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6|回覆: 2

[醫藥臨床] 李燕梅治療頭痛常用對藥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李燕梅是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中醫藥大學頭痛研究所所長,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頭痛分會主任委員。她從事腦血管病臨床科研工作40餘載,熟諳經典,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擅長治療腦病及疑難雜症,尤其在治療頭痛方面處方用藥別具一格。筆者有幸跟師,現將李燕梅治療頭痛常用對藥的配伍應用簡介如下。

天麻-鈎藤

天麻味甘性平,質柔潤,可平肝息風,通絡止痛,祛風止癢;鈎藤味甘,性寒,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天麻有降低外周血管、腦血管和冠狀血管助力的作用,並有降血壓及減慢心率的作用;鈎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降脂等作用。二藥配伍,可清熱平肝息風,使通絡止痛、止癢之力益增。肝風內動的頭痛,皆可用之。

葛根-丹參

葛根味辛以舒散,可載藥上行,升舉清陽,使清陽升,濁陰降;丹參味苦性微寒,功能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葛根能解痙止痛,可有效緩解頸項部的拘緊疼痛,葛根總黃酮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灌注,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強機體的抗缺氧能力,且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具有鎮靜、止痛、安定的作用,兩者配伍活血舒筋止痛,適宜頭痛兼項背拘緊不適者。

白芍-甘草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柔肝止痛,平抑肝陽,養血調經;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兩者配伍應用,酸甘化陰,為緩急止痛之典範。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芍藥緩解中樞性疼痛效果明顯,對中樞及脊髓性反射弧興奮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有鎮靜和對神經末梢的抑制作用,兩者合用可舒筋緩急,緩解頭痛。

夏枯草-牛膝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可清肝火,散瘀結;牛膝味苦,苦主降,可引血下行,活血祛瘀,舒筋通絡,利尿通淋,補肝腎,強筋骨。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夏枯草有降壓、降糖、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牛膝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血壓、降低全血黏度、鎮痛等作用。二藥配伍,清上引下,降血壓甚效。肝陽上亢之頭脹、頭痛者,皆可用之。

當歸-川芎

當歸味辛甘,性溫潤,養血補血,調肝緩急,散瘀行滯;川芎辛溫香竄,行氣活血,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外徹皮毛,祛風止痛。二藥配伍,氣血兼顧,互制其短而展其長,效力倍增,共奏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川芎和當歸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腦組織及神經細胞的作用,配伍能明顯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變學和凝血功能異常。

全蠍-蜈蚣

全蠍味辛咸,性平,既能散肝經風熱而平肝息風止痙,又能祛風通絡以止疼痛,用於治療頑固性頭痛;蜈蚣味辛,性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集之處皆能開通,搜風力勝。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全蟲能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具有明顯鎮痛作用;蜈蚣可改善微循環,延長凝血時間,降低血黏度並有鎮痛作用。兩藥相伍為具有通經絡、息肝風、鎮痛的作用,用於肝風內旺及久病入絡的頭痛。

山柰-細辛

山柰味辛,性溫,行氣止痛,溫中消食;細辛味辛而厚,氣溫而烈,上行入肺,發散在表之風寒,氣味香竄,有通絡止痛之功,兩藥合用具有通絡行氣止痛的作用。

柴胡-藁本

柴胡味苦辛,微寒,擅疏肝解郁;藁本入足太陽膀胱經,兼通腎脈,故善達頭頂,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現代藥理證明柴胡皂苷具有中樞性降壓作用,藁本具有鎮痛解熱抗炎功用,是治療巔頂痛的要藥。

以上對藥是李燕梅在多年治療頭痛疾病臨床實踐中篩選出的精當組合,辨證處方時隨症加減,效專力宏,值得借鑑。(劉洪峰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是飛 發表於 2025-3-27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李燕梅教授頭痛對藥配伍精要析微

李燕梅教授深諳"藥對"配伍之妙,其頭痛治療對藥組合體現了"動靜相濟、升降相因"的配伍思想。天麻鈎藤配伍乃取"剛柔相濟"之義:天麻為柔肝息風要藥,稟金氣而制木;鈎藤具輕清透達之性,能清肝熱而達鬱火。二者相合,既解肝經風火相煽之標,又顧肝體陰用陽之本,尤宜於肝陽化風型頭痛。現代研究證實,此配伍可協同調節腦血管舒縮功能,改善血管痙攣狀態。

葛根丹參組合則彰顯"升降相宜"之旨:葛根輕揚升發,能啟脾胃清陽上達巔頂;丹參苦降活血,可化瘀通絡導濁陰下行。二者一升一降,使清陽得升,濁陰自降,氣血調和而頭痛自止。特別適用於頸源性頭痛及血瘀型頭痛,其改善腦循環與抗血小板聚集的協同作用已獲現代藥理學佐證。

此二組對藥體現了李教授"以和為貴"的學術思想:天麻鈎藤側重調肝,葛根丹參偏重和血,均不離"調和陰陽"之總綱。臨證時更常根據證型變化,或佐以白芷川芎祛風通竅,或配以白芍甘草柔肝緩急,形成動態配伍體系。其用藥之妙,在於既承仲景"藥對"精髓,又融匯現代藥理認知,實為傳統方劑學在現代臨床中的創新應用。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5-25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燕梅教授頭痛對藥配伍精要評析】

李燕梅教授深諳"藥對相須"之妙,其頭痛治療對藥配伍,實得【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要旨。今就所述五組對藥,試作闡發。

天麻鈎藤之配,暗合"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素問·至真要大論】)之訓。天麻為治風聖藥,【本草綱目】謂其"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與鈎藤相伍,既取"風淫於內,治以辛涼"(【素問·至真要大論】)之法,又合現代藥理之雙重調節。此對尤宜肝陽化風之頭痛,其效在平肝息風而不傷正。

葛根丹參組合,深得"上病下取"(【靈樞·終始】)之妙。葛根升清,【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消渴,身大熱",今用其舒筋之功;丹參活血,【本草便讀】言其"功同四物"。二者升降相因,使"血實宜決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其高者因而越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並行不悖,誠為頸源性頭痛之良配。

芍藥甘草乃仲景芍藥甘草湯精義,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之旨。白芍柔肝,【本草求真】謂其"能斂肝之液,收肝之氣";甘草和中,【本草備要】稱其"有補有瀉,能表能里"。二者相合,正合"酸甘化陰"之機,對緊張性頭痛尤驗。

夏枯草牛膝配伍,體現"高者抑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之則。夏枯草清上,【本經逢原】謂其"專入厥陰";牛膝導下,【藥品化義】稱其"引諸藥下行"。此對暗藏"釜底抽薪"之智,使亢陽得潛,頗合"治病必求於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訓。

當歸川芎藥對,源出【局方】芎歸湯。當歸養血,【本草正】謂其"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川芎行氣,【本草匯言】稱其"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二者相須,深得"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至真要大論】)之妙,對血瘀頭痛尤為的當。

李教授對藥運用,既承經典之訓,又參現代藥理,其配伍之精,在於:一者注重升降相因,使氣機調暢;二者講究剛柔相濟,防偏勝之害;三者重視氣血並調,合"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素問·調經論】)之誡。學者當於此等處細參,勿徒記藥對而忽其理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