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1|回覆: 2

[醫藥臨床] 附子四金湯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章浩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十二五』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脾胃病專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名中醫。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30餘載,善用經方治療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疾病)、胃脘痛(胃潰瘍)、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主持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8項,主編【傷寒心悟】【六經辨治脾胃病】等專著,並在國家級、省級公開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組成:制附子1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朮20克,白芍10克,紅參10克,乾薑10克,鬱金10克,金錢草30克,海金沙10克,雞內金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濕排石。

主治:中老年人腎、輸尿管、膀胱等泌尿繫結石,證屬腎陽虧虛,膀胱濕熱,日久煎熬成石。臨證多以腰部酸痛或絞痛或沉重,小便頻澀痛,尿色黃赤,或小便短少,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膩或膩微黃,脈沉弦或沉細等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加水浸過藥面,浸泡1小時,制附片先煎半小時,後納諸藥,武火煎開,文火煎煮20~3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泌尿繫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中醫屬石淋範疇,其病因早在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曾提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中老年人因勞累過度或年事漸高,腎氣漸虧、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濕內蘊,日久化熱,濕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阻滯尿路。本證若徒清熱利濕排石,則腎陽虧虛日甚,徒溫腎助陽,則膀胱濕熱難去,均不可獲得良效。故筆者以溫補腎陽為主,佐以利清熱利濕排石功效藥物製成附子四金湯。本方由附子湯、甘姜苓術湯、四金湯化裁而成,方中制附子、紅參、乾薑溫腎助陽;茯苓、白朮煨土治水;白芍【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邪氣腹痛……破堅積寒熱……利小便』,取其破堅積、利小便的功效;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濕;鬱金、雞內金行氣化積以助排石;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清熱利濕排石之功。

臨證加減:根據患者腎陽虧虛與膀胱濕熱程度不同,酌情調整藥物用量,濕盛加車前子、澤瀉;尿血加大薊、小薊、地榆;噁心嘔吐,加大量生薑、丁香。

驗案舉證:沈某,男,38歲。2018年10月24日初診。訴近1周腰部酸痛,勞則加劇,小便頻澀痛,色黃,平素怕冷,舌淡苔白膩,脈沉弦。B超檢查:右腎結石。中醫診斷:石淋病,證屬腎陽虧虛、濕熱內蘊。治以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濕排石。方選附子四金湯加減7劑。11月6日二診,患者訴服藥期間腰痛緩解,小便利,停藥後再次出現腰部酸痛,勞則明顯,排尿不利,守原方加琥珀10克、山萸肉30克再服7劑。11月20日三診,訴服藥後排出1粒『黃豆』大小的結石,尿頻痛、腰痛明顯減輕。守方再進7日。隨訪未再腰痛,小便通利。

(福建中醫藥大學喻愛萍整理 章浩軍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5-16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四金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章浩軍教授所創附子四金湯,融仲景溫陽法與時方排石藥於一爐,乃治療腎陽虧虛兼膀胱濕熱型石淋之匠心組方。茲從經典溯源、方劑解析及臨證要點三端論之。

一、經典理論溯源
石淋病機首見於【諸病源候論】"腎虛膀胱熱"之論,然章師深得【傷寒論】少陰病辨治精髓,參合【金匱要略】甘姜苓術湯治"腎着"之理。少陰腎陽衰微則氣化無權,太陰脾土不運則濕濁內聚,此即"臟腑相累,水土互患"之病機關鍵。方中附子湯溫少陰之陽,甘姜苓術湯燠太陰之土,正合【內經】"治病求本"之旨。

二、方劑配伍精析
全方以"溫陽化氣為本,通淋排石為標"為法度:
1. 溫陽三才:制附子峻補命門真火,紅參大補元氣,乾薑溫守中焦,三藥共築"火生土,土製水"之局。附子用量10克,先煎去毒,既遵仲景法度,又合現代藥理安全規範。
2. 利濕四金:金錢草量達30克為君,佐海金沙、雞內金、鬱金,形成"化石-溶石-排石"藥陣。尤妙在鬱金一味,既助氣化,又防溫藥壅滯,暗合"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奧義。
3. 佐使之巧:白芍破堅積而利水道,與附子形成剛柔相濟之勢;茯苓、白朮培土製水,杜絕濕濁再生之源。

三、臨證運用心法
1. 辨證眼目:必見腰冷痛、溲澀痛、舌淡苔膩脈沉之腎虛濕熱錯雜證。若純見陰虛內熱或濕熱熾盛者,非本方所宜。
2. 加減法度:
濕濁重者加車前子30克、澤瀉15克,遵"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訓;
尿血明顯者取【十藥神書】法,加炒地榆15克、大小薊各10克,慎用苦寒以防冰伏陽氣;
嘔惡頻作者倍生薑至20克,佐丁香6克,此乃仲景"嘔家聖藥"與東垣溫胃法之化合。

結語
此方之妙,在於溫陽不助火,清熱不傷陽,排石不損正,實得"衡法"三昧。章教授熔經方時方於一爐,既承巢元方"腎虛膀胱熱"之論,復創"溫陽化氣以治本,通淋排石以治標"之法,為石淋治療另闢蹊徑。學者當於"陽化氣,陰成形"之理中細加體悟,方能得此方真諦。

(全文798字)
閆吟 發表於 2025-6-18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四金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章浩軍教授所創附子四金湯,融仲景溫陽之法與後世清熱排石之技於一爐,其組方嚴謹,切中中老年泌尿繫結石"腎虛膀胱熱"之病機核心。今試從經典理論、方藥配伍及臨證要點三隅反析,以彰其奧義。

一、病機溯源與經方化裁
【諸病源候論】"腎虛膀胱熱"之論,實為石淋辨證綱領。章教授深諳此理,以【傷寒論】附子湯溫腎固本,合【金匱】甘姜苓術湯(腎着湯)燠土製水,更佐四金湯(金錢草、海金沙、鬱金、雞內金)清熱消石,構成"三經方一驗方"的複方結構。其中附子、紅參、乾薑溫補命門之火,暗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旨;茯苓、白朮健脾滲濕,既杜濕濁之源,又助膀胱氣化,體現"治水必先實土"的經方思維。

二、藥物配伍精要
方中白芍之用尤具巧思。【本經】言其"破堅積""利小便",章教授取其通利之性而非斂陰之功,與附子相伍既制燥烈之性,又協同破結利竅。金錢草用量獨重(30克),現代藥理證實其可增加尿量並酸化尿液,促進結石溶解;海金沙質輕上行,雞內金消積化瘀,鬱金行氣解郁,四金各司其職,共成"化-利-排"之勢。更妙在炙甘草調和諸藥,使溫陽不助熱,清熱不傷陽。

三、臨證運用心法
1. 辨證關鍵:腰酸痛伴形寒肢冷、舌淡苔膩為腎陽虧虛之據;尿頻澀痛、色黃赤乃膀胱濕熱之徵。二者缺一不可,若純見熱象當轉投八正散類方。
2. 加減法度:濕重加車前子、澤瀉,需防利水傷陽,宜佐桂枝通陽化氣;血尿選大薊、小薊當辨鮮紫(熱重於瘀)與暗紅(瘀重於熱);嘔吐加生薑至15克,乃取仲景"嘔家聖藥"之義,若寒甚可增吳茱萸。
3. 煎服禁忌:附子先煎半小時後入他藥,文火久煎可減毒性存藥力。服藥期間忌食生冷,結石直徑超0.8cm或並發感染時,需中西醫結合處置。

此方之妙,在於溫陽與清熱看似相悖,實則通過藥物比例調控(如附子與金錢草用量比為1:3)達成動態平衡。章教授臨床強調"陽氣得復則濕熱自化,結石得消而正不傷",此即經方"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的現代表達。學者當於此類方證中細味"病機-方藥-體質"三維對應的辨證精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