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01|回復: 1

[医药临床]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犀角地黄汤,同名方剂约20余首,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为常用,但因犀角价高难觅,故临床常以水牛角代之。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热入血分证。热扰心神,身热谵语,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临床常应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各类血分有热的出血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见上述症状者,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自2012年跟随全国第二、三、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工作指导老师姚树锦主任医师门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尤以临床上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各种疑难重症方面收获颇多,每每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现整理验案,希冀弘扬学术思想,传播治疗经验。

过敏性紫癜

张某,10岁,2017年3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疼痛,伴有四肢红色皮疹多发,后于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医院建议使用口服激素药物治疗,家长拒绝,遂来我处就诊。

症状:双下肢皮疹,色红,触之碍手,时有腹部疼痛,舌质红苔薄,脉滑数。尿常规检查:蛋白:1+。

诊断:(热毒蕴结,破血妄行)紫癜。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赤芍15g,丹皮10g,生地15g,水牛角15g,苍术10g,黄柏3g,生薏苡仁15g,川牛膝10g,紫草10g,土茯苓15g,白芷10g,浙贝母15g,滑石10g,甘草10g,白茅根30g。14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用。

半月后复诊:紫癜未再新出,但觉胃部偶有不适,此因患儿脾虚,药物寒凉,故有此症状,与上方生苡仁换为焦苡仁,加入内金10g,砂仁(后下)5g,固护脾胃,继续服用14剂。1月后复诊,紫癜未再发作,血尿常规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李某,男,39岁,2015年9月20日因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于本地医院检查治疗,效果不著,后于西京医院查骨髓穿刺示:有核细胞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活检示: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给予住院输血及营养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出院,之后症状复发,现住院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为求中医治疗,遂来就诊。时下症见面部浮肿,面色微黄,皮肤瘀斑,鼻衄,食纳少,夜休差,二便尚调。

诊断:(精血不足,阴虚内热,热迫血行型)鼻衄。

治则:益气健脾、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归脾汤加味:赤芍15g,丹皮10g,生地15g,水牛角15g,西洋参10g,黄芪6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龙眼肉10g,当归10g,木香6g,茯苓15g,远志10g,炒枣仁30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上方14剂后,血检较前改善,症状均见好转。上方加减连续服用半年后,贫血逐渐恢复,后期改用粉剂善后,后回访已恢复正常工作。

系统性红斑狼疮

蔡某,女,43岁。2017年突然出现颜面部散在红斑,有脱屑,关节疼痛,时有低热,晨起伴有恶心,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差,夜休差,二便尚可。舌红苔少,脉弦数。

诊断:(热盛伤阴,破血妄行,瘀于肌肤筋骨型)肌衄。

治则: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赤芍15g,生地15g,丹皮10g,水牛角15g,龟板(先煎)15g,鳖甲(先煎)15g,秦艽15g,青蒿10g,地骨皮15g,银柴胡10g,知母10g,姜半夏10g,竹茹5g,生山楂15g,鸡内金10g,砂仁(后下)6g,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服药后颜面部红斑减轻,气短乏力改善,后期仍以此方增减,情况平稳。

急性白血病

贾某,女,20岁,于2013年2月,反复出现低热,出汗伴乏力,于当地医院行骨髓细胞学检后给予化疗治疗,无不适,遂出院。后又反复进行2次化疗后,出现腰部带状疱疹等药物相关性反应,遂来我处。2013年9月1日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低热(西医称为急性红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

治则:健脾养阴,凉血清热。

方药:生脉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赤芍15g,生地15g,丹皮10g,水牛角15g,龟板(先煎)15g,鳖甲(先煎)15g,姜半夏10g,竹茹5g,生山楂15g,鸡内金10g,砂仁(后下)6g,西洋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此因伏热动血,热毒瘀滞,当扶正益气,凉血解毒,原方加用白花蛇舌草30g,继用14剂。服药后疱疹好转,后期扶正祛邪法贯穿始终,半年后骨髓缓解,随访5年未见复发。

运用犀角地黄汤的精髓主要在于辨证,即病机的异同,如病机相同,即可应用,即所谓的『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冯震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树锦国医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君君的辫子 發表於 2025-4-8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探赜

(一)方源流变与药效机理
犀角地黄汤肇端于《备急千金要方》,历经千年临床锤炼,其组方精要体现在"凉血四法":犀角(水牛角)直折血热为君,生地滋阴凉血为臣,赤芍、丹皮散瘀泄热为佐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水牛角含17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生地黄多糖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这为治疗免疫相关性血液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临证应用关键
1. 过敏性紫癜案析要:
本案取法"治风先治血"原则,在基础方中佐入四妙散(苍术、黄柏、苡仁、牛膝)清利下焦湿热,更配伍紫草、白茅根增强凉血透疹之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二诊时的药物调整:将生苡仁易为焦苡仁,并加内金、砂仁,体现"治血不忘护胃"的用药智慧,此正合《内经》"有故无殒"之旨。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验:
此案展现"气血同治"的诊疗思路,将犀角地黄汤与归脾汤熔于一炉。黄芪用量达60g,暗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古训。西洋参的选用尤具匠心,既益气养阴,又避红参之温燥,契合阴虚内热病机。现代研究表明,该配伍能上调造血干细胞CD34+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修复。

(三)临证要点提示
1. 剂量把控:水牛角代犀角需增量3-5倍,宜先煎30分钟。生地用量可视出血程度调整至30-60g。
2. 证候鉴别:若见舌绛少津、脉细数者,可加玄参、麦冬成"增液凉血"之势;若瘀斑紫暗、舌有瘀点,当加三七粉冲服。
3. 现代拓展应用: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配伍仙鹤草、连翘;白血病化疗后血热证,常加青黛、白花蛇舌草。

(四)学术传承启示
姚树锦先生临证特色体现在三方面:首重病机辨析,强调"血热"与"血瘀"的动态转化;其次注重脏腑关联,尤其重视肝脾在血证中的枢机作用;更独创"三步调血法":急则凉血止血、缓则养血和血、末则健脾统血。此案例中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轨迹,正是这一学术思想的生动体现。

按:犀角地黄汤的现代应用已突破传统血证范畴,在脓毒血症、急性DIC等危急重症中展现独特优势。然须谨记"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临床务必把握"热入血分"的核心病机,方不致误。学者当在继承古方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疾病谱变化灵活化裁,如此方能真正弘扬仲景"随证治之"的辨证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