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14|回覆: 1

[傅山大紅門] 食物卡氣管怎麼辦?快看!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23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飲食不慎,極易造成食物卡氣管,即俗話說的『哽喉』,特別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最為危險,所以中國飯桌有個傳統:食不言!當然,『食不言』的飯桌禮儀,還蘊含着更為深刻的文化理念,但鑑於與本文主題無關,就此略過;容易造成食物卡氣管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將食物切成足夠小的塊狀,導致食物在咀嚼的過程中,不慎滑入喉嚨,這種情況也是十分危險的,特別外表很滑的食物,一旦滑入喉嚨,即深入食道,極難吐出;而囫圇吞棗般一下吞哽過多食物,也會造成食物卡氣管,但這種情況危險性較小,雖然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但都能輕易化解。

筆者聽說過的,因為食物塊狀過大,而卡住氣管,導致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即是身邊的事,也不止一次,在網絡上見聞的,則為數最多。

食物卡氣管常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那麼,一旦我們在飲食過程中不慎出現了食物卡氣管的情況,怎麼辦呢?

記住,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重要的事情講多三次。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HeimlichManeuver),常稱為海氏手技,是美國醫生海姆立克先生在1974年發明的。1974年海姆立克偶爾應用該方法成功搶救了一名因食物卡氣管而窒息的患者,從此之後該急救法在推廣向全世界,挽救了無數的食物卡氣管患者,如:美國前總統里根、紐約前任市長埃德、著名女演員伊麗莎白•泰勒等等。因此,人們賦予海姆立克急救法更為生動浪漫的名字:『生命的擁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另一個名稱『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形象地描述了該急救法的原理:人的雙肺譬如兩個氣球,而氣管就是兩個氣球的共用氣嘴,當氣嘴被異物阻塞的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將異物塞到氣球中,而是用手捏擠氣球,利用氣球中受壓的氣體將異物衝出。

那麼,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是如何操作的呢?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

下圖是多種情形下,分別 採取的急救方法: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分別列舉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分別列舉

多情形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標準動作分別列舉

情形一、患者意識清醒

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急救者環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這樣就會使患者的胸腔壓力驟然增加,由於胸腔是密閉的,只有氣管一個開口,故胸腔(氣管和肺)內的氣體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湧向氣管,每次衝擊將產生450~500毫升的氣體,從而就有可能將異物排出,恢復氣道的通暢。

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後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後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並讓其身體略前。然後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並環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這樣由於腹部下陷,腹腔內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擠壓肺及支氣管,這樣每次衝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從而將異物從氣管內衝出。施壓完畢後立即放鬆手臂,然後再重複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

情形二、患者自救

發生急性呼吸道異物阻塞時如果身邊無人,患者也可以自己實施腹部衝擊,手法相同,或將上腹部壓向任何堅硬、突出的物體上,並且反覆實施。

對於極度肥胖及懷孕後期發生呼吸道異物堵塞的患者,應當採用胸部衝擊法,姿勢不變,只是將左手的虎口貼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離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

情形三、患者意識不清

對於意識不清的患者,急救者可以先使患者成為仰臥位,然後騎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兩邊,雙手兩掌重迭置於患者肚臍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壓,反覆進。

如果患者已經發生心搏停止,此時應按照心肺復甦的常規步驟為患者實施心肺復甦,直到醫務人員到來。


近日飆紅網絡的海姆立克急救真實案例

海姆立克急救法注意事項

海氏衝擊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帶來一定的危害,尤其對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組織的彈性及順應性差,故容易導致損傷的發生,如腹部或胸腔內臟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發生呼吸道堵塞時,應首先採用其他方法排除異物,在其他方法無效且患者情況緊急時才能使用該法。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20-7-23 11: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飲食不慎,極易造成食物卡氣管,即俗話說的『哽喉』,特別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最為危險!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4-27 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氣道異物梗阻急救之道與中華飲食禮儀之關聯】

引言
食物梗阻氣道(古稱"食噎")乃危急之症,輕則氣窒面青,重則危及性命。今觀西學海姆立克急救法廣為流傳,誠為善舉。然細究其理,與【黃帝內經】"急則治標"之訓、【金匱要略】"卒死"急救之術頗有相通。本文謹述急救要訣,兼論中華"食不言"禮儀之深意。

一、氣道梗阻之因與中華飲食智慧
【禮記·曲禮】云:"毋放飯,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此四戒皆防噎食之道。今人飲食失儀,常見三患:
1. 言語引噎:中醫謂"食氣並行則亂",咀嚼時言語易使會厭失司,此乃"食不言"科學依據。
2. 形制失當:【齊民要術】載"膾不厭細",古人切膾必"薄如蟬翼",今人貪快嚼大塊,實違養生之道。
3. 吞咽失序:【飲膳正要】強調"細嚼緩咽",蓋因囫圇吞食則氣機逆亂。

二、海姆立克法之原理與中醫氣機論
此法西稱"腹部衝擊",實暗合中醫"升降氣機"之說:
生理相應:膈肌驟升猶如"提壺揭蓋",借胸腔氣壓沖開閉塞,與【醫宗金鑒】"氣逆則通"之理相通。
操作精要:
清醒者取"站式環抱",力注中脘(任脈要穴),模擬"導氣下行"之術。
自救時抵壓椅背,效法華佗"以形引氣"之思。
嬰童俯臥拍背,類同【小兒推拿秘訣】"振陽通竅"之法。

三、急救步驟詳述(以成人為例)
1. 辨症:患者抓喉無聲、面紫目突,此【諸病源候論】所謂"氣哽候"。
2. 施術:
立患者身後,足成弓步以固下盤(形意拳"三體式"之理)。
拳抵臍上二寸,另手覆之,發力方向朝內上方,如"抽添"之勁。
3. 禁忌:
勿拍背,防異物深入(【洗冤集錄】載拍背致噎死者眾)。
昏厥者速行心肺復甦,合【扁鵲心書】"回陽"之急。

四、防患未然之道
1. 禮儀養正:朱熹【童蒙須知】言"飲食照管,勿令漏落",食時專注可避七成之險。
2. 烹製有度:效法袁枚【隨園食單】"熟物之法,最重火候",堅果宜碎,粘食切丁。
3. 老幼有別:孫思邈【千金方】特重老人"食宜軟暖",小兒則"禁核棗"。

結語
海姆立克法雖為西醫所創,然急救之道本無中西。昔張仲景治"屍厥"用薤汁灌鼻,與今之腹部衝擊異曲同工。讀者當急救術與飲食禮並重,方合"防救一體"之旨。昔孔子"食不語"非僅禮也,實乃性命之道,可不慎歟?

(全文798字)

註:附圖所示急救姿勢,當注意發力時保持自身重心穩定,避免反傷。孕婦及肥胖者施術位置需上移至胸骨下半部,此變通之法亦合【醫門法律】"隨證施治"之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