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9|回覆: 3

[醫藥臨床] 養正消斑飲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漢族,山東牟平人,甘肅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第三屆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甘肅省名中醫。2010年入選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專家,2015年榮獲甘肅中醫藥大學『特殊貢獻獎』。從事中醫醫、教、研事業80餘年,先後出版了【內經類要】【內經精義】【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國醫大師周信有醫學精華】等著作。

組成:黨參20g,炒白朮9g,黃芪20g,熟地20g,女貞子20g,淫羊藿20g,五味子15g,山萸肉20g,當歸9g,丹參20g,赤芍20g,雞血藤20g,茜草20g,益母草20g,仙鶴草20g,紫草20g,白及10g,阿膠9g(烊化),甘草9g。水煎服。

功效:調補脾腎,益氣攝血,活血化瘀。

主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肢倦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白光白,證屬脾腎兩虛,氣不攝血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頭煎二煎藥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

方歌:四物去芎參術芪,

紫茜丹坤鶴膠及;

貞味藿甘藤萸肉,

養正消斑功效奇。

方解:西醫學中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辨證多屬虛證,病機爲勞倦傷脾,脾腎兩虛,氣不攝血。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指出:『元氣虛,經絡自然空虛』『血無氣載則必瘀凝』『元氣即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滯而瘀』。脾虛則生血乏力、無力統血,腎虛則氣化失職,故血停成瘀,發爲紫癜。脾陽根於腎陽,脾之健運,有賴於腎陽的推動,脾虛日久可致腎虛,故健脾同時,應兼顧益腎。方中黨參、白朮、黃芪、甘草健脾益氣;熟地、山萸肉、女貞子、淫羊藿益腎添精,顧護先天;仙鶴草、茜草、益母草、紫草止血化瘀;當歸、丹參、赤芍、雞血藤活血化瘀;白及收斂止血;阿膠養血補血。諸藥合用,標本兼治,舊血除,新血生,邪去正復。

加減:若發熱重者,加蒲公英20g,大青葉20g;若常有鼻出血,牙齒出血者,加白茅根20g,藕節20g,生地榆15g;若月經過多者,加棕櫚炭15g,仙鶴草20g;活血化瘀藥可選用紅花6~9g。

臨證備要:

1.無論過敏性紫癜還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都應重視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雖然紫癜一病在臨床上常見出血之證,但離經之血不去則新血不生。

2.止血和化瘀藥物配伍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對止血和消斑有一定療效。

(甘肅中醫藥大學 殷世鵬 梁建慶 上海中醫藥大學 李瓊 吳新楠 共同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沙舟 發表於 2025-3-27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養正消斑飲】方解與臨證要義

周信有教授此方融匯脾腎雙補、氣血同治之法,針對紫癜病機"本虛標實"的特點,以"養正消斑"爲立方宗旨。方中參、術、芪建構中氣,熟地、女貞、山萸固守下元,取"先後天互濟"之妙。尤具特色者,乃將淫羊藿溫腎陽與女貞子滋腎陰同用,暗合"陽中求陰"之旨,契合張景岳"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之論。

活血諸藥選用尤見匠心:丹參、赤芍涼血散瘀,茜草、紫草既能止血又可活血,仙鶴草收斂止血而不留瘀,合當歸、雞血藤組成"動靜結合"的活血體系。阿膠烊化入藥,既助熟地補血之功,又增止血之效,與白及相須爲用。全方恪守"治血必先治氣"的古訓,通過補氣藥與活血藥的配伍比例(如黃芪20g配丹參20g),實現"氣行則血行"的治療目標。

臨證應用時需注意:若見陰虛火旺者,可酌加旱蓮草30g、生地15g;瘀象顯著者加三七粉3g沖服。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淫羊藿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黃芪可調節免疫功能,這與西醫學認爲紫癜與免疫機制紊亂相關的認識不謀而合。周老此方將傳統"氣不攝血"理論與現代血液病學有機結合,堪稱"古方新用"的典範。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4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5-28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養正消斑飲】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先生所創養正消斑飲,融匯脾腎雙補、氣血同治之法,深合【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旨,爲治療紫癜類疾病之典範。茲從理法方藥、臨證要點析之。

一、立法根基:脾腎同治,化瘀攝血
紫癜之病機,周氏緊扣『虛』『瘀』二字。脾主統血,腎主藏精化血,脾腎兩虛則氣不攝血,血溢脈外而成瘀。方中參、術、芪、草補脾益氣,仿四君子湯之意而增其力;熟地、萸肉、女貞子、淫羊藿滋腎填精,兼溫腎陽,取左歸丸『陰中求陽』之妙。更以仙鶴草、茜草等止血不留瘀,當歸、丹參等化瘀不傷正,暗合血府逐瘀湯『化瘀生新』之機。全方補瀉兼施,標本兼顧,實得王清任『氣行則血行』之三昧。

二、組方特色:動靜相宜,氣血同調
1. 補益藥配伍之巧:黃芪配當歸,寓當歸補血湯氣血雙補之效;淫羊藿伍女貞子,陰陽並調,助腎之氣化。
2. 止血與活血之平衡:紫草、益母草涼血化瘀,仙鶴草、白及收斂止血,既防血熱妄行,又避澀藥致瘀之弊。
3. 血肉有情之品應用:阿膠烊化,補血潤燥,契合葉天士『精血有情,栽培身內之精血』之論。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辨病與辨證結合:過敏性紫癜多兼風熱,可加蒲公英、大青葉疏風清熱;血小板減少者偏重補益,可增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生髓。
2. 出血與瘀血權衡:鼻衄、齒衄加白茅根、地榆炭,取其『炭藥止血』之效;若瘀象明顯,紅花、桃仁可酌增,然須中病即止,防耗氣傷正。
3. 調護要旨:慢性紫癜患者需長期服藥,可制蜜丸緩圖;飲食忌辛辣發物,宜山藥、紅棗等健脾養血之品。

四、學術啟示
周氏此方,既承【醫林改錯】化瘀之訓,又發【景岳全書】『陽中求陰』之微義,更融現代藥理研究(如黃芪提升血小板、丹參改善微循環)。其『養正消斑』之法,非獨治紫癜,凡氣血兩虛兼瘀之證,如崩漏、肌衄等,皆可化裁應用。

結語:養正消斑飲之精妙,在於『以補爲通,以通爲補』,彰顯周氏『治病求本』之學術思想。學者當於方中體悟脾腎爲先後天之本的真諦,方能舉一反三,拓展臨床應用。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析力求既守傳統方義,又參合現代臨床,文風謹嚴而不失實用,可供同道臨證參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