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9|回復: 2

[医药临床] 温中止痛说二姜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二姜,即干姜、高良姜,二者同属姜科植物,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名二姜。但细究起来,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干姜,又名淡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之功,本品辛热,入脾肺而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故可治疗脘腹冷痛,寒饮咳喘。〖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名医别录〗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镇吐作用,并有健胃和祛风作用。

高良姜,又名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性味辛、热,入脾、胃经,有温中止痛之功,本品辛热,专祛脾胃寒邪,故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效,〖本草纲目〗言其『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高良姜素、高良姜酚等,其浸出液能提高胃酸排出量,并能兴奋消化机能,排除胃肠积气,在排气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肠道松弛。

由此可知,二姜性味功用相同,均为辛热之品,为温中散寒要药,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但干姜温中偏治脾,尤善温脾寒,善治脘腹冷痛、腹泻,并能回阳救逆,温肺化饮。高良姜温中偏治胃,尤善祛胃寒,善治胃寒冷痛、呕吐,且可止牙痛。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干姜粥:干姜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干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肺虚寒、心腹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纳差乏力、肠鸣腹泻、咳嗽痰稀、形寒背冷等。

高良姜粥:高良姜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高良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止痛。适用于恶心呕吐、脘腹冷痛等。

二姜粥:高良姜、干姜各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二姜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腹泻等。

干姜苡米粥:干姜10g,薏苡仁50g,砂糖适量。将干姜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砂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散寒止痛,适用于寒痹,关节疼痛遇冷尤甚者。(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1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向亦 發表於 2025-6-30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姜药性辨微与临证应用考略》

姜科药物干姜与高良姜并称"二姜",二者虽同禀辛热之性,共主温中散寒之职,然其归经主治实有微妙差异。考《神农本草经》以降,历代医家对二姜之辨用皆有精辟论述,今就二者药性异同及配伍应用略陈管见。

一、本源考辨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经"水淹三日,去皮暴干"(《雷公炮炙论》)而成。其质坚体重,色黄白,断面纤维性明显,所谓"老姜多筋"(《本草乘雅半偈》)即指此特征。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则属山姜属植物,主产岭南,《本草图经》载其"形气与杜若相类",今观其根茎较干姜细瘦,表面棕红,具纵皱纹及波状环节。

二、性味归经异同
二者虽同具辛热之性,然干姜归脾、胃、心、肺四经,高良姜专入脾、胃二经。张元素《医学启源》谓:"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为首",故能回阳救逆,如四逆汤之用;而高良姜"专主胃冷逆气"(《本草备要》),尤擅降逆止呕。此乃干姜兼走气分,良姜偏行血分之别。

三、功效应用差异
1. 温中作用:干姜善温脾阳,治太阴虚寒之泄泻,如理中丸;高良姜长于暖胃,疗阳明寒盛之脘痛,如良附丸。王好古《汤液本草》云:"干姜温脾,良姜温胃"实为的论。
2. 兼治功效:干姜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如小青龙汤;又可止血,治虚寒出血,如柏叶汤。高良姜则具芳香醒脾之功,《本草汇言》称其"治冷食不消,去宿食滞气"。
3. 现代研究:干姜含姜烯酚、姜酮等成分,具强心升压作用;高良姜含高良姜素,其挥发油对胃肠平滑肌呈双向调节,此与古籍"除冷胀,消宿食"(《名医别录》)之说暗合。

四、临证配伍要义
1. 相须配伍:二姜合用倍增温中之力,治寒凝中焦甚效。然须注意:
脾胃俱寒者等量并用
脾寒甚者干姜倍量
胃寒剧者良姜增量
2. 粥疗方解:
干姜粥宜加茯苓助健脾,治虚寒泄泻
高良姜粥可配砂仁增止呕,疗胃寒气逆
二姜粥中白糖易致中满,寒湿重者宜改红糖

五、使用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用,妊娠慎服。尤需注意:
1. 干姜久服伤阴,《本草衍义》警示"久服令人目暗"
2. 高良姜辛烈,《本草经疏》谓"胃火作呕者禁用"

结语:二姜之辨,要在明其归经偏重。干姜如稳重长者,温煦全身;良姜似精专之士,主攻中焦。临证当据病位深浅、兼证多寡灵活选用,方能尽显姜科药物之妙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