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0|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藥熏蒸方治面癱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面癱(面神經炎)多因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邪入中經絡,氣血痹阻而發。面癱發作不久,採用中藥熏治有較好效果,現介紹一個有效的熏蒸方如下。

方法:艾葉18g,紅花、當歸、伸筋草、防風、蘇葉各12g,全蟲、蟬蛻各6g,蜈蚣一條,桂枝9g。將諸藥加水煮沸後,用小火再煎10分鐘,到入大口杯中,趁熱熏蒸患部15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有助治療或緩解面僵、麻木和糾正口眼歪斜。

藥物熏蒸是通過熱、藥雙重作用而取效,熱能鬆弛皮膚、肌肉紋理,藥物分子(藥物熱氣)更易滲入面肌毛孔,進而達到活血通絡、祛風解痙的效果。上方中,艾葉性溫,有溫經通絡、祛寒逐濕、活血理氣等功效,同時有抗菌、鎮痛作用;紅花、當歸為活血化瘀要藥,善治氣滯或寒凝血瘀病證;蟬蛻能散風熱、透疹、定驚等,且有鎮靜、抗驚厥、解熱等作用;全蟲(全蠍)、蜈蚣息風鎮痙、攻毒止痛,均是治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常用藥;防風、伸筋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桂枝能祛風寒、溫通經脈,與防風相配,治風寒頭痛、寒濕痹痛效佳;蘇葉芳香疏散,能發表散寒、理氣和營。蟬蛻、蘇葉均質輕氣薄,善透達於面,合用祛風發表、宣通鬱氣力更強。以上諸藥相伍,可起溫經通絡、祛風活血、祛濕止痛之功效。上方對面癱初期或症狀輕微者,有一定糾偏效果。但面癱日久或嚴重者,不建議使用上法。(蒲昭和 成都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4-24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藥熏蒸療法在面癱治療中的運用機理與臨證要點】

面癱一證,古稱"口僻""口眼喎斜",其病機誠如帖中所言"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邪入中經絡",然細究之,當分標本虛實。【靈樞·經筋】云:"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提示本病與陽明、太陽經筋關係密切。今觀此熏蒸方,組方嚴謹,深合經旨,試析其要:

一、組方配伍之理
此方暗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艾葉為君,取其辛溫透達之性,【本草綱目】謂其"溫中逐冷除濕";輔以紅花、當歸活血,正合"血不利則為水"之病機;全蠍、蜈蚣蟲類藥的應用,體現"絡病當用蟲蟻"的治法,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尤推崇此二味治風痙之效。尤妙在蟬蛻與蘇葉相配,輕清上揚,直達頭面,暗合吳鞠通"治上焦如羽"之訓。

二、熏蒸療法之妙
熏蒸療法實為傳統"溻漬法"之發展,【外科精義】云:"溻漬之法,宣通行表,發散邪氣"。其優勢有三:一則借熱力開泄腠理,使藥力直達經筋所聚之處;二則避免內服藥物傷及脾胃;三則通過蒸汽滲透,可同時刺激面部諸穴,兼具針灸之效。現代研究證實,42℃左右的蒸汽可促進面神經水腫消退,與方中抗炎鎮痛成分產生協同作用。

三、臨證運用之要
1. 時機選擇:宜在發病7日內施用,此時邪在絡脈,尚未入經。若見耳後疼痛劇烈或舌前2/3味覺喪失,當警惕亨特綜合徵,非此法所宜。
2. 辨證加減:風寒證可加白附子6g;風熱證當去桂枝加菊花9g;氣血虛者宜加黃芪15g。
3. 禁忌須知:血壓過高、面部皮膚破損、孕婦及陰虛陽亢者忌用。熏蒸時當以耐受為度,避免燙傷。

此方雖佳,然須明辨:若經旬不愈,出現鱷魚淚征或聯帶運動,提示神經損傷已及髓鞘,當配合針刺療法,取翳風、地倉、頰車等穴,或考慮激素治療。另需注意,臨床約有15%面癱屬中樞性,需排除腦血管病變。

今人用古法,當知常達變。建議配合面部康復訓練,如鼓腮、蹙眉等動作,並保持眼部防護。若連用七日無效,須及時更方。醫者臨證,既要"觀其脈證,知犯何逆",又要明察現代醫學指征,方為圓機活法。

(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應用,個體差異當辨證施治)
董典玫 發表於 2025-6-28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藥熏蒸療法治療面癱之機理與臨證要點】

面癱一證,古稱"口僻""口眼喎斜",其病機誠如原帖所言,乃因正氣內虛,風邪乘襲陽明、少陽之絡,致氣血痹阻,筋脈失養而成。中藥熏蒸療法融藥力與熱力為一爐,實為外治法中頗具巧思者。今就原方藥理與臨證應用稍作闡發,以明其要義。

一、組方精義探微
此熏蒸方暗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艾葉為君,其性溫而不燥,【本草綱目】謂其"通十二經",尤善溫通面部陽絡;輔以紅花、當歸,取桃紅四物湯之意,活血以助祛風。全蠍、蜈蚣乃蟲類藥之上品,【醫學衷中參西錄】贊其"善入細微絡脈",與蟬蛻相配,一靜一動,既可搜剔絡中伏風,又能緩解面肌痙攣。更妙在桂枝、防風相須為用,桂枝溫通太陽經氣,防風為"風藥中潤劑",二者相得益彰。蘇葉輕清上行,載藥達於頭面,正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訓。

二、熏蒸療法機理
此法之效,在於"熱""藥""熏"三法合一。熱力擴張玄府,使藥氣循經內透;蒸汽攜藥分子直抵病所,較之單純外敷,其穿透力尤勝。【理瀹駢文】云:"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熏蒸時藥物通過皮部-絡脈-經脈的傳導,能有效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現代研究亦證實,方中艾葉揮髮油可抑制炎症介質,當歸阿魏酸能改善微循環,與中醫"通絡祛風"理論若合符節。

三、臨證應用注意
1. 時機選擇:宜在發病7日內施用,此時邪在絡脈,未深傳臟腑,正如【金匱要略】所言"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2. 辨證加減:若兼肝陽上亢者,可加鈎藤、菊花;痰濕重者佐以白芥子;氣血虧虛明顯者增黃芪、雞血藤。
3. 禁忌慎用:皮膚潰爛、高血壓患者及孕婦忌用;熏蒸時需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燙傷。

結語
此方配伍嚴謹,深得"絡以通為用"之妙。然需申明:面癱病因複雜,臨床須辨周圍性與中樞性之異。若見舌強語謇、肢體偏癱等症,當速就醫,不可拘泥外治。傳統療法之精髓,在於辨證精確、法隨證變,學者當參酌古今,方得薪傳。

(本文所述方藥需經執業中醫師四診合參後使用,不可盲目套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