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9 i$ A7 E8 g+ s% {+ H
# y( s# B' _0 l" \4 ?' g 对于诗歌的功用,孔夫子曾经总结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意思是说:诗歌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只是,孔夫子没有想到,诗歌还可以杀人!
) x1 z! [- D; |( a8 X8 m' J5 m& c* w/ @' Y8 u. }& g; Z
《旧唐书・乔知之传》里说,乔知之有一侍婢名叫窈娘,容貌秀美,能歌善舞,被武承嗣强夺。乔知之怨愤难平,就写下一首题为《绿珠篇》的诗歌,密送给窈娘。窈娘读后,羞愤中投井身亡。武承嗣大怒,诬陷乔知之有罪,将他处死。
% ?# e* H0 Z; W( w1 b+ @' B* T( ^9 w, o) | F9 ]
乔知之,武后时为右补阙,后迁左司郎中。武承嗣为武则天之侄,时封魏王,权势熏天。乔知之的《绿珠篇》,用西晋的石崇与宠妾绿珠的典故。石崇为西晋名臣和豪富,筑别墅于金谷园(在今洛阳火车站附近)。石崇有一宠妾叫绿珠,艳美惊世。朝中宠臣孙秀,派人索要绿珠,遭石崇怒拒。孙秀恼羞成怒,在赵王伦面前构陷石崇。石崇获罪入狱,临别时,绿珠对石崇痛哭:“愿效死于君前!”言毕跳楼而死。乔知之写《绿珠篇》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他也希望窈娘能仿效绿珠的节烈。窈娘读诗,果然羞愤难当,投井而死,以报答乔知之。
% j, w. ^4 I4 i& j/ H7 w5 T% H. a2 m o" _. ?
《旧唐书》对此事的记载过于简略,唐张|的《朝野佥载》所记此事很详细:“周(指武则天易唐为周)补阙乔知之有一侍婢叫碧玉,美艳,善歌舞,有文才,乔知之很宠幸她,魏王武承嗣借口让碧玉到其府上教姬妾梳头,强留下碧玉,不让她回去,乔知之写了一首诗歌《绿珠怨》寄给碧玉――‘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荆’。碧玉读后,呜咽流泪,绝食三日后,投井而死。武承嗣打捞出碧玉的尸首,从裙带上搜查到这首诗,大怒,就罗织罪名,将乔知之斩首。” 7 Z) o" o& H* R1 u# }9 b
$ ~: |: _7 ^! @1 {7 y% y
《朝野佥载》所说的“碧玉”,应该与《旧唐书》中的“窈娘”为同一人。 & _, O8 e) e5 x) {
4 d: p% U i9 M% N# m- E7 @( h 另一个用诗歌杀人的凶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的徐州守帅张钟幸话妾名叫关盼盼,美艳而多才思,能诗文。张衷谄涓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了一座小楼,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张炙篮螅其姬妾大都四散离去,独有关盼盼一直居住在燕子楼。十几年后,有一个叫张仲素的人来访白居易,告诉他关于燕子楼和关盼盼的故事。白居易写下了《感故张仆射诸妓》,诗云:“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 M- n, K" E4 t# Y; O# W: T* ^/ J$ I3 E F) Q3 B
关盼盼读到白居易的诗后,提笔唱和道:“自守空楼敛恨眉,形成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8 T! a" b* @$ T- [- q
/ X8 e1 q2 i+ ^ 诗成之后,关盼盼自闭于燕子楼中,绝食十日后,香消玉殒。 |