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7|回復: 3

[医药临床] 清肠化滞治小儿消化不良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余某,男,1岁8个月,1989年11月10日初诊:该患儿罹患腹泻已有10天,蛋花样便,1天20多次。先后用过乳酶生、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等以及补液,均不见好转。患儿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腹痛肠鸣,纳差泛恶,大便1天20余次,呈水样便,带有未消化的残渣,有时带有泡沫,气味腐臭。大便镜检示:脂肪球(++),白细胞少许。舌苔薄腻,脉数。笔者以为该患儿属于食乳内停,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所致。中医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治以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处方:白头翁6g,山楂炭6g,焦神曲6g,苍术炭5g,茯苓5g,香附4g,炙甘草1g,砂仁1g。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服用。

二诊:服药2剂后,泄泻即止,大便成形,肠鸣腹痛已除,饮食和精神状态均有好转。效不更方,嘱其按上方再服3剂,服完后诸症皆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9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肠化滞法治疗小儿食滞泄泻验案评析》

本案为典型小儿食积伤脾证候,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之妙。患儿泄泻旬日不止,观其便质腐臭夹渣、镜检脂肪球,此非单纯脾虚,实乃乳食停滞、湿热蕴肠之候。前医屡用抗生素未效,盖因未解"积不去则泻不止"之理。

朱氏辨证精当,紧扣"脾虚湿滞"病机:舌苔薄腻为湿浊中阻,脉数示积滞化热,腹痛肠鸣乃气机壅塞之象。组方尤见巧思:白头翁6g清肠中郁热而不伤正,合山楂炭、焦神曲各6g消积导滞,暗合"焦香醒脾"之旨;苍术炭5g与茯苓5g相配,一燥湿一渗湿,共复脾运;佐香附4g调畅气机,砂仁1g芳香醒脾,炙甘草1g调和诸药。全方药仅八味而配伍严谨,消补兼施,尤妙在多用炭剂,既存药性,又增收敛之功。

此案启示有三:一者小儿"脾常不足"非必纯补,消导即是补脾;二者久泻未必皆虚,积滞不化反致虚实夹杂;三者抗生素治疗无效时,中医辨证施治常有奇效。然需注意,本案用药剂量系针对幼儿特定体质,临床不可简单套用。今人若遇类似症状,当参酌现代医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腹泻后,方可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卢色凸 發表於 2025-4-24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肠化滞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案析义》

此案乃典型小儿食积挟湿型泄泻,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之妙谛。患儿病程十日,迭经西药未效,观其症见蛋花水样便、腐臭夹渣、舌苔腻而脉数,此非单纯脾虚,实乃《幼科发挥》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候。朱师辨为暑湿挟滞、升降失司,深合钱乙"小儿脾常不足"之论,其立方要旨在于消导与运脾并举,清化共渗湿同施。

方中白头翁为君,取其苦寒清肠之功,然用量仅6克,既合小儿脏腑娇嫩之体,又避苦寒败胃之弊。山楂炭、焦神曲相须为用,遵《本草纲目》"炒炭存性"之法,既消食化积,又兼收敛止泻。苍术炭配伍茯苓,暗含胃苓汤意,燥湿运脾而不伤津。香附、砂仁各用微量,体现"治小儿如秤上金"的古训,轻疏气机以助运化。炙甘草调和诸药,更寓"甘缓和中"之巧。全方药仅八味,总重不过30克,却具消补兼施、升降相因之妙。

尤值称道者,朱师未囿于"利小便实大便"之常法,亦未妄投参术补涩,而是谨守《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之旨,以消导为枢机。其用炭类药尤具匠心,既制药物峻烈之性,又增吸附止泻之功。二诊即获显效,足证辨证之精准。此案启示有三:一者小儿泄泻不可见泻止泻,当察其积滞与否;二者消导法非徒克伐,实为"通补"之变局;三者炭类药运用之妙,在于存性取用。

今人治小儿泄泻,或过用抗生素伐伤脾胃,或早投固涩关门留寇。朱师此案昭示:调理中焦气机升降,恢复脾胃运化之职,方为治本之图。然须申明,文中方药乃针对特定证候而设,现代临床运用尚需结合具体证候变化,遵医嘱调整配伍。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三昧。
朱卯 發表於 2025-5-19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肠化滞法治疗小儿食滞泄泻之临证思辨》

余观此案,诚为典型小儿食滞泄泻之候。患儿年方一岁八月,稚阴稚阳之体,脾胃本弱,更兼暑湿挟滞,清浊相干,致成暴泻。今试析其证治要义如次:

一、病机阐微
患儿连泻旬日,蛋花样便日行二十余次,此非寻常脾虚泄泻可比。细察其症:便夹未化乳食而气腐臭,腹痛肠鸣,舌苔腻而脉数,显系《幼科发挥》所言"伤食泻"之候。盖乳食停滞中焦,郁而化热,湿热下迫大肠;更兼暑湿外袭,脾胃升降失司,故见泛恶纳差、精神萎顿。虽经西药抗菌未效,正合《小儿药证直诀》"伤饱失节,脾胃乃伤"之训。

二、方药析义
朱氏处方深得消补兼施之妙:
1. 白头翁为君,取其苦寒清肠而不伤正,尤善除肠胃郁热,契合"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之病机。
2. 山楂炭、焦神曲为臣,炭制更增消导止泻之功,暗合"通因通用"之法。其中山楂专消乳积,神曲善化谷滞,二药相须,尽除陈莝。
3. 佐以苍术炭燥湿运脾,茯苓渗湿健脾,香附理气止痛,砂仁醒脾开胃,共复中焦斡旋之职。
4. 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和中。全方药仅八味,然清化、消导、运脾三法兼备,尤妙在炭药运用,既存药性,又增收敛之功。

三、临证启示
此案有三要义可资借鉴:
其一,小儿泄泻辨治当首分暴久。暴泻多实,宜消宜清;久泻多虚,宜补宜涩。本案虽泻下旬日,然症见腐臭、脉数、苔腻,仍属实证范畴,故不可早投固涩。
其二,炭药运用颇具匠心。昔年钱乙用诃子炭治小儿滑泻,今朱氏取山楂炭、苍术炭,既存消导燥湿之性,又增吸附止泻之功,实得古法新用之妙。
其三,组方贵在轻灵。小儿脏腑娇嫩,剂量宜轻,本案最大用量不过六克,而效如桴鼓,正所谓"四两拨千斤"也。

四、结语
今人治小儿泄泻,或偏执消炎,或滥投补涩。观此案可知,中医辨证贵在审因明机,遣方重在切中病所。患儿二剂知、五剂已,足证清肠化滞法于食滞泄泻确有桴鼓之效。然临证尤须注意:若见眼眶凹陷、小便短少等伤阴之象,当参入乌梅、石榴皮等酸收之品;倘转成脾虚泄泻,则需易方为七味白术散加减。医者当知常达变,方不致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