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9|回复: 2

[中医理论] 从圆运动认识四气五味

[复制链接]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药性者,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四气者,寒凉温热。寒凉者,本性寒也,言寒者程度之不同。温热者,本性热也,言热者程度之不同。此四气若合四季,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五味者,酸、苦、甘、辛、咸。酸者,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之意。苦者,能泻,能燥,能坚,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之意。甘者,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意。辛者,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之意。咸者,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之意。升降浮沉,运动之方向也。

人身之气运动如大气圆运动

夏气属火,火者有二,君火、相火也。君火上升,随后相火下降。秋气属金,金气凉降,挟相火下降寒水之中。冬气属水,水寒则能藏相火。春气属木,寒水相火化合则成温暖之木气,动而上升,相接君火。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中气居升降浮沉之中,故中气属土气。人身之气亦如大气之圆运动。心火上升,相火下降入肾水之中,下降之时则生中气,即土气也。肾水相火化合而成肝木之气上达心火。运动如常,则火不病热,金不病燥,水不病寒,春不病风,土不病湿。运动失常则火病热,金病燥,水病寒,春病风,土病湿。

四气五味与人体圆运动相合

寒应肾水,应冬气;热应君火相火,应夏气暑气;温应肝木,应春气;凉应肺金,应秋气。升者,肝木也;降者,相火肺金也;浮者,君火也;沉者,肾水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酸属肝木,苦属君火、相火,甘属脾土、胃土、中气,辛属肺金,咸属肾水。人体圆运动正常,则五脏不病风、火、湿、燥、寒。若有偏颇,则用五脏所属五味纠其偏,复其本,则运动如常。

酸者,能收,能涩。能收涩即可治疏泄太过之病。疏泄者,肝也,肝木郁而成风为疏泄过度。酸味入肝,可恢复肝木疏泄。疏泄正常,则不病泄泻也。

苦者,能泻,能燥,能坚,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苦者属火,君火当升已而降,若只升不降,火气四散,则苦味入君火,恢复其循行原路,即清泄火热之意。相火当降,而且需借肺金之力下降。相火不降,上逆冲击肺金。肺金不降,病气逆喘咳之病。大肠之气亦不降,则病便秘之病。苦味入相火,恢复其循行原路,则不冲逆肺金。肺金正常下降,此即泻降气逆,通泄大便。相火下降肾水,则生土气。所谓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相火不降,土气必虚,且病湿。故苦味可恢复相火下降,则土气不病湿,此即燥湿之意。若相火不降,冲逆肺金,则必耗肺家津液。津液被耗,则肾水乏源。苦味引相火下降,则不伤津液,即泻火存阴之意。

甘者,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意。甘者属土,土气居中,脾升胃降,运化精微。土气若虚,升降失常,则精微不化。甘味恢复土气运化,则升降如常,即补益、和中之意。中气属土气,中气如轴,木、火、金、水四维如轮。中气如常,则木、火、金、水升降如常,中气失常,则影响木、火、金、水升降运动。故甘味药何以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其属土,司中气运转,木、火、金、水随之运转,即缓急,调和之意。

辛者,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辛属肺金,肺金宣发肃降,主宗气辅心行血,此即发散、行气、行血之意。咸者,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咸属肾水,肾开窍于二阴。肾水失常,则二便失调,或小便不利,或大便秘结。肾水阴寒方可封藏相火,阴寒之极则病,如水冰地坼,则成坚结。咸味入肾,可恢复肾之功能。肾封藏之力正常,则不成坚结,此即软坚散结之意。

药性者,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恢复人体圆运动之能力也。(赵璐阳 河北中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坚强 发表于 2025-6-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运动视域下四气五味药性机理阐微》

拜读尊论四气五味与圆运动之论,深感阁下于中医气化理论造诣精深。今不揣浅陋,试就其中枢要略作申论,以就正于方家。

一、四气五味与时空同构
四气应四时,实为时空能量之显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天有四时五行"者,正与人体五脏气机相呼应。寒凉温热非仅温度标度,实为宇宙节律在药物能量层面的呈现。如石膏之寒与黄柏之寒,虽同属寒性,然石膏禀西方金气之肃降,黄柏得北方水性之沉潜,此即《本草备要》所言"同气异象"之理。五味之妙,尤在《汤液本草》"味者,地之阴阳"之说,酸苦甘辛咸实为五行能量在地味层面的凝结。

二、圆运动枢机新诠
君相二火之升降,实为圆运动之关键枢轴。相火下降入肾,非简单空间位移,乃能量态之转化。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特重此点,谓:"相火降于水中,如日光之透入海底。"此过程产生的"中气",实为水火既济所化生的太极之气。临床所见,许多慢性病皆源于此枢机不利,如相火不降导致的上热下寒证,正需苦味药物重建升降之序。

三、药性调节的动力学原理
五味纠偏之效,本质是借助药物固有频率调节人体气机谐振。酸味收敛实为增强肝系向心势能,恰如《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之理。苦味降火非单纯抑制,乃引导相火回归本位,观栀子豉汤治虚烦不得眠可知。现代研究发现,黄连所含小檗碱可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恰印证"苦能降火"的科学内涵。

四、临证运用要点
运用此理须把握三要:一则明辨气机失常的具体环节,如肺气不降当用辛凉而非苦降;二则注意药物配伍产生的复合频率,如附子配大黄形成"降中有升"的特殊效应;三则考虑个体气化特点,同是相火不降,童体宜用黄柏,老体当取知母。昔年章次公先生治一失眠患者,以黄连3克配肉桂1克取效,正是苦辛相济、交通心肾的典范。

结语:
圆运动理论将药物能量特性与人体气化规律完美统一,为中医组方提供了动态模型。然临床运用仍需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原则,不可机械套用。上述浅见,仅供参考,未尽之处,尚祈指正。
陈之膛 发表于 2025-7-2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运动视域下四气五味药性机理阐微》

药性之理,根于阴阳,本于气化。四气五味之说,实为古圣观天察地、法象比类所得之至理。今就圆运动角度,试为诸君剖析其要。

一、四气应天时之圆转
寒凉温热四气,非独言药性,实乃天地气机流行之显象。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正合木火金水四象之序。人身小天地,心火之炎上犹夏日阳升,肺金之肃降类秋气收敛,肾水之蛰藏同冬令闭藏,肝木之生发似春阳舒启。此四者循环无端,如环无始,乃成圆运动之基。若冬不藏精则春必病温,夏不蕃秀则秋必痎疟,皆因圆运动失序所致。

二、五味调气机之升降
酸收苦降甘缓辛散咸软,实为调节气机升降浮沉之枢要。酸味入肝非独收敛,实助肝气条达而不致横逆;苦味降火非徒清泄,乃使相火归位以暖命门;甘味建中非惟补益,要在斡旋四维而复其圆转。譬如栀子之苦,非但泻火,实导三焦相火下归坎宫;芍药之酸,非仅敛阴,更助厥阴风木有序升发。五味之用,贵在使偏胜之气复归圆运动常道。

三、药性合气化之妙用
圆运动之要,在于中土斡旋。黄元御谓"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甘味入脾,正所以固轴运轮。观仲景建中汤、理中汤诸方,皆以甘味为君,佐以辛酸,使升降复其常度。若肾气丸用附子辛热以启坎阳,反佐丹皮之苦寒,正合"龙雷之火得暖则潜"之圆运动至理。用药之妙,在使失常之气机复其圆转,非徒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之粗工可比。

四、临证运用之要诀
识得圆运动之理,则麻黄之升散配杏仁之降泄,非独为宣肺而设,实助肺金完成其宣肃圆转;黄连之苦寒伍干姜之辛热,非仅寒热平调,更促中焦气机旋运。凡用药须知:酸苦涌泄为阴,其性沉降,可抑过升之阳;辛甘发散为阳,其性升浮,能举过陷之气。然必察其病机所在,或助其升,或助其降,总以恢复圆运动为归。

结语:四气五味之说,实为古人揭示药物参与人体气机圆运动之密码。明乎此理,则用药如持枢环,拨其机而圆转自复。然临证之际,又当知常达变,不可执一而论。学者若能于圆运动之理深加体认,自可得用药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