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3|回復: 2

[医药临床] 自拟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郭某,男,50岁。1990年12月21日初诊,述左肩阵发性疼痛4个多月,经医院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治疗4个多月,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故求治于中医。诊见:活动时疼痛加剧,肱二头肌长短头腱三角肌下均有压痛。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结于肩,故肩凝作痛。治以疏肝健脾,散寒祛风。

处方:陈皮15g,白芍12g,茯苓12g,柴胡10g,当归10g,羌活10g,桂枝10g,秦艽10g,白芥子10g,制半夏9g,附片9g。

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饭后服用。

共服药7剂,并配合手法治疗而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上方,随症加减,并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86例,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崔泓 發表於 2025-4-10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肩凝证治验举隅与方义阐微》

郭案肩凝之证,实为肝脾失调、寒凝筋络之典型。患者年届五旬,经云"五八肾气衰",肝血渐亏,复感风寒,致气血凝滞于肩胛,发为"五十肩"。观其方组,深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融疏肝、健脾、温阳、通络四法于一炉,实具章法。

方中柴胡、白芍、当归乃逍遥散骨干,取"木郁达之"之意。肝主筋,肩为筋之会,肝气条达则筋脉自和。尤妙在桂枝、附片相伍,暗合桂枝附子汤义,《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虽非太阳表证,然寒邪凝滞之理相通,用附子温少阴之阳,桂枝通太阳之经,使阳气周流,寒凝自散。

更佐羌活、秦艽这对"风药对药",羌活善走上肢,《本草备要》谓其"搜风胜湿",秦艽《本经》言其"主寒湿风痹",二者相须为用,使风邪外透,湿浊下渗。白芥子、半夏化痰通络,针对"久痛入络"之机,取"痰瘀同治"之巧。陈皮、茯苓健脾化湿,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固护中州以绝生痰之源。

此方配伍之妙,尤在剂量权衡:柴胡仅用10克避其升发太过,附片9克取其温煦之功而不燥烈,白芍12克柔肝缓急恰如其分。更值称道者,是配合手法治疗,暗合《医宗金鉴》"手法者,正骨之首务"之论,使药力与手法相得益彰。

今人治肩凝,多囿于活血化瘀一法。然此案启示:肝脾同调、气血并治、药推结合,方为治本之策。观其586例验案,疗效卓著,实因深谙"治病必求于本"之奥义。然须申明:附片等药需严格炮制,患者切勿盲目套用,必待明师辨证方可投剂。
凤杰 發表於 2025-4-25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肩凝证治验浅析——兼论朱时祥先生验方之妙用》

肩关节周围炎一证,古称"五十肩"、"漏肩风",属中医"痹证"范畴。观朱时祥先生所录验案,其辨证用药颇具章法,深合《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今试析其理法方药,以飨同道。

一、病机阐微
本案患者年届五旬,正值肝气始衰、脾气渐弱之际。《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患者左肩疼痛四月不愈,显见肝不养筋、脾失运化之象。其痛处固定、遇寒加剧,更兼肱二头肌多处压痛,恰如《医宗金鉴》所言:"肩背痛,属手太阳经者,多因露卧当风所致。"朱氏断为"风寒凝结",诚为的论。

二、方药解析
处方以柴胡、白芍疏肝柔筋,暗合逍遥散之意;陈皮、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取"脾主四肢"之要;更以桂枝、附片温通阳气,羌活、秦艽祛风胜湿,尤妙在用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当归活血通络。全方融疏肝健脾、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三法于一炉,正合《医学心悟》"治痹当分新久虚实"之训。

三、配伍精要
1. 柴芍相伍:柴胡升发少阳之气,白芍柔养肝阴,一散一收,契合肝体阴用阳之性。
2. 桂附并用:桂枝温通太阳经气,附片峻补命门之火,共奏"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
3. 羌艽配对: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秦艽专通经络之滞,二者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除湿之效。

四、临证启示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肩凝证虽见局部症状,然需从肝脾论治,体现"治病求本"之旨;其二,外治手法与内服汤药相得益彰,暗合《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其三,七年随访未发,验证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之实效。

然需申明者,586例皆效之报道,当理解为"异病同治"之范例。临证仍需谨守"辨证论治"原则,若见阴虚内热或湿热蕴结者,又当变通化裁。诚如张景岳所言:"医之用药,犹用兵也,治病如对敌。"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中医辨证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