乱及保护肾功能;地龙中提取的纤溶酶具有抗凝、抗肿瘤及抗免疫作用。黄芪与地龙相伍,可改变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肾小球局部血栓的形成,从而延缓慢性肾衰进展。

对于慢性肾病,用药强调平补,以免滋腻助邪。黄芪加地龙相配伍的方法,益气开瘀,利尿消肿。黄芪每日用30~60克,地龙每日用10~15克。以黄芪充养大气,调节肺、脾、肾三脏之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同时兼利尿;以地龙为化瘀要品,走窜通络,利尿降压,两药相伍,有益气化瘀、利尿消肿、降低血压等多种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两药为主组成方剂,服药后常可收浮肿消退、血压趋常、蛋白转阴之效。

附子与仙灵脾、黄芪

由于慢性肾炎的主要证型之一为脾肾阳虚,所以其重要治则是温补脾肾。附子、仙灵脾为对,不仅可以温肾,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附子、黄芪为对,可固表益气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环,且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黄芪与益母草

黄芪、益母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者。黄芪一般用量30克,益母草则要60克以上。黄芪补气,益母草利水,两者配伍,益气活血行水,可治气虚血瘀水停之证,若消水肿,益母草用量至90~120克效果始佳。

生地榆与生槐角

生地榆与生槐角为治淋药对。药对中,生地榆凉血清热力专,直入下焦凉血泄热;生槐角入肝经血分,清泄血分之湿热。二者配伍治淋,能迅速缓解尿频、尿急与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且有明显的解毒、抑菌与消炎作用。

大黄与大黄炭

两者均能泻下排毒,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如服后大便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蛎各30克,石苇20克,可提高疗效。

乌药与金钱草

乌药与金钱草相配伍,可解痉排石,缓解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引起的绞痛。乌药一般用量为30克,金钱草用量为90克。因大剂量乌药有止痛作用,再加上与金钱草配伍,则可解痉止痛排石,治疗尿路结石屡收显效。

鸡内金与金钱草

鸡内金有化坚消石之功;金钱草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及破积止血的功效,临证通常需要较大剂量使用。二者配伍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明显。(罗华昌 江西丰城华康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xing5205353 发表于 2025-7-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肾病对药运用发微》
(按:本文依传统方药理论,参合现代药理,阐发肾病对药配伍精要,凡七组,计八百言。)

一、黄芪配地龙:益气化瘀通络
黄芪甘温,禀中和之性,专走气分,能升清阳、实腠理、利水湿;地龙咸寒,善入血络,具通瘀滞、泄热结、利水道之能。二药相须,一补一通,暗合"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旨。现代研究证实,此对药可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抑制系膜增生,诚为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瘀滞之要剂。临证当察气虚、瘀滞之轻重,酌定剂量比例。若见舌紫暗、脉涩者,地龙可加至20克;若气虚甚而现面㿠白、气短者,黄芪可用至90克。

二、附子伍仙灵脾、黄芪:温阳化气之本
附子辛热,走而不守,能回阳救逆;仙灵脾辛甘温,专入肾经,功擅鼓动肾气。二药相合,犹釜底添薪,使气化得行。更佐黄芪,则脾肾同治,阳气得振而水湿自化。此组对药尤宜于肾病综合征见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者。然附子有毒,须先煎30分钟,用量宜从6克渐增至15克,且当配伍炙甘草以制其烈性。

三、黄芪合益母草:益气活血利水
益母草辛苦微寒,专入血分,《本草汇言》谓其"行血而不伤新血"。与黄芪相配,则补泻兼施,使气旺血行而水湿自去。大剂量应用时(益母草90-120克),须监测凝血功能,若见皮下瘀斑或齿衄,当减量并加仙鹤草30克以防出血。

四、生地榆协生槐角:凉血泄浊通淋
地榆苦酸微寒,善清下焦血热;槐角苦寒,专泄肝经湿热。二药皆具收敛之性,然配伍后反增利湿之效,此"相反相成"之妙用。临床观察表明,此药对能显著降低尿路感染患者IL-6、TNF-α水平,其效机制与调节免疫相关。

五、大黄与大黄炭:通腑泄浊存阴
生大黄泻下力峻,制炭后存其苦寒之性而减其泻下之猛。慢性肾衰者用此对药,当遵循"衰其大半而止"之训,使每日大便2-3次为度。若见舌红少津,可加麦冬30克、玄参15克以护阴液。

六、乌药偕金钱草:理气排石定痛
乌药辛温,能宣畅气机,《本草求真》称其"治膀胱冷气";金钱草甘淡渗利,为排石要药。二药相合,温凉并进,使气行水利而石自下。结石绞痛发作时,可急煎此药对(金钱草120克、乌药40克),4小时服1次,多能缓急止痛。

七、鸡内金佐金钱草:消积化石化浊
鸡内金甘平,为"消积化石之妙品"(张锡纯语),其含有的胃激素能增强输尿管蠕动。与金钱草配伍,则溶石、排石之力倍增。然结石直径超1cm者,非药力所及,当考虑体外冲击碎石。

结语
对药之用,贵在知常达变。上述七组,或补或泻,或温或凉,皆需辨证而施。尤须注意:①监测电解质(如大剂量益母草可致低钾);②中病即止(如大黄连用勿超2周);③重视反佐(温阳药中少佐黄柏防燥热)。若能融会贯通,则于肾病治疗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全文毕,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