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8|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成藥外治膽囊炎膽石症疼痛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膽囊炎即膽囊發生的炎症,慢性膽囊炎是急性膽囊炎反覆多次發作的結果,約70%有膽囊結石存在。

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肝內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膽石是由膽汁中某些成分形成的結晶體。自然人群的膽石發生率高達12%,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左右。

由於感染炎症反覆發作,輕者在膽囊壁有炎性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重者瘢痕形成,膽囊萎縮,正常結構破壞,並與肝床緊密黏連,完全失去了濃縮和排泄膽汁的功能。本病臨床症狀不典型,大多數病人有脅痛病史,而後有厭油、腹脹、噯氣等消化道症狀,有的會出現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隱痛,結石梗阻時,可出現膽絞痛、黃疸,檢查時右上腹部可有壓痛或不適感。B超或CT檢查可示膽囊萎縮、囊壁增厚,膽囊、肝內膽管、膽管等處,有結石存在。節日期間,肥甘厚味增多,暴飲暴食,最易誘發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或膽絞痛,應予警惕。

本病多爲肝膽鬱熱,疏泄失常所致,當以清利肝膽、疏肝行氣、調理氣機爲治。膽囊炎、膽石症、膽絞痛痛等,可選用下列中成藥外用方:

金黃散:取本品適量,用清茶少許調爲稀糊狀,外敷於膽囊區腫脹疼痛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魚石脂大黃膏:大黃粉10g,與魚石脂軟膏適量混合均勻,外敷於膽囊區腫脹疼痛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魚石脂六神膏:六神丸1支,研爲細末,與魚石脂軟膏適量混合均勻,外敷於膽囊區腫脹疼痛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硼散:取本品3g,用少量冷開水拌濕後,外敷於膽囊區腫脹疼痛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元胡止痛滴丸:元胡止痛滴丸10粒,研末,用凡士林適量調勻,外敷膽囊區壓痛處,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隔24小時更換1次。可清熱解毒,活血行氣。(胡獻國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4-3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成藥外治膽囊炎膽石症疼痛之芻議

膽囊炎與膽石症乃臨床常見膽系疾患,其病機多責之肝膽鬱熱、氣機壅滯。【靈樞·脹論】有言:"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正與此症相合。今觀所載外治諸方,深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旨,試析如下:

一、病機與治則樞要
膽爲"中清之腑",以通降爲順。情志不暢、飲食不節致肝膽疏泄失司,濕熱蘊結,久則成石,發爲絞痛。外治法當以疏利肝膽、化瘀散結爲要,尤宜注意"經絡所過,主治所及"之理,膽囊區乃足少陽膽經循行之處,藥物外敷可借經絡傳導直達病所。

二、方藥析微
1. 金黃散:源自【外科正宗】,以大黃、黃柏瀉火解毒,薑黃、白芷行氣止痛,天南星化痰散結。清茶調敷取其苦寒清上之性,尤宜熱毒熾盛之急性發作期。
2. 魚石脂配伍方:魚石脂本爲西醫消炎軟膏,然與大黃粉相合,則成中西匯通之妙。大黃【本經】謂其"推陳致新",外用可活血消症;六神丸解毒消腫,合而用之,共奏清熱透邪之效。
3. 冰硼散:本爲喉科要藥,然硼砂能"消痰止痢,破癥結"(【本草綱目】),冰片開竅透皮,用於膽區疼痛實具巧思。
4. 元胡止痛滴丸:延胡索爲血中氣藥,【雷公炮炙論】稱其"治心痛欲死",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延胡索乙素具鎮痛作用,外用亦能透皮吸收。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施治:上述諸方均針對濕熱證型,若見寒濕證(舌淡苔白膩)當加肉桂末溫敷;氣滯甚者可配柴胡疏肝散研末調敷。
2. 用法精要:敷藥前宜以生薑汁擦拭皮膚增強滲透;疼痛劇烈時可用芒硝100g布包外敷以軟堅瀉熱。
3. 防變須知:若見高熱、腹膜刺激征當立即停用外治,防膽囊穿孔之變。

四、養生調攝
【素問·痹論】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患者尤須忌肥甘厚味,可常按日月、期門二穴疏利肝膽。另以金錢草30g代茶飲,有化石之效。

外治法雖爲治標之舉,然能迅速緩解疼痛,爲內服藥物創造治療條件。然須謹記【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之訓,務必在醫師指導下辨證施用,勿使藥石誤投。
夏矛 發表於 2025-6-20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膽囊炎膽石症外治法的理法方藥要義】

膽囊炎膽石症之痛,實乃肝膽氣機壅滯、濕熱蘊結之候。【素問·至真要大論】云"疏其血氣,令其調達",正合此證治療要旨。今觀湖北胡氏所陳諸方,深合經義,試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機樞要
膽者,中精之府,主決斷。【靈樞·本輸】謂"膽者,中正之官",其病多因情志怫鬱、飲食不節,致肝膽疏泄失司。現代醫學所見膽囊壁纖維化、結石梗阻之變,實乃中醫"症瘕積聚"之象。外治之法,當以疏利肝膽、化濁散結爲要。

二、方藥析微
1. 金黃散取"火郁發之"之義,以茶調敷,茶性清輕上揚,助藥力透達腠理。考【外科正宗】原方,大黃、黃柏等苦寒之品,正合"熱者寒之"之治則。

2. 魚石脂配伍大黃,乃中西合璧之妙。魚石脂軟膏本具西醫消炎之效,合大黃破瘀瀉熱之力,暗合【醫宗金鑒】"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訓誨。

3. 六神丸外敷尤具巧思。其方中麝香、牛黃等芳香開竅之品,能透達膜原,【溫病條辨】所謂"使邪有出路"者,此之謂也。

4. 冰硼散本爲喉科聖藥,移治膽腑之痛,正取"上病下取,下病上治"的辨證思維。其中冰片辛涼走竄,能引諸藥直達病所。

三、臨證要點
1. 敷貼部位當循經取穴,建議配合日月、期門等膽經要穴。
2. 季節調攝尤爲關鍵,如原文所示,節令飲食失宜最易誘發,可配合耳穴壓豆預防。
3. 外治須與內服並舉,【醫學源流論】強調"內外相濟,標本兼治",急性發作期可配合大柴胡湯化裁。

四、使用禁忌
1. 皮膚潰破者忌用
2. 孕婦慎用芳香走竄之品
3. 出現皮疹即停
4. 合併化膿性感染者當及時轉西醫處理

結語:外治法乃中醫重要治療手段,然須謹記【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本文所載諸方,須在四診合參基礎上辨證施用,方不致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