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 第二節 詞譜 
 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他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填』,就是依譜填寫的意思。
 
 古人所謂詞譜,乃是擺出一件樣品,讓大家照樣去填。下面是萬樹【詞律】所列【菩薩蠻】的詞譜原來的樣子[9]:
 
 菩薩蠻(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重疊金)
 
 李白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煙如織韻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帶傷心碧葉瞑 可平色入高樓 換平有 可平人樓 可仄上愁 葉平玉 可平階空佇立 三換仄宿 可平鳥歸飛急 三葉仄何 可仄處是歸程 四換平長 可仄亭連 可仄短亭 四葉平
 
 【詞律】在詞牌下面註明規定的字數,詞牌的別名;在詞中註明平仄和叶韻。凡平仄均可的地方,註明『可平』、『可仄』(於平聲字下面註明『可仄』,於仄聲字下面註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沒有注,這就表明必須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聲,就應照填一個平聲字。『織』字下面注個韻字,表示這裡該用韻;『碧』字下面注個葉字,表示這裡該叶韻(即與『織』字押韻)。當然並不規定押哪一上韻,但是要求一個仄聲韻。『樓』字下面注『換平』,是說換平聲韻。『愁』字下面注『葉平』,是說葉平聲韻。『立』字下面注『三換仄』,是說在第三個韻又換了仄聲韻;『急』字下面注『三葉仄』,是說葉仄聲韻;『程』字下面注『四換平』,是說在第四個韻又換了平聲韻;『亭』字下面注『四葉平』,是說葉平聲韻。萬樹是清初時代的人;在萬樹以前,詞人們早已填詞,那又依照誰人所定的詞譜呢?古人並不需要詞譜,衹要有了樣品,就可以照填。試看辛棄疾所填的一首【菩薩蠻】: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辛詞共用四十四個字,共用四個韻,其中兩個仄聲韻,兩個平聲韻,並且平仄韻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詞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詞,甚至原詞前闋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後闋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這裡有一個問題:拿誰的詞來做樣品呢?如果說寫【菩薩蠻】要拿李白原詞做樣品,李白又拿誰的詞做樣品呢?其實【菩薩蠻】的最早的作者(李白?)並不需要任何樣品,因爲【菩薩蠻】是按曲譜而作出的。民間作品多數是入樂演唱的,所以衹須按曲作詞,而不需要照樣填詞。至於後世某些詞調,那又是另一種情況。詞人創造一種詞調,後人跟著填詞。詞牌是越來越多的。有些詞牌是後起的,那衹能拿較晚的作品作爲樣品。
 
 本來,唐宋人填詞就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一個詞牌往往有幾種別體。詞中本來就是律句占優勢;有些詞的拗句又常常被後代詞人改爲律句。例如【菩薩蠻】前後闋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爲『平平仄仄平』。有些詞,如【念奴嬌】、【水調歌頭】等,在開始的時期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所以後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說來,小令的格律最嚴,中調較寬,長調更寬。我們研究詞律的時候,既要仔細考究它的規則,又要知道它的變化。不求甚解和膠柱鼓瑟都是不對的。
 
 這裡我們將列舉一些詞譜,作爲示例。爲了便於了解,我們改變了前人的做法,不再錄樣品,而是依照第二章講詩律時的辦法,列舉一些平仄格式,然後再舉兩三首詞爲例[10]。
 
 憶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11]?
 
 憶江南
 [唐]劉禹錫
 
 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裛露似霑巾。
 獨坐亦含嚬。
 
 夢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2]。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宋]張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鳴鞘聲里繡旗紅。
 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
 一樽濁酒戍樓東。
 酒闌揮淚向悲風。
 
 菩薩蠻(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14]。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共用四個韻。前闋後二句與後闋後二句字數平仄相同。前後闋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連短亭!
 
 採桑子(四十四字,又名醜奴兒)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採桑子
 [宋]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
 狼藉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歇盡遊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採桑子(醜奴兒)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爲賦新詩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卜算子(四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衹有香如故。
 
 減字木蘭花(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兩句一換韻。)
 
 減字木蘭花
 [宋]秦觀
 
 天涯舊恨,
 獨自淒涼人不問。
 欲見迴腸,
 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
 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倚危樓,
 過盡飛鴻字字愁。
 
 憶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疊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疊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此調多用入聲韻。前闋後三句與後闋後三句字數平仄相同。)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憶秦娥
 [宋]范成大
 
 樓陰缺,
 闌干影臥東廂月。
 東廂月,
 一天風露,
 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虬咽,
 羅幃黯淡燈花結。
 燈花結,
 片時春夢,
 江南天闊。
 
 清平樂(四十六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後闋換平聲韻。)
 
 清平樂(晚春)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
 
 西江月(五十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18]
 (前後闋同。第一句無韻,第二、第三句押平聲韻,第四句押原韻的仄聲韻。這種平仄通押的調子,在詞調中是很少見的。但是,【西江月】卻是最流行的曲調。前後闋頭兩句要用對仗。)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
 [宋]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
 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
 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台鼎鼐,
 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
 不日四方來賀。
 
 浪淘沙(五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前後闋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蝶戀花(六十字,又名鵲踏枝)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前後闋同。)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
 多情卻被無情惱。
 
 漁家傲(六十二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漁家傲(秋常)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記夢)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滿江紅(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此調常用入聲韻,而且往往用一些對仗。)
 
 滿江紅
 [宋]岳飛
 
 怒髮衝冠,
 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19]。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滿江紅(金陵懷古)
 [元]薩都剌
 
 六代豪華,
 春去也、更無消息。
 空悵望、山川形勢,
 已非疇昔。
 王謝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口曾相識。
 聽夜深寂寞打孤城,
 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
 懷故國,空陳跡。
 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
 玉樹歌殘秋露冷,
 胭脂井壞寒螿泣。
 到如今、衹有蔣山青,
 秦淮碧。
 
 水調歌頭(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前闋後七句與後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
 
 水調歌頭(中秋)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20]?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
 
 [宋]陳亮
 
 不見南師久,
 漫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
 得似洋洋河水,依舊衹流東。
 且復穹廬拜,
 會向藳街逢。
 堯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
 千古英靈安在,
 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
 赫日自當中!
 水調歌頭(游泳)
 
 念奴嬌(一百字,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21]。
 (這調一般用入聲韻。前闋後七句與後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22]。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
 我早生華髮[23]。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登多景樓)
 陳亮
 
 危樓還望,
 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
 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
 連崗三面,
 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
 衹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
 登高懷遠,
 也學英雄涕。
 憑卻江山管不到,
 河洛膻腥無際。
 正好長驅,
 不須反顧,
 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
 勢成寧問強對!
 (依語法結構,『渾認作』應連下讀;這和蘇軾【念奴嬌】『故壘西邊人道是』一樣,『人道是』也本該連下讀的。『管』字未拘平仄。)
 
 念奴嬌(石頭城,用東坡原韻)
 薩都剌
 
 石頭城上,
 望天低吳楚,
 眼空無物。
 指點六朝形勝地,
 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
 連雲檣櫓,
 白骨紛如雪。
 大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
 東風輦路,
 芳草年年發。
 落日無人松徑冷,
 鬼火高低明滅。
 歌舞樽前,
 繁華鏡里,
 暗換青青發。
 傷心千古,
 秦淮一片明月!
 
 沁園春(一百十四字)
 
 仄仄平平[24],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25],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26]。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平仄相同。此調一般都用較多的對仗。)
 
 沁園春(夢方孚苕)
 [宋]劉克莊
 
 何處相逢?
 登寶釵樓,
 訪銅雀台。
 喚廚人斵就,
 東溟鯨膾;
 圉人呈罷,
 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
 餘子誰堪共酒杯?
 車千乘,
 載燕南代北,
 劍客奇材。
 飲酣鼻息如雷。
 誰信被晨雞催喚回?
 嘆年光過盡,
 功名未立;
 書生老去,
 機會方來。
 使李將軍,
 遇高皇帝,
 萬戶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
 但淒涼回顧,
 慷慨生哀!
 (『銅』字未拘平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