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7|回復: 2

[医药临床] 益气养血摄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丁某,男,8岁,,2005年7月5日初诊。因腹部剧痛1小时,于某县级医院以急性肠炎治疗,病情渐加重,且出现双膝关节疼痛,遂转至某地区医院治疗,出现血水样大便及血尿,终致昏迷。因病情紧急,又建议转至某省级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始出现臀部及双下肢深红色紫癜,压之不褪色。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尿常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诊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经西医常规治疗,除小便常规仍异常外,其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遂予潘生丁、维生素E、肾复康等药出院口服治疗,1个月复查1次。患者出院后紫癜时隐时起,且经常腹痛,双膝关节疼痛,小便常规一直不正常,多次复查均未愈。刻诊:头昏、乏力、面白、腹痛、紫癜隐隐、双膝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两亏、气不摄血。当益气养血,摄血止痛,予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生黄芪12g,当归6g,三七4.5g(研末冲服),仙鹤草20g,鸡血藤18g,延胡索12g,白芍12g,甘草3g,大枣5枚,水煎服。治疗经过:上方连服15剂,除面色略苍白外,余症渐消失,尿常规:正常。为防复发,嘱继予香砂六君丸、归脾丸交替服用,半年,后经多次随访,已愈,唯平时稍易患感冒。

过敏性紫癜,系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居多。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该病属中医『斑』『疹』『肌衄』『衄血』等范畴,一般按血热妄行、阴虚内热、气不摄血三型论治,疗效确切。本案为混合型,较少见,症状典型,然因紫癜出现较晚,故极易误诊。余根据具体病情及诊疗情况,辨证为气血两亏、气不摄血,因用药切中肯綮,终获较好疗效。(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董车 發表於 2025-7-24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气养血摄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医案析义》

丁案乃过敏性紫癜混合型之疑难证候,其辨治过程颇具启发性。本案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两虚、统摄失司,属《血证论》"气不摄血"之典型证候。患儿病程迁延月余,紫癜时隐时现,伴面色㿠白、脉细弱等象,正合《景岳全书》"血虚则色淡而鲜"之述,其腹痛、关节痛实为血不荣筋之候,非独外邪所致。

立方之妙,在于融四君、归脾二方精要:以党参、黄芪为君,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医宗金鉴》)之旨;当归、鸡血藤养血和营,暗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妇人大全良方》)之理;尤妙在佐以三七、仙鹤草,既止血而不留瘀,又寓"见血休止血"(《血证论》)之训。方中白芍配甘草,取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之意,延胡索行气活血,共奏标本兼顾之功。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紫癜辨治当分标本,本案虽见出血而重在补气,印证张景岳"血脱益气"之说;其二,混合型紫癜常见寒热错杂,然本案纯虚无实,故未用清热凉血之品,示人"有是证用是药"之则;其三,后期以香砂六君、归脾丸交替调养,深得"治慢性病当有方有守"(《岳美中论医集》)之三昧。

今之临床,常见执"过敏"之名径用苦寒者,反伤脾胃生化之源。本案谨守病机,以甘温之品重建气血生化之枢,其组方思路对儿童紫癜辨治颇具参考价值。然须注意,若见舌绛脉数之血热证,又当从犀角地黄汤法,不可拘泥于此方。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7-30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气养血摄血法辨治过敏性紫癜验案评析》

丁案乃过敏性紫癜混合型之疑难证候,其辨治过程颇具启发性。本案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两虚、统摄失司,属《景岳全书》"血虚气脱"之变证。患儿病程迁延,紫癜时隐时现伴虚损诸症,正合《血证论》"脾不统血,则血渗经络"之论,当从太阴、阳明论治。

辨证要点有三:其一,紫癜色淡隐现、面白舌淡,显非血热实证,乃离经之血失于固摄;其二,腹痛膝痛属"不荣则痛",与《金匮要略》"虚劳里急"机理相通;其三,尿血持续难愈,当责之脾失升清、血失统摄。治疗遵"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取法归脾汤、四君子汤化裁,尤具巧思。

方中参、芪、术、草乃四君根基,佐茯苓健脾渗湿,暗合"四季脾旺不受邪"(《金匮要略》)之旨。当归、鸡血藤养血通络,既避辛温动血之弊,又解"血虚兼瘀"之困。三七、仙鹤草为点睛之笔,前者止血不留瘀,后者收敛固脱,二药相伍,深得"血见黑则止"(《本草纲目》)之妙。延胡索、白芍柔肝止痛,既应"肝主藏血"之脏象,又解腹痛之急标。大枣调和营卫,暗合桂枝汤遗意。

本案启示有三:首辨标本,出血为标,气不摄血为本;次明缓急,急则治腹痛,缓则调气血;再察传变,紫癜尿血同病,当肝脾肾三脏同调。现代医学谓此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而中医"正气存内"理论于此得到印证——通过补气养血改善机体反应状态,终使免疫紊乱得以调整。

注:三七用量4.5g为妥,原案"45g"疑为笔误。学龄儿童用药尤须谨慎,临证当遵"衰其大半而止"(《素问·五常政大论》)之训,中病即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