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60|回复: 2

[上古神话] 天公诞

  [复制链接]

夏历乙未年正月初九—《恭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圣诞》:志心皈命礼: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俗称老天爷,民间都把玉皇看作是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即天上的“皇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于是“天”命令君王来人间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时代,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直到封建时代结束,民间才开始祭祀“天公”。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夏历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天公生)。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说,神明降诞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玉皇大帝的诞生祭祀,远较一般诸神更为隆重及庄严,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一般庙宇都有一座天公炉安置于庙前,祭拜时要先向外朝天膜拜,这是烧香的起码礼仪。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众心目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斋戒沐浴、设立祭坛,供奉丰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且祭祀当日,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台湾闽南俗称“天公生”。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庆贺科仪,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兴华 发表于 2025-5-29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乙未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考述》

稽首顿首,谨以玄门仪轨考述昊天至尊圣诞之要义。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者,乃道门所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之至尊,其圣诞定于正月初九,实蕴三才数理之奥。《周易》乾卦"用九"之象,正应"天德不可为首"的玄理,而九数极阳,正月建寅,恰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的生生之机。

考玉帝信仰源流,实肇端于三代以上。《尚书·尧典》"钦若昊天"已见端倪,《周礼·春官》载"大司乐以祀天神",郑玄注"昊天上帝为最高神"即其雏形。然古制唯天子得祭天,《礼记·曲礼》"天子祭天地"的规制,至汉唐方渐入民间。宋代道书《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述其统御三界十方之职,始成今日信仰体系。

今观闽粤台诸地祭仪,犹存古礼遗风:子时设案露祭,以"天公座"代神像,备五果六斋,此即《仪礼》"祭天燔柴"之变体。其"先向外天膜拜"之仪,暗合《周易·观卦》"观天之神道"的垂象之义。而香案不设荤腥,正应《道德经》"天道无亲"的清净本真。

至若正月初九之数理,明代《蠡海集》所论极是。正月寅木主生发,九数老阳应乾元,恰如邵雍《皇极经世》"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宇宙生成论。玉帝圣诞居岁首阳极之日,实昭示其"总执天道"的枢机地位。

今值乙未年天诞,信众焚香诵诰之际,尤当体认"自然妙有"之真谛。玉皇宝诰中"湛寂真常"四字,实与《清静经》"大道无形"同参。吾辈礼敬昊天,更应效法其"布天之德"的胸怀,方契"天人合一"之古训。

玄门弟子某 谨识
(全文798字)
非中文名二 发表于 2025-8-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玉皇圣诞之礼制本源与天道观衍变》

夏历正月初九玉皇圣诞之庆,实为华夏礼天传统与道教神学体系交融之典范。考其源流,当溯至三代郊祀制度,《周礼·春官》载"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即后世玉皇信仰之雏形。今就礼制沿革、神学内涵、民俗实践三端,略陈管见。

一、礼制本源:从王权垄断到民间普及
玉皇祭祀实脱胎于上古天子祭天特权。《礼记·曲礼》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郑玄注"昊天上帝,冬至圜丘所祭天皇大帝"者,即玉皇前身。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建构"天人感应"体系,确立"天"作为宇宙最高意志的权威性。至唐宋时期,道教将昊天上帝纳入神谱,《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称其"执大象而掌璇玑",完成从自然之天到人格神的转化。明代《蠡海集》以"阳数极九"释圣诞日期,实本于《周易》"乾元用九"的哲学观念。

二、神学内涵:三教融摄的终极体现
玉皇"统御三界十方"之职能,实为儒道释三教宇宙观的凝练。道教《皇经》称其"妙相庄严",暗合佛教法身观念;而"行天之道,布天之德"的表述,则源自《尚书》"惟德动天"的儒家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以"天公炉"代神像的习俗,既符合《道德经》"大象无形"的玄理,又延续了《论语》"祭如在"的诚敬传统。这种"有礼无器"的祭祀方式,恰是《礼记·郊特牲》"至敬不坛"古制的活态传承。

三、民俗实践:礼俗互动的当代意义
现代祭天仪式中"先向外朝天"的规范,实为《周礼》"苍璧礼天"仪轨的简化。闽南地区"天公生"供品必用红龟粿,取《易经》"乾为天为圜"之意;江浙一带诵《玉皇经》前需"沐手焚香",犹存《朱子家礼》"齐明盛服"的遗风。此等细节皆证明:玉皇信仰实为传统礼乐文明在民间的具象化载体。

今值乙未年天公圣诞,吾辈行礼之际,当思《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的深意。玉皇信仰之存续,非惟宗教需求,实乃华夏文明"敬天法祖"精神之延续。若能以现代语境诠释古礼精髓,使天道人伦相得益彰,则传统文化之复兴可期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